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切地期待它开出花来何止是“一日望三回”啊林逸想,正因为胡适有这种焦急的心情,当他看见这株迟迟不开的兰花,才一下子触景生情,萌发诗兴。给它取命为,也许是希望自由主义思想早日开遍中国吧。
如今斯人已去,诗歌犹在,想想胡适这株风雨飘摇近百年的“兰花草”,竟抹不去丝丝的惆怅。
再看一首为人称道的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有人说这首诗写的是朋友之情,林逸不太相信,因为用“蝶”比喻两个大男人,未免过于唐突。林逸觉得这是胡适对自己爱情生活的一声叹息。
胡适十几岁时就与江冬秀订了婚,但到美国之后,邂逅了才情超逸的韦莲司并为之倾倒,两人的半世情缘从此启幕,现在已不是秘密了。这首诗写于1916年,正是胡适回国的前夕,这首其实是一曲中西合璧的现代“梁祝”。本来“双双飞上天”翩翩翻飞的两只蝴蝶,因胡适母亲催胡适回家成亲,不得不“忽飞还”一个,剩下韦莲司一个人孤苦伶仃,望穿秋水,也真“怪可怜”韦莲司一生未嫁。
看着这本胡适的诗,明白如话,甚至老实得有些笨拙,但总能给人感动,缕缕回味,林逸想,这应该是真诚的力量。胡适的诗有像,都是有感而发,看上去平淡,其实是有深厚的生活背景的。有人谓胡适的诗只有史的价值,林逸不能同意。胡适的诗,无论从艺术质量上还是思想深度上,自然都不是很高,但他有一个可贵的品质:诚实。他不故弄玄虚,也不无病呻吟,实实在在做人,明明白白说话,让人觉得非常放心。
林逸记得清楚,胡适还写过一首,其中有这么几句:“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在林逸看来,单单这么一首,就能唱绝天下。
诗,不必多。
一首,就够了
第四百四十四章武侠
就在林逸仔细看这本新文学珍本的时候,那位一直都在关注他的书店老板说道:“怎么样,朋友。你已经看很久了,觉得这本书如何”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期盼。
林逸点点头道:“很不错。”
“是吗,那么要不要我帮你打包起来”书店老板很高兴的样子。
林逸就说:“好是好,不过太贵了。”
“不贵了,这么好的书听说在你们那边卖的很好。在台湾就不行了,现在台湾人都不读书,和以前不一样。”书店老板语气中有一丝苦涩。“另外我这店铺的房租快要交了,可我手头实在有些紧张你别看我为人似乎很圆滑,很世故,其实现在做这一行不容易哈”一声叹息。
林逸明白他这话的意思。
时代不同了。
以前大6文化限制厉害,再加上十年浩劫,人们也没书可读相反,宝岛台湾这边反而学术风潮极盛,人们求知欲很强,那时候的台湾旧书店如雨后春笋。直至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台湾文化更是一直向大6这边输出,影响大6,比如说古龙,琼瑶的,三毛的游记,以及台湾的影视文化等等。那个时候,凡是台湾过来的,就一定是最流行也最新潮的。
可是现在,台湾经济低迷,年轻人更是安于享乐,“小确幸主义”使得台湾这一代像笼中的鸟儿,看不到外面的天空,甚至不知道大6那边的展是怎样的,以至于闹出“茶叶蛋”的笑话。
正因为如此,台湾的文化界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断层和衰败。相比之下,正在蓬勃展的大6,人们吃饱穿暖了,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以至于对文化书籍的要求越来越多,这才出现了新文学热,藏书热,也使得旧书市场越来越红火。两者对比之下,使得这位台湾书店老板不得不感叹,台湾和大6的差距。
读懂了这位书店老板内心的凄凉,林逸也不好意思再多说什么,就道:“那好,就把这本书打包吧。”
老板立马高兴起来,大6人真的是有钱,也有品味。这本书放在书店都快三年了,本地人却鲜有问津。
旁边,几名蹭书看的台湾青年也很诧异,没想到了林逸会买下高达5万台币的旧书,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就业困难,到处都要用钱,以前他们十分看不起大6人,认为大6人矮矬穷,可是现在,看着林逸他们只觉得自己像是那些不开化的土著,人家才是新世界来的文明人。
总之一句话,人比人气死人。
似乎很是喜欢像林逸这样又有钱,又有品味的大6客人,书店老板变得更加热情起来,一边帮林逸打包,一边说道:“那边还有一些民国书,你也可以看看的。”
林逸就说:“不好意思,那些书我基本都有了的。”
书店老板就又说:“不知道先生对武侠刚不感兴趣以前有大6游客来我这里,都要买一些武侠的。”
林逸一听这话,就禁不住眼前一亮说道:“你这里也有武侠我怎么没看见”
那书店老板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以前不懂行情,不知道大6朋友特别喜欢这些书籍,所以就进的少了,不过我可以介绍你去我朋友的一个书店,他那里可是全的很,只不过”
书店老板欲言又止。
“只不过什么”林逸忍不住问道。
“他那些书要价偏高,一般不对外售卖,现在恰好又在举办武侠展看,你过去看看倒是可以,能不能买到手就看你的运气了。”书店老板实话实说道。
gu903();林逸就笑笑说:“这个无妨,能去见识一下也是好的,买不买倒是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