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1 / 2)

“又瘦了。”

声音很低,似自言自语,却清楚的传进了耳朵。

跟随沈瑄前来的多是燕山后卫,早知孟清和身体不好,见他被沈瑄带到马上也不觉得奇怪。

脸白得几乎没了血色,还能坚持到这里,真不容易。

“孟佥事是条汉子!”

再让孟佥事自己骑马?半路摔下去可不是开玩笑。

沈瑄用大氅将孟清和裹紧,侧头对杨铎说道:“先去河间。”

“遵令!”

孟清和等人快马加鞭前往河间府,燕王朱棣正暴躁得想要砍人。

高巍虽被关押起来,暂时失去了自由,受到的待遇却相当不错。

一天三顿,顿顿有肉,点心同样不缺,加上缺少运动,短短几天就胖了不少。

只要稍微识时务一点,看清楚燕王的态度,就该偃旗息鼓老实呆着。

高巍偏不,燕王不见他,就每天写一封劝谏书,摆事实讲道理,下定决心说服燕王罢兵。

“臣一心为国,殿下信臣言,按甲休兵,上表谢罪,质子入京,则天意顺,人心和,太祖在天之灵亦安矣。”

“执迷不悟,得胜,后世公论谓何!”

朱棣被气得七窍冒烟,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不怕死的。

默念几句,这人不能杀,杀了有会有大麻烦。

额头仍是暴起了青筋。

郑和见燕王脸色铁青的运气,小心的出了个主意,不如收了高巍的纸笔?没有作案工具,看他还怎么嘚瑟。

朱棣点头,可行。

于是,高巍暂居的厢房里连一片碎纸都见不着。

高老先生也有办法,不给他纸笔?没关系!扯下衣摆,咬破手指,血书,更有诚意!

看着送到面前的血书,朱棣深呼吸,再深呼吸,呼进一鼻子血腥味,忍无可忍了,就算背上骂名又如何?一定要砍死这老小子方能解他心头之恨!

这一次,连道衍和尚都拦不住了。

抱大腿?

谁敢?

朱棣提着刀,大踏步朝关押高巍的厢房冲了过去,眼见王府之内就要发生一场血案,郑和突然一路小跑,“王爷,奴婢有事禀报。”

听到此言,燕王脚步一顿,“何事?”

“回王爷,沈指挥派人来报告,杨同知和孟佥事已从德州返回,正从河间府出发,今日可到北平!”

片刻,刀子收了起来,燕王转身回了暖阁。

比起砍死高巍,消灭德州的几十万朝廷大军更加重要。

第六十八章前路

回到北平,见过燕王,禀报德州之事后,孟清和又病倒了。

赵大夫已被召入王府,虽未授职,凭一身本事和洪武朝的资历,王府医正也要让他三分。

在边塞多年,赵大夫早已没了争名夺利的心思,除了随军出征,每日捧着王府收藏的医书手不释卷。总结前人心得,摘录下来,同自己的行医手札放在一起,打算日后传授给徒弟。

“医术此道,不可敝帚自珍。昔日张机着伤寒杂病论,老夫不敢自比医圣,只望一生所学传于后人,造福于民。”

赵大夫这样教导徒弟,也这样做了。在王府医正和良医面前,更是从不藏私。

王府医正和几名良医对赵大夫发自内心的尊敬,纷纷拿出自己的手札和行医心得,利用工作之余共同探讨,相互纠正,一同进步。

“此症可用此法?”

“咦,老夫如何未能想到?”

“伤口可如此处理?”

“大善!”

“刘兄擅长针炙?”

“不敢言擅长,尚可与诸位探讨一二。”

“如此,便要请教……”

几轮医术研讨会后,王府良医们发现,医术博大精深,圣人曰三人行必有吾师,可谓至理名言。

理论有了,就要联系实际。

王府里的良医们求知若渴,每日都要向典宝领取腰牌,到城外军营中去医治伤兵,运气好的还能碰上打喷嚏发热的军汉。

被这些双眼冒绿光的大夫盯上,军汉们忍不住打了个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