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姚启圣笑着说道:“嗯,治国当如是。太过激烈的措施,会让百姓不适应,也会严重影响到既得利益者的,容易造成社会的混乱,甚至暴动。所以为君者施行政策。当慎之,戒急
郑成功拱手说道:“明严受教了”
隔天,郑成功在福州俯衙内,召开了会议。
郑成功说道:“当时候重开科举。”
曾樱等人听到忙说道:“此举甚善。”
郑成功委任曾樱主持永历三年恩科,负责这次科举。
现在郑成功手下有不少原大明的进士,但曾樱资格最老,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以他的资历来说是最适合担任一职。
听到郑成功重开科举,今年开恩科的消息。福建广东等地学子性然若喜欢。那些氏族考虑的就多了。
起兵反清,屡次打败清军,也只是让那些官绅豪族对郑成功多几分称赞,称赞完该怎么坐还是怎么样。
现在开科举却是不同了,那是撬动整个官绅阶级的根基大事。
自隆武不幸遇难,大明已经很久没有召开过科举了。
很多乡绅家族为了维持家族利益,只能让族人去参加满清的科举。
现在郑成功一开科举,这就让他们为难了。
满清是绝对不会认同郑成功举办科举的,同样郑成功也绝对不会认同满清科举的。
日后郑成功反清成功了,那么那些不参加郑成功科举的乡绅就再也享受不到那些特权了。
这还怎么维持一个家族的繁荣。
之前郑成功地方小,管辖的范围不大。福建乡绅也不太重视,现在要在福州开永历三年的恩科。
那就逼着福建这些家族乡绅选择站队了,是满清还是大明
郑成功屡次打败满清,明眼的都能看出郑成功是有机会驱驰鞑虏,甚至在未来问鼎天下也未必不是没有机会。
能够当上一个家族的族长,肯定是知道进退的。
思虑前后,那些氏族决定拼上一把,吩咐族人收拾包裹,准备赶赴福州参加。
郑成功明着是让曾樱组织科举,悄悄地却是安排姚启圣组建政法学院。
为了安全,也为了能给学子一个安静的环境,政法学院坐落在厦门。
取名为厦门政法学院,姚启圣担任祭酒。郑成功担任院长。
在一阵爆竹声中,郑成功令姚启圣组建的厦门政法大学成立了。
第一届政法学院没有宣传,没有名声,加上郑成功和姚启圣低调处理,只找了一百多人。
不过这一百多人中,有两个是被郑成功非常看重的,一个叫陈永华,一个叫李光地。
陈永华是已故同安教谕陈鼎的儿子,李光地是郑成功从后世当中了解到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人,派人将他“请回来”的。
一开始这个小子还老大不愿意,被郑成功像个小孩子般连哄带骗的,才留了下来。
政法学院虽然主科还是以四书五经为首的儒家思想,但取名政法,表示法家思想也是很重要的。
这些学子在学习四书五经时,还要学习韩非子等法家书籍,甚至在图书馆中还有很多西方关于政法的书籍。
陈永华的年纪比较大,郑成功是准备让他在这里学习一年,然后开始接触政务了。
让陈永华来这里过渡一下,更多的是为了做个榜样。
当看到从政法学院毕业的陈永华一路扶摇而上。
很多心思活跃的人必然会认证考虑一下,是走科举比较好,还是从政法学院毕业上升途径比较好。
名声打出去了,还怕没人来政法大学来上学。
虽然成效是慢点,但能比较平稳的让自己的政权过渡。
从不务实的八股文慢慢的也就能撬开八股文那道死潭了。
第十九章血债血偿
永历三年七月,菲利宾肥沃的土地上培育出沉甸甸的果实。
本该是收获喜悦的日子,但这里的华人却是依然被曾经的阴影笼罩着,整天担心受怕,生怕曾经的灾难再次降临。
林昭君回望着这片生育养育的土地,回想起之前在港口酒吧探听到的消息,头也不回的踏上了一艘海船,前往福建。
在海上漂泊了两个多月,海船终于到达了福州。
听着蜚声嚷嚷参杂着各地方言的汉语,看着港口往来穿梭的商船,停靠在港口的庞大战舰,林昭君一阵热泪。
自己全家的血债,吕宋五万人的冤仇终于有机会报了。
强忍着内心的伤痛,摸干了眼泪,林昭君跟从包裹里掏出一块白布,挂在身带着的木杆上,插进黄土中。
在风的吹拂下,白布迎风飘荡起来。
只见白布上用鲜血书写了一个大字奠
林昭君自己将一件沾满血迹的麻衣穿在身上,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港口往来的人看到,纷纷停步注望。
几个路过的人看到忍不住上千询问,林昭君却是一言不发,就这样跪着。
他的举动引得越来越多人前来围观,将港口的纪序都扰乱了。
港口的事很快就传入了福州府衙内,郑成功听到下人的回报,眉头直邹,派人将林昭君请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