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7(1 / 2)

旧书大亨 镔铁 2210 字 2023-10-15

比如说自己上一次捡来的那幅王铎诗稿真迹。不过这种捡漏已经玄之又玄了,哪里会像吴大少嘴里说的那样轻松活泼,像小孩子过家家,还拔萝卜,一拔一箩筐。

事实上,“捡漏”的机会一般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作品本身该有的价值,卖家或拍卖行没有认识到,价位定得比较低另一方面原因是懂的人少,一看价低都不敢买,因此,只有懂的人才能“捡漏”。如果一幅作品应该定1o万,结果定了2万,那你万以下都可以买。不管是2万买还是4万买都算是“捡漏”,有时拍卖会一次拿出上千张画,其中有漏可捡的就有5o张。

不过“捡漏”的前提是买画先要对画家及其作品很熟,对画家作品的艺术水准以及它应有的经济价值有个正确的认识,才知道什么价格买算是“捡漏”。例如,有人买吴昌硕的四条屏本来准备花15o万拿下,结果花了75万就成交了,因为那张画当时比较脏,很多外行一看脏,就不买了,他们不了解这些画的真实价值,也不懂这些画是可以整旧如新的,现在这些画在上海再重新装裱,只要过一年再拿出来就能标5oo万。

再例如,一幅张大千的荷花四屏,一共三十平尺,是张大千3o多岁的作品,画得很完整,买家当时问一名专家,多少钱买合适,那专家认为3o万左右就不用考虑了,再贵点也可以下手,结果十几万就成交了。

由此可见,像吴凯吴大少这种门外汉,要是真的想玩书画收藏,最好能去拍卖场,而不是去藏龙卧虎的县城集市,原因很简单,那种地方水太深高手在民间啊。

就在林逸听吴大少胡侃的时候,这时,就见有人取了一幅字画过来,交给了吴凯吴大少。

看起来还真要林逸来鉴定真假。

对此,林逸哭笑不得,要知道,帮人鉴别字画最是出力不讨好,倘若那字画是真的也就罢了,大家皆大欢喜,但要是假的,当即告知对方真相那一刻起,人家心里就开始膈应你了。

何况,林逸也没说错,他的确对书画鉴别没多大能力,专注的是旧书收藏,版本学。隔行如隔山,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懂得一点王铎的字和刘继卣的画。

不过此时已经是骑虎难下,只见那吴凯吴大少趁着酒兴,直接把那幅画打开

第二百零三章隐秘

酒吧老板吴凯吴大少,此时抖擞精神,让人把自己买来的那幅字画打开,准备让林逸仔细鉴定一下。

这时小宋也从洗手间回来,见一大群围着酒桌,似乎在看热闹,也忙挤进人堆,一看是让林逸帮忙鉴定字画,不禁好奇,心说,难道这个小林子还有这种能力如果真有的话,又怎么会分到业务部,去营业部站柜台做朝奉绰绰有余。不过见林逸这岁数,小宋就又摇了摇头,在她印象里,典当行那几个鉴定抵押品的老朝奉可都是胡子一大把,上了年纪的老头,哪有林逸这么年轻的。

“唉,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希望这个小林子可不要出丑才好,免得连累自己。准确地说,连累自己在吴大少心目中的形象。”小宋心里头正在胡思乱想,这边字画已经展开。那些好奇者不免都伸了脑袋来看。吴大少得意洋洋,似乎有意张扬自己捡漏的神威,也不阻止。

酒吧光线有些暗淡,不过这并不妨碍林逸观察那幅字画,却见那画大约有三尺左右,用粗大的麦秸秆作横轴,这样可以很方便地卷起来塞入纸筒,或书柜作收藏,再用手触摸纸张,应该是很不错的宣纸。

要知道,画画对纸张的要求很高,纸张的软硬程度,吸墨程度,以及柔韧程度,都能够决定这幅画作的状况。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中国传统的泼墨画作,这种画作对纸张的要求最高,要求宣纸能够做到“散墨”,“扩墨”,以及“层林尽染”的地步,只有这样才能在泼墨的一瞬间,就形成一偏偏“原生态”的抽象墨块,然后画家再根据这些抽象墨块,发挥想象,顺势作画。

另外,由于年代不同,书画纸张的色泽,柔韧度,以及伸展性也都不一样。具体来说,时间越长,纸张就越发黄,触手古朴,给人一种陈旧感。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造假者,就故意用一种化学“熏黄”的手法,把那些赝品字画熏成黄色纸张,一眼看去,好像时代很久远,可是有一点很容易看出来,那就是这种“熏黄”出来的作品,黄的太均匀了,以至于整体看起来就是一张“大黄纸”,看上去很不真实。

要知道,一幅字画之所以发黄,是和日照,水分有关的,不可能一幅画全都一个色儿,毕竟这玩意是卷起来,藏起来,甚至装在纸筒里的,所以古老的字画一般是边缘容易发黄,中央则保持原样,只要懂行,一眼就能看出来。

回过头来说,正是由于字画纸张的这么多特殊性,所以很多有名的鉴定大师,在鉴定字画的时候,第一眼看的并不是字画的内容,而是承载这些内容的纸张。

当然,林逸以前可不懂这些,还是在香港的时候跟着昌叔学了一点皮毛,现在拿出来卖弄,倒也绰绰有余。

只看那纸张,林逸第一感觉就是黄的太均匀了,准确来说,就是纸张是故意做旧的。但是,这种做旧手段很高明,至少做到了不着痕迹,要不是林逸去过一趟香港,见识过不少老旧字画,倒也不敢断定这纸张真假。

再看这幅画的内容,画的竟然是一头驴子

没错,此刻整幅画就是一头仰天咴叫的小灰驴,只见它姿态调皮,蹄子轻扬,尾巴挥甩,模样憨态可掬。

整幅画内容就这么简单,旁边上款黄胄

话说中国近代画坛有“三绝”,徐悲鸿先生画马,齐白石老人画虾,黄胄驴画。黄胄喜欢驴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多次在自己的画跋中为驴鸣不平,说驴“虽不及牛马高贵,却能经风雨耐霜雪,忍辱负重辛劳终生,憨绝痴绝”。

事实上,在中国近代大器晚成的画坛,黄胄也可以说是“年少成名”,三十来岁就成了享誉中外的知名画家。他根据多年积累的大量速写,创作出许多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优秀作品,如、、等,他还为堂兄梁斌的小说创作了一套插图。

只是可惜,到了“文革”期间,他遭遇磨难,被逼迫含泪烧掉一筐筐的速写,导致传世的速写只有500余幅,然后以参加“劳动改造”的身份下放新疆。

从此,黄胄就在新疆度过了三年多的牧驴生活,住在肮脏污秽的驴棚,放养驴、赶驴车,与驴为伴,以驴为友。就这样,黄胄每天观看驴,抚摸驴,对话驴,亲近驴他和驴荣辱与共,他和驴相依为命。黄胄借酒浇愁时,毛驴甚至会去酒店门前等候,每当黄胄从酒店微醉走出,驴立即上前驮他回家,为的是减轻黄胄的劳累。在那个动荡的特殊年代,毛驴这种在新疆最遭人鄙视的动物,给了黄胄以无限的温暖与慰藉。饱经忧患的艺术家无限动情地感慨“驴比人好”。

就这样,一旦回到城里,一旦恢复了绘画的权利,黄胄在他的艺术创作中,首先就是要让一个个毛驴形象闪亮登场,从而成就了大名鼎鼎的“画驴一绝”。

正是因为黄胄名气太大,以至于在很多古玩摊点,都有仿他的伪作出现,如果有顾客不识货,就会被摊主语重心长地忽悠,“这宝贝可是大师文革时被抄家流落出来的墨宝,咱要且藏且珍惜啊”

林逸刚想到这里,就听那吴大少非常配合地发话了,语气郑重充满感叹:“兄弟,我问过几个行家,这画作很可能是黄大师文革期间流出来的宝贝,咱要珍惜啊”

林逸,我勒个去

对台词呢

还有,你问的那是什么行家还“黄大师”,黄胄姓梁,全名叫“梁黄胄”,不是姓黄。

林逸脾气一向温和,做人原则也一向是与人为善,但是着不等于让他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死皮赖脸指鹿为马把赝品说成真迹。

所以他准备不怕得罪这位吴大少,直接说出事实

gu903();可就在这时,他的鼻翼动了动,因为一丝怪异的香味竟然悠悠地从手中画卷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