扬州城内明军及百姓的撤退还在进行,既然已经布置好攻击的策略,多铎的目光已经不放在扬州了,他现在感兴趣的是,被俘的明江北督师史可法已经押解到大营中
史可法本就是一个矮小黑瘦的人,受到致命的箭伤之后伤势一直没有完全恢复,被带到多铎面前时,气色极其不好,嘴唇干裂发白,满面憔悴。
“本王闻史督师大名久矣,今日方得相见。”多铎一副胜利者的口吻得意洋洋的对史可法道。
史可法抬起虚弱的头颅,看了多铎一眼,此刻的他已经没有心情也没有力气多说什么了。
“前些时日,本王曾与督师信,请督师你顺应大势归顺我大清,当时却被拒绝,不知督师
现在考虑的如何”
多铎希翼的目光看着史可法,他知道史可法在南明官民心中的地位非常高,若是史可法能归顺大清,以史可法名望,必能招降大批的大明官民。满人的数量实在太少,想占领地域如此广大的大明,只靠满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这点在满清贵族中已经形成了共识。
“本督生是大明之臣,死是大明之鬼,汝不必多言,但求一死耳”史可法的声音虚弱无力,口气却是异常的坚定。
“督师何必如此,在我大清,对满汉蒙一体重视,对投效我大清的明臣同样会重用,蓟辽总督洪承畴就是先例。”多铎劝道。
“如洪承畴者,死后必然落得千古骂名。可法虽然无能,尚不能报效朝廷安社稷,下不能解救百姓于倒悬,可绝不会投降鞑虏,背上一个不忠不义的千古骂名”史可法慨然说完,当即闭目不言,仍凭多铎再劝说也不再理会。
“好吧,你既然求死,我就成全你”多铎叹了口气,吩咐手下把史可法拉出去斩首,传首扬州城下。现在的大清已然有席卷天下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明朝文武投降,对史可法的坚持不降,多铎也不是太在意。
“明江北督师史可法授首了”
“明江北督师史可法授首了”
十余骑绿营兵绕着扬州城墙飞驰着,当先一人手中高举着一颗首级。
“那是史督师的人头”
“史督师被杀了”
扬州城头的明军一阵大哗,虽然后来史可法重伤不能理事,可是明朝以文御武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学士、江北督师的官职可是太过响亮,可以说一直是扬州官最大的人。
现在史可法被杀,对扬州军民造成的震撼不可谓不大
“杀了他们为督师报仇”刘肇基红着眼睛恶狠狠的叫道,无数的炮火箭矢飞向城下飞驰的那伙骑兵,却大多数落到了骑兵马匹之后。虽然选择了归附岱山军,在刘肇基的心中史可法的地位依然崇高。
听到史可法的死讯,正在督促百姓撤退的任思齐愕然变色。
“督师啊”已经过了运河的阎尔梅二人闻听史可法的死讯,痛哭流涕。
运河之东一处名为梅岭的矮丘上,阎尔梅带着选择留下的几个原督师幕府中人,为史可法起了一个衣冠冢。
一抔黄土,一块石碑,石碑上写着墨迹斑斑的两行大字。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几支香烛燃起,阎尔梅带着众人在祭奠他们的督师史可法。
李彦直带着几个人远远的观看着,目光同样复杂。
抬眼望去,数以百计的船只往来于运河之上,把一批又一批的百姓送过运河。运河之东,无数的百姓悲戚着拖家带口,走向那不可知的未来
第四百一十章崇明1
弘光元年六月五日,经过了半个多月艰苦跋涉,跨越了六百多里距离,从扬州撤退的军民终于抵达了南通州长江边,距离崇明岛只有一江之隔。
茅十八带着船队早早的来到通州河口迎接,将分批把百姓用海船运往崇明岛。
“彦直辛苦了”茅十八对上船的李彦直由衷的说道,这一个月来,李彦直等人在扬州打生打死,自己却只能呆在崇明岛眼睁睁的看着,这让茅十八心中颇不是滋味。
“我只是听从侯爷的安排做些分内之事,茅大哥你要负责整支大军以及数十万百姓的后路安置,才是真的辛苦。”李彦直谦逊的道,虽然受到了任思齐的重用,李彦直在茅十八等元老面前丝毫不敢托大。
“我也没做什么,”茅十八摆摆手道,“都是老沙和梁九等人负责岛上的营建。对了,这次迁到岛上的大概有多少人啊”
“跟着我的有三万五千余百姓。”李彦直轻声道。
“三万多啊,好安置。新建的城中就能安置得下。”茅十八摆摆手道。
“可是在我后面还有大队的百姓跟着侯爷行军,全加起来怕不有二十万人。”李彦直继续道。
“这么多啊”茅十八一下子长大了嘴巴,“这,这可有些难办了。”
崇明岛才多大啊,新形成的沙岛而已,大部分处于荒芜状态,如何能安置的下这么多百姓别的不说,就是填饱这么多人的肚子就是个大麻烦。
“别的先不说了,先把他们运到岛上吧。”百姓们的后期安置自有任思齐等人操心,茅十八摇头暗叹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