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1 / 2)

小店铺需要的也是品类相对较多的衣服,如果卖一个款式,那这个店铺的生意很难做起来,与其他们自己去批发还拿不到低价,还不如直接从中间人手里拿货。

而董福妮手里的货不少。

也因为这个原因,她接触了不少杭城本地做生意的铺子,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她自己的生意圈子。

林念手里生意的大头还是在生鲜产品上,在服装这块关注并不多,这方面的生意几乎全权都交付在董福妮手里。

她之前也几次提出让董福妮接手这方面的生意,只是她不同意,这会儿再确认董福妮生意做大,也没有多说,还是按照之前的习惯,时不时给予她一定的支持,叫她的生意能够顺顺利利。

不过服装这方面的生意,现在每个月能够给她带来五六千的纯收入,算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进账。

时间走的很快,不知不觉又到了学校期末的时候。

这时候是初三上学期,等这次考完,翻过这年,就到了初中升高中的关键时期。

期末考试结束之后,林念还是打算去一趟京市。

这几个月,她手头的西瓜卖掉了不少,但因为夏天的时候一口气囤了60万斤西瓜,卖到现在,手里还剩下不少。

去年的经验告诉她,反季西瓜这样东西不是在什么地方都能销得出去,要卖,就得找到合适的方向。

既然她去年已经有了经验,这次没必要再去额外找别的渠道。

离开杭城之前,她特意翻出了之前在京市卖荔枝的时候,留下的一些电话号码。

那头似乎也在忙,接到电话的时候还没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等到听到“荔枝”两个字,才蓦地回过神。

“对对对,之前说好的,反季西瓜的生意吗?做做做,我们做!”那头激动的声音从话筒这里传过来,“老板,您这边需要多少人?您要是有需要,我可以给您喊人来,我们就约在热闹的集市外头,人来人往,肯定安全,您放心,我们是合法合规做生意的。”

“到时候可能有好多车西瓜,我这边会从好几个地方运过去,”林念淡定说道,“不过我不会等太久,别人我也会约一约,你们要是愿意,就过来拿货,要是不愿意,我也不会勉强。”

“愿意的愿意的,老板您这话说的,您主动来给我们送生意,我们哪里还能有不愿意的?”对面笑着应答,“老板您放心,那天我们肯定一早就等着您。”

挂断这通电话之后,林念又打了几个电话,都是不同的人。

京市地方不小,林念自己去卖,很难能摸准到底哪些地方的有钱人多,倒是这些本就在京市做生意的本地人,会更清楚在哪里能卖出西瓜。

西瓜的利润相较于荔枝还是低了点,林念这边批发价8毛,卖出去1块,每斤的利润就2毛钱,但西瓜重,要就买10斤西瓜,相当于每卖出一个西瓜,就能有2块钱的利润。

林念相信对方肯定会很愿意得到这些利润。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她的反季西瓜要比荔枝更具“独特性”,只要出去卖,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那就是独一无二的,可以牢牢将市场把握在手里。

91年过年的时候比去年要晚不少,除夕的时间已经到了2月中旬,南方许多地方天气都热了起来,但在京市,温度还是一如既往低。

不过京市毕竟发展好,特别是那些有钱的人家,屋子里甚至有供暖,这时候要是在温暖的屋子里吃上一口冰冰凉凉的西瓜,那感觉跟夏天的舒爽也差不太多了。

这对林念来说也是一次新奇的体验。

她对自己手里的西瓜很有信心,但这样直接卖给中间人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如果这么做比较好,或许她以后也可以依样画葫芦,不仅仅只是西瓜,等到了夏天,卖荔枝的时候也可以这么做。

实在不行,大不了再重新走原来的路子,也差不了太多。

预估好时间之后,林念早早从杭城出发,到了京市附近的时候已经晚了,她就近找了一个旅馆住下,等第二天一大早,她才开车往之前约定好的集市走去,完全没有浪费丁点时间。

而此时的集市,比她预想的还要热闹。

“什么情况?怎么这么多三轮车?”

“要出什么大事了吗?”

“哎,你们都在等什么啊?怎么这么多人?”

“都不说话啊,这阵仗也太少见了吧。”

“不行,我得看看到底是什么事!”

作者有话要说:小可爱们除夕快乐!!!新年好!!!

第169章生意不错

“是不是?是不是?”

“是,肯定是!从杭城过来的车子,肯定是这辆,上次来的也是杭城的车子!!!”

“杭城人可真会做生意,这生意都做到京市了。”

“管他哪里的人做的生意呢,只要我们能赚钱就可以。”

……

面对前方一辆辆三轮车,大货车缓缓停下。

确认停好之后,林念从窗户边探出头看了看,打开车门跳下。

有人在轻轻敲击大货车车厢,声音并不清脆,而是闷闷的,好像立马放着什么东西。

见有人看过去,敲车厢的人立即停止动作,缩回手当作无事发生。

车厢里边上的位置确实放着东西,但敲击出来的并不是里头西瓜的声音,而是隔着车厢的一层棉。

夏天运荔枝的时候,需要在车厢里放冰块,从而降低车厢的温度,这时候运西瓜,需要放置棉花,从而保持车厢内略高的温度。

杭城比京市可要热多了,西瓜又不耐寒,即便林念本身的情况,并不需要这一层棉花来起到作用,但做做样子总还是要的。

围拢在这边的人,除了骑着三轮车的人之外,还有许多寻常的围观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