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近路去学校上学。
他们在同一个学校,因为这里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学校。
每天他们要从这里经过两次,去的时候淌一次水,回去的时候再淌一次水。中午的时候,他们就在学校吃饭。不管吃什么,做哥哥的都尽量吃饱,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任务没有完成,那就是背着弟弟过河。
河水很冷,山里的气候不像外面,冬天的时候冷的怕人,小河也很容易结冻,夏天的时候,小河依旧很冷,只不过偶尔会出现暴风雨,那时候小河就会变成大河,滚水滔滔,变成吞噬人的野兽
捋开袖子,还有裤子,他的手臂上还有腿上都有很多处伤疤,这些伤疤都是上学的时候弄的,有时候是摔倒在地,有时候是被山石划破,不过更多的时候却是背着年幼的弟弟一不小心就从斜坡滚落下去,这时候,他就会尽量护着弟弟,让那锋利的岩石和突兀的树杈刮伤自己。
面对镜头,他笑着说:“我是哥哥嘛,应该的。”
除了这些,林逸,海棠他们帮助学校搭建水渠,修理桌椅,给孩子们分发书籍,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做游戏等等,也感动了无数的人。
一时间,这部生命的呐喊纪录片火了,无数电视台转播,网络上更是点击百万。
随着纪录片的走红,苏雪在省电视台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海棠的公司汇丰集团成了一个乐善好施的好企业,她投资10万的捐款,从名声上来说,得到了百倍的回报,至于林逸,他得到的却是最多的
作为林逸的好朋友,姜立夫一直都致力于把林逸打造成一个可以借助收藏界进入文化界的名人,可是这道门槛实在太难逾越了。
收藏界龙蛇混杂,什么人都有文化界那可是文化精英们才能挤进去的地方。
可是,现在林逸的名气实在太大了,他们就算想要忽略也不行。
所以在纪录片爆红之后,林逸作为收藏界的天之骄子,作为文化界的道德楷模,再次作为公众人物走入大众视野。
那些见猎心喜,闻风而动的综艺节目,文化活动,以及收藏栏目,纷纷跨省而来,向林逸抛出了热情的“橄榄枝”。
一些省级的卫视电视台,更是下了足够的本钱,开出了百万价码,想要邀请林逸参加他们的综艺娱乐节目。制片方甚至拍胸口保证,只要上一次节目,就有上百万的进账,这是很多明星才有的待遇。
面对如此诱惑,林逸又该如何选择
是登台走秀做一时耀眼的草根明星,还是继续走自己充实而曲折的收藏之路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三章金陵龙虎
金陵,素有“六朝古都”之称,从风水学上来说,这里虎踞龙蟠,依山傍水,尤其作为大明开国之初的国都,更是王侯将相此起彼伏。
如今虽然大明已逝,风光不再。
但作为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依旧是藏龙卧虎,承载着浓重的江湖。
此时,金陵夫子庙,香火鼎盛。作为“东南第一学”,明清两朝一半以上的状元都诞生于此的“江南贡院”,夫子庙每逢高考之际,是香火最为旺盛的时期。
无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不远千里来到此地,给孔老夫子上一把香,保佑自己儿女能够在高考中鱼跃龙门,一举夺魁。
除了那些满怀热心的家长,这里的夫子庙每逢周六周日,就会有赶集来的庙会,很多买卖古玩旧书老物件的商贩就会蜂拥而至,在这里摆摊设点,做上两天的买卖,而那些喜欢淘宝的藏家和玩家,也会不约而同地出现在这里,为此地倍添几分独特的市井气息。
此时,正值中午,艳阳在天,很多来夫子庙游玩的游客不是去吃饭了,就是去凉快的地方聊天。整个夫子庙人流寥寥。
在一片柳阴之下,摆着一副陈旧的相命摊,摊上一块木牌,横写“李铁嘴”三个大字,两旁一副对联,写的是“两片龟卜尽天下事,一张嘴说倒举世人。”
那李铁嘴坐在摊后,此人口气显然不但看他衣服老旧,面黄肌瘦,可知主顾寥落,生意惨淡,日子并不好混。
说的也是,如今这世道迷信的人越来越少,就算有信这个的,也都舍不得花冤枉钱,再加上网络普及,很多人甚至上网就能查看自己的生辰八字,继而借助网络工具就能推算出自己的流年运程。
李铁嘴别的不知道,只知道自己的生意一年不如一年,有时候想要混个饱肚子都难。
此时,他双手拢在袖中,正在闭目打盹,庙门背后,忽然转出一个年轻人。
那年轻人约摸二十来岁,眉清目秀,脸庞俊逸,穿着一件白衬衣,下面是一条蓝色的牛仔裤,脚下则是一双舒适的休闲鞋,整个人看上去干净利落。在他背上,背着一个不大不小的黑色挎包,看起来和很多游客差不多,不过一望而知,绝对不属于那种富足的有钱人有钱人是不会背这么大的挎包的,往往只拿长条形的钱夹,或者鳄鱼皮的真皮手包,打开里面全都一张张金卡。
那年轻人背着挎包,游览夫子庙里面的景色,信步而来,李铁嘴听到脚步声,懒洋洋地张开眼睛。谁料,他一见那个年轻人,陡然一惊,双眼愈睁愈大,目光灼灼,朝那年轻人横看竖着,神色之间,一付不胜惊异之状,那年轻人却似醉心景色,虽然打从相命摊前经过,却未注意到李铁嘴的神情。
李铁嘴目注那年轻人一瞬不瞬,眼看年轻人由身前走过,又狠狠地朝年轻人背面打量几眼,突然浑身一震,扬声叫道:“小兄弟,好相貌,好骨骼。”
年轻人闻言一怔,转过身来,朝李铁嘴望了一眼,不禁微微笑,道:“多谢先生夸赞。”转身行去。
李铁嘴大急,举手连招,大声叫道:“小兄弟快回来,我替你看相,说的不对,分文不取。”
接口又道:“说得全对,也是不取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