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宗师之愿(1 / 2)

“你说,那位存在会同意么?”

皇宫内,一处颇为奢华的院落中。

薛问剑等宗师皆汇聚在此。

护国宗师一般都居住在皇宫之中,避免有丧心病狂的宗师直接潜入刺杀皇帝。

不过他们这些自他国投靠而来的宗师们,还算不上是夏朝的护国宗师,即使王莽给的待遇一样,信任程度也不一样。

让他们也一同居住在皇宫,即是表明重视,也是一种监管,毕竟宗师在外,大可担得为所欲为几个字,而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终究要不看僧面看佛面,要点脸面。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隐形的好处,那就是如果有什么事情需要他们去做,方便第一时间告知

是的,别看顾担相当的清闲,那是因为本就没人敢使唤他,那位爷不给人找事儿,便已是天大的幸事。

可对于他们这些投靠的宗师而言,王莽就没有客气过。

当初夏朝刚刚立国,便让他们‘南征北战’,干翻了一大票仍旧做着白日梦的反贼,以及帮忙稳定各地的治安,这一忙就是好几年。

此后又施行摊丁入亩之策,人手不足,宗师便被当成了中枢的节点——别管他们懂不懂经世济民之道,只要保证完成任务就足够了,这又是好几年。

当时夏朝成立时间不算长,缺人手,他们又是刚刚投身夏朝,一个个都心甘情愿的被使唤,说一声任劳任怨也不为过。

本以为渡过夏朝最为艰难的时间后,便还可像是之前待在自己的国度一样,享受清闲而自由的日子。

万万未曾想到,王莽好像用宗师给用上瘾了。

哪里发生了天灾人祸,需要派人过去赈灾、调查的时候,竟直接开始调度宗师了!

民间有句话说的很好:杀鸡焉用牛刀?

宗师,是这么用的吗?!

看看当初大月的宗师都是什么样子吧!

墨丘,好家伙,已被称为至圣先师,这个不比也罢。

黄朝,唔,也算是不世之豪杰,威名赫赫!

就算相对拉跨一点的白莲教主,都偷偷灭了大月皇庭,说出去那也是名震一方的造反头子,家学渊源!

这几个人哪个不是宗师?

再有天赋才情,不成宗师,也难以显现于世!

这就是宗师带给人的自信。

他们这些宗师就算比不得墨丘,还能比白莲教主差?

区别只是他们没有搞事儿而已!

皇帝都要给宗师几分面子,绝非是胡言乱语之言。

更准确一点的说,应该是宗师乐意搭理皇帝,皇帝才是皇帝,宗师不想理会皇帝,皇帝算老几?

是他们愿意给皇帝面子,而不是皇帝非要给他们面子!

正是因此,哪怕护国宗师,都有相当的自由,不可能像是臣子那样唯命是从,皇帝也没有资格去对宗师指手画脚,最多也只能是眼不见心不烦,拜拜了您嘞。

自宗师之祸到大月灭亡之前,无数宗师都是这么过来的,早已经习惯了这份超然的地位。

将宗师当牛马使唤,敢这么心大的皇帝,早就从皇位上字面意义的滚下去了。

奈何,自从顾担出现之后,就不一样了。

宗师已不再是尘世的绝对顶峰,甚至宗师最可怕的杀手锏,舍命一击都拿人家没办法,在这位没挂掉之前,所有处在他周边的宗师,都必须字面意义上的低人一等。

依靠武力取得的地位,在面对更强的武力时,理所当然的尽落下风,这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更何况他们主动投靠过来,本就是有求于人,被当做牛马使唤也是自找的,并非强迫。

那王莽每次有事相求,都是摆出一张笑脸,客客气气,礼仪周到,更是挑不出半点的毛病,要想借王莽的不尊重说事儿,也完全不成立。

而且王莽也从未让他们立过什么军令状,每次都是说尽量、尽可能、最好、不成也没事儿.

宗师都动身了,岂有不成之理?!

做不成,究竟是在恶心王莽,还是在说自己无能?

宗师丢不起那个脸!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选择。

那就是直接拒绝,表明老子不干,便是夏皇也得往后稍稍。

但这都过去三十四年了,还没有一个宗师这么拒绝过。

王莽交给他们的任务,也都是尽善尽美的完成,从未刻意的拖延或使坏。

谁让他们有求于人呢?

有求于人啊.

便是被无数武者视为信仰的宗师,凡尘中说书故事里神龙见首不见尾,潇洒快活一生的宗师,一旦到了有求于人的时候,也终究不负宗师的风采。

三十四年奔波,对于宗师来说,这已经占据自己作为宗师之后的半生了,委实不短!

他们就像是在栽种一颗种子,王莽的每一次委托,让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为那一颗种子浇水施肥,只为开花结果之日。

而如今,已到时间。

因为他们的寿元,不多了。

最‘年轻’的一个,都已足足百岁出头。

而最年长的那个,再干几年怕是得死在来回奔波的路上。

三十四年的风风雨雨,无论有没有博得信任,功劳苦劳具有,说他们与国有功,与夏朝有功,绝对无错。

君子论迹不论心。

因为他们的存在,的确为夏朝节省了很多时间,将一些一团乱麻的事情直接快刀斩断,以宗师之力,助力一国的发展。

前几日,以薛闻剑为首的宗师,已经一同寻觅夏皇,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请求那位存在,告知他们可以继续攀登宗师之上的机会。

是的,机会。

宗师三十余年的努力,只是为了求得一个机会。

别小看这一个机会,就这,多少宗师想求,都无处可求呢!

哪怕在俗世之中,一门能够挣钱的手艺,想要学都得给人当牛做马的使唤,三拜九叩的行大礼,哪怕追随其左右,任劳任怨的侍奉数年,还得看‘恩师’是否愿意教,心情好了教一手,心情不好那真就是打白工。

就算最后如愿以偿的学到了手艺,师傅也很可能会留一手最关键的诀窍,只传授给自己最中意的徒弟,或是自己的孩子。

这还仅仅只是一门能够温饱的手艺而已!

这个时代,门户之见本就极为严重。

一门手艺会的人多了,指不定自己就挣不到钱了,更何况是安家立命的真本事呢?

而他们求的,却远比‘一门手艺’要更过分的多得多,是要求道!

为此,放下一些宗师的骄傲,在所难免,也是他们心甘情愿的真正原因。

就算这样,他们的心里都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