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听到问道,“茶叶上涨的那么厉害长儒查清楚是什么原因了吗”
王忠孝忙回答说,“查清楚了,王爷。是有大量的茶叶外销,造成华夏茶叶紧凑,价格上涨”
郑成功听到疑惑地说道,“茶叶外销长儒说清楚一点”
“是”
王忠孝详细地为郑成功解说了这波茶叶上涨的缘故。
郑成功这几年一直坚持不懈地攻略南洋,大量的汉人被迁移到这里。
伴随着汉人的涌入,华夏的习俗也无可避免的在南洋这块土地上蔓延着。
茶叶是华夏日常生活中无可避免的东西,尤其是像南方饮早茶的风俗
除了南洋茶叶的需求量大增外,欧洲对茶叶的需求也日益增大。
1650年英格兰国王查尔斯一世接受了郑成功赠送的气味独特茶叶。
他喝了一次,就渐渐离不开这种温和清晰的味道。
自从英王室喜欢上喝茶,英格兰平民百姓也逐渐爱上了喝茶,然后这股风潮慢慢扩散到整个欧洲。
为了满足欧洲日益旺盛的需求,腰缠万贯的海商也纷纷涌进来,福建、浙江等产茶区订购茶叶。
一年中,茶叶最好的采摘时机就是清明前后。
4月,清明前后,被春雨滋润过的茶叶显得格外的清嫩。
到了一年一季的采摘季,一上午一个人最多也就是采摘三四斤茶叶。
为了赶时机,地主在这个时候会雇佣很多人来帮忙。
清晨,顶着露水将鲜嫩的茶叶摘下,放进竹篮里。
中午时分,辛苦了一上午的茶农将劳动成果交给地主,换取工资。
地主或将这些茶叶打包好贩卖给茶商,或是自己炒制。
炒制好的茶叶给茶商收购,或者是赶集大那天贩卖出去。
每年清明前后赶集的开市。大江南北的茶商都会赶过来收购。
茶商从地主手里收购茶叶,然后走海运到泉州、广州,以一石茶叶九两价格成交给那些商行。
商行会用瓦罐包好,用蓬灰密封,用最快的方式运送到南洋。
再由番鬼商行贩卖到欧洲。
午后的时间,欧洲那些贵妇就能用华夏瓷器细细品味红茶的味道。
为了购买这些华夏商品,很多家庭省吃俭用,只是为了能在亲朋好友拜访时,能体面地拿出华夏瓷器,让客人品尝到华夏红茶。
一开始茶叶基本上都是从南洋转销欧洲的,自从广州兴泰商行满载着瓷器、茶叶、丝绸等商品远航到达欧洲,换来了满船的白银金币,顿时刺激到其他商行。
看到了海上贸易的丰厚利润,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海贸这一行业。
商行也越来越大胆,不再害怕海洋,他们开始不满足做中介商了。纷纷驾驶着船舰,或结伴或组建大舰队远赴欧洲。
随着海洋季风吹动的洋流,船舰往来穿梭在世界各地,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茶叶在全世界广受欢迎,但产量没怎么变。物以稀为贵,茶叶的价格自然蹭蹭往上涨
王忠孝详细地介绍了茶叶现在的火热后,痛心疾首地说道,“王爷,看到茶叶异常受欢迎,福建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意再垦种稻田,改种茶叶了。民以食为天百姓不种田改种茶叶,这样下去,百姓以何为食。我华夏以农立国,这样下去,国将不国。恳请王爷下令,禁止茶叶贸易的规模,限制茶田的规模。”
华夏有太多爱喝茶叶的文人,王忠孝要是敢说禁止种植茶田,不喜茶叶贩卖,只怕给人活活骂死。
郑成功听了王忠孝的报告,说道,“那请问,长儒先生。福建百姓种植茶叶后,粮食稀缺吗,粮食的价格上涨了吗”
第十三章鸦片上
听到王忠孝要限制茶叶种植,限制茶叶的贸易。
郑成功沉思了一会儿问道,“长儒,现在粮食价格由上涨吗”
王忠孝犹豫了一会儿说道,“回王爷,南洋那边运送大量的粮食,这几年粮食价格略有下降。”
郑成功点了点头说:“既然是这样情况,长儒,茶叶的贸易暂不限制,你多注意市场上粮食和茶叶的价格变动,有异常随时禀告”
王忠孝听到忙说:“王爷不可啊,我大明以农立国,不限制茶田的话,我大明终有一天会无粮可食的”
郑成功笑了笑,又摇了摇头,这帮儒生,真的是
郑成功看着王忠孝说道,“长儒,地主那帮人是看到茶叶能赚钱,所以改种茶叶的吧”
“是的”王忠孝说。
“物以稀为贵,茶叶少,粮食多。所以才造成会茶叶上涨、粮食下跌但长儒,你有没有想过,日后茶田多了,那茶叶价格还会想现在那样高吗到时就是茶叶贱、粮食贵了。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些地主看到种粮食有划算,转头会种植粮食”
王忠孝感觉这种说法有问题,但就是无法反驳郑成功。“王爷,这那”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长儒,你是想说就算这样,只怕到时粮食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王忠孝眼睛一亮,忙说道:“是的,下官就是这样想的。”
“粮贱伤农现在粮食的价格下降,说明现在粮食供应充足。再降下去,那些农民的收入就会锐减,到时又是会影响到社会安定。所以改种一些其他作物,减少一下粮食,对农民来说并不是坏事。只是这个尺度要把握好,在百姓富裕和农民富裕之间保持一个平衡。这也是国家的责任”
“所以王爷就让属下密切关注粮食和茶叶的价格”
“是的农民也好、普通百姓也好,对价格,对市场消息有滞后性,容易产生误判。这就需要国家高官有预测性,制定妥善的指导方针。这些指导不能一刀切,多用温和的手法处理。如果你看到茶叶再如此涨下去,会出问题。在报刊杂质上刊登一些政策,同时慢慢增加茶税,同时慢慢降低田赋。让那些农民有缓冲的余地。”
王忠孝点了点头说:“长儒受教了”
郑成功看着王忠孝,问道:“长儒,你来我这里多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