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古籍字画、玛瑙玉器、中外钱币、皮影脸谱、宗教信物、民族服饰、“文革”遗物甚至生活用品,除了军火、毒品、人口,只要你能想到的有价值的物品纷纷上架上摊,等待识货的人去淘宝。
如今刚过万元宵节,天气还有些寒冷。
当林逸从酒店暖被窝里出来,猛地来到外面和“高和尚”集合,感受到凌晨三点多的寒风,还是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
原本以为只有自己和“高和尚”两个人,不曾想,他还叫上了“吴大胡子”和“鬼脸李”两位老兄。
此刻,三人正挤在一辆黑色帕萨塔轿车上,清一色全都穿着那种长身羽绒袄,抄着手,戴着鸭绒帽,嘴里叼根香烟,冒着烟。他们把脑袋缩在帽子里面,只露出两个黑黢黢的眼珠子,像圆珠般在转悠,再加上烟雾缭绕,颇有些鬼里鬼气味道。
看见林逸出来,作为组织者的高和尚就朝他招手,“林兄弟,这里嘿,瞅过来”
林逸就走到车前,笑着说:“不好意思,起晚了。”
“没事儿,我们也刚来。”高和尚将烟屁股吐到地上,用脚踩了踩,催促道:“快上车,去晚了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林逸上车,高和尚回头说:“开始报数。”
“什么”林逸没听懂。
吴大胡子就说:“一”
鬼脸李:“二”
高和尚:“三”
然后对林逸说:“你是第四名,记住哦,咱们去了那边要常报数,就四个人,可不能走丢了。俺的原则是,宝物可以不要,兄弟对不能丢掉”
林逸这才明白,军事化管理呀,就高喝一声:“四”
“好,人数齐毕,出发”高和尚发动帕萨塔,汽车嗡鸣中,离开了酒店的停车场。
路上,林逸问吴大胡子和鬼脸李,怎么也有兴趣去“鬼市”淘宝。
两人就嘻嘻一笑说,早听说这里的“鬼市”很有名气,很多名人在这里都淘过宝贝,马未都在这里淘过明代青花瓷,余秋雨在这里淘到过胡适的签名本,崔永元在这里淘过小人书
虽然这里的“鬼市”没有潘家园那么有名,却是实打实的“鬼市”,因为这里是中原,是出土土货最多也最集中的地方,在这里,你指不定能够淘到什么宝贝。
上面说的那些名人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传说是有人在这里花了十元淘得一枚新出土的古币,经人鉴定,竟然是一枚难得的齐国六字刀币,转手卖了八十万还有人花了一百多淘得一本邮册,谁知道里面竟然塞着一版猴票,转手就是五十八万。
说白了,吴大胡子和李鬼脸是被这种“捡漏”的故事吸引来的。要不然依照两人的懒劲儿,又怎么会有劲头在凌晨三点多出来。
林逸听完这些,对于这个“鬼市”就更加充满了好奇。
汽车晃悠着,行驶在路上。
毕竟起床太早,又是大冬天,车内暖气一开,热乎乎的,加上汽车像摇篮似得颠簸,就让林逸感觉有些睡眼朦胧开始发困。
吴大胡子和鬼脸李两人也差不多,反而开车的高和尚精神抖擞,看样子这厮习惯了做“夜猫子”。于是三人就怂恿开车的高和尚,讲一些有趣的事儿来提提神儿。
高和尚就“勉为其难”,一边卖力开车,一边开始用嘴巴显摆一些他的丰功伟绩。毕竟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本身又是经手古玩的,满肚子的存货,最主要的是有过很多“捡漏”的故事,无疑,这样的话题也最容易让人兴奋,尤其对林逸他们这些玩家来说。
谈起“捡漏”这事儿,高和尚就先装模作样地谦虚几句,然后大摇其头说道:“不是和尚我瞎吹,现在想要捡漏难啊买的不如卖的精,你想要捡漏,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捡了漏,大把的钱扔进去连个响儿都没有。所以捡漏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紧接着,他就讲了一个小故事。
话说,高和尚认识的一个哥们是“刨地的”,不过可不是什么种地的农民伯伯,而是跑去乡下收古董的人,收藏圈子里称之为“刨地的”。有次他去附近乡下收货,看见村口一个妇女在用肥皂水洗头,盛肥皂水的破烂杯子像是明代的官窑瓷器,便站在那里发愣。
洗头的妇女忽然发现一个陌生男人站在对面,心里感到别扭,没好气地说,“看什么”
“我看这个杯子。”这哥们老实地回答。
“一个杯子有什么好看”其实她心里想说的是你一辈子没见过女人吗。
哥们就问,“这个杯子能卖给我吗”
妇女总认为那个男人在色迷迷地看她,只想快点打发他走。于是开了个天价:“一百块,要不你快走。”
这哥们二话没说,直接掏出一百块,拿杯子走人。
女人很高兴,按今天的说法是精神物质双丰收,既不用担心那位男人的性骚扰,又有一百块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她至死也不会知道,她被人捡了漏。
那只杯子七转八转,最后卖了一百三十万。
高和尚说完这个故事,就又道,“刚讲了一个杯子,再给你们来一个大海碗。”
也是发生在乡下的事儿,一个老太婆在路边卖凉茶,盛茶的是一个明代的大海碗。老太婆当然不知道。
一个路过的“刨地的”看到了,他想,如果直接向老太婆买碗,会引起她的警惕,即使花高价生意也不一定做得成。
正好此时有一支送葬的队伍经过。“刨地的”临机一动,他先走进送葬的队伍,然后又从队伍中挤出来。对老太婆说,大家渴着哩,你这些茶全卖给我多少钱。双方说好了价,“刨地的”问,这碗咋办老太婆说,你们喝完了再送回来。“刨地的”说,喝完了再回来,我就赶不上队伍了,能不能这样,这碗算个价,我给钱,你再买个大新碗。老太婆嘀咕道,现在买个新碗好贵啊。“刨地的”给了老太婆够买两个新碗的钱,生意成交了。
这只明代五彩大海碗是嘉靖年制的官窑瓷器,这位“刨地的”哥们就靠这只碗一下子赚了4400多万,直接开了小车,提前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