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是怎么回事。
另一个小棋童就不同了。
密尔顿一直都很兴奋,一边按命令移动兵棋,一边听周围的叔叔伯伯们指点议论其得失,有时候还自己歪着小脑袋胡乱琢磨。
先后受到过红发魔鬼席尔瓦、酒鬼军师安多里尔和瘦猴怪才贝叶指点,又亲眼见识过青衣镇大会战、濒海平原大会战的小傢伙,已具备初步的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知识丹西虽然没有直接指导后辈,但他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示范,并让他们参加各种直观生动的实践活动。
在猛虎军团指挥部的独特气氛熏陶下,小密尔顿对这种血腥残忍、以剥夺生命为目的的游戏产生出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成功地激发起孩童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不需要强逼硬迫、鞭策灌输,他自己就会主动去学习、记忆、理解、联想,甚至在小脑瓜里做比较复杂的综合分析。
虽然没有成年人想得那么周密和深入,但小密尔顿心里却知道,每一粒兵棋的每一步移动,都绝非简单的进退、分合、战避、救弃,都包含深刻的用意和厉害的后手,是两位指挥官和身边参谋们精心研究的成果,是他们心血的结晶。
有的时候,两颗棋子一进一退;有的时候,毫不相让地碰撞在一起;有的时候,吃掉敌军一颗棋,把它送进“阵亡”盒;有的时候,遭到敌人围歼,从大本营里增加一颗棋子,补充兵力,填补虚隙。
也有的时候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争执。
一般都是某个将领看到自己所在的部队被吃掉后,对裁判李维的裁决提出异议,比如,孔狄为尖犀骑队之死抗议,巴维尔替自由军团的阵亡叫屈。这个时候,李维就会有理有据地一点一点分析双方的战斗力、兵员数、沙场环境、作战形势等,解释他们的部队为何会完蛋。
丹西和其他将领也会各抒己见,补充或者驳斥李维的看法。基本上,李维的判断总是无法动摇,成为铁一般的不能推翻的最终裁决
看到这些平素一本正经、威风八面的叔叔伯伯们,此刻为了一粒小棋子的去留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神情,与自己跟摩瓦、瓦莱娜、丹虎、丹豹等伙伴为一颗糖果、一个小玩具而吵架的神情毫无二致,密尔顿深感好笑。
敏锐的小孩也注意到,虽然靛河两岸都有小旗在进退移动,但兵棋最密集、众人注意力最集中的地方还是那片“”型的冲击洲河弯洲。在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麋集了双方的主力部队,青黄二色的大大小小的兵棋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紮成一堆。绝大多数被送进“阵亡盒”的小旗,都来自对这一区域的争夺
密尔顿隐约听说过,对丹西那封邀战书,柯库里能的回信只有四个字“过来受死”
小孩也听到过贝叶对此信的分析,认为此话反应出柯库里能胆怯心虚,因为呼兰不敢跨河西进,前来攻打猛虎军团阵地。
河湖纵横地区,水师具有极重要的作用。铁甲舰队控制整条靛河,扫清了一切敌船,令呼兰人没有乘船登陆的机会,架设浮桥也无可能。
即使猛虎军团遵守邀战书里的承诺,不干涉对方架桥,放呼兰人过岸来攻,也不能保证丹西会否遵守不进行半渡而击的承诺欺诈本就是战争之常事,何况一纸毫无约束力的单方面邀战书
如果呼兰人跨河进攻,一旦丹西毁约突袭,对呼兰军队将是一场致命的打击,因为丹西水师强大,可以实施水陆协攻。铁甲舰队破坏掉浮桥,陆地兵马半渡而击,过了河的呼兰部众立成甕中之鳖,会被对手歼灭殆尽
而丹西跨河东进就不同了,浮桥跨越和船舶运输同时实施,可以迅速完成登陆,即便对手半渡而击,作战失利,铁甲舰队可以护住退路,运走兵马,掩护陆军战友撤离,协助牵制敌军,不会遭受被围歼之厄运
显然,主动权掌握在丹西手中,猛虎军团进退两便,攻守皆宜,来自内陆地区的超级强国呼兰,有劲使不上。
柯库里能也是人,他是卓越的统帅,却不具备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妖术面对如此战局,他接受挑战,选择了放对手过河的战略。
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半渡而击仍然成为密尔顿在会上听到的使用次数最频繁的军事术语
兵棋推演的第一阶段,连续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大家都围绕着呼兰是否会半渡而击,如何半渡而击,怎样应对半渡而击等问题展开讨论,进行筹算,到第二阶段,才开始继续下一个话题,假如顺利渡河,该怎样作战。
就连密尔顿也看出来,丹西把主战场选定在了河流的凸出折角处,“”字型的河弯洲。
回忆自己过去所看过的兵书,这似乎有点照搬书上所言的背水结阵,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但经叔叔伯伯们的分析议论,密尔顿方知自己猜错了。猛虎军团除非迫不得已,不会把自己逼到这等绝境,舰队和浮桥,就是他们安全回撤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