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悦吸了一口空气里椿芽的香味儿,又看爸妈都闲庭信步,不像是要多采的样子,急得直往外蹦字:“啊……要!要!咿……要……要!”
“好好好,要要要,咱们多摘一点儿,回去给悦悦和远志煎鸡蛋吃好不好?”
“啊!啊!嘻嘻,要!”小林悦开心地直晃小jiojio,咧开的嘴角都合不拢了。
秋爱华见她死死盯着自己的手,每摘下一个椿芽尖就咧嘴笑一声,索性就依着她,几乎把这一片儿的椿芽都扳下来了。
看着这么大一片香椿树,其实也就刚给背篓铺一个低,但用来煎蛋是足够用了,还能腌上一大碗留到以后慢慢吃。
终于摘完了香椿,秋爱华终于能出去办正事了,她还得寻摸野菜呢!
“这里有折耳根!快来!”林建国远远地喊了一声。
秋爱华赶紧抱着小林悦过去,折耳根可是个好东西,家里的人几乎都喜欢它,嫩生生脆生生的折耳根只需要加点儿盐和豆瓣酱腌制一会儿,一个菜就能送几碗饭!
折耳根分布得很广,特别喜欢在田坎上长,但田坎可不能乱扒,万一把水放走了,影响到收成就是件大事儿了。
这一处的折耳根质量很不错,刚刚发出嫩芽,根茎也肥厚脆嫩,掐开一个小口放在鼻尖上一闻,那特殊的香味儿就能俘获人心,正是大家最喜欢的口感和味道。
挖了一天的野菜,一家人的收获很不错,足足半背篓的野菜,足够他们尝鲜下饭了。
到了晚上,秋爱华自然是做了一桌子野菜大餐,野葱炒泡萝卜、香椿煎蛋、荠菜苋菜煎蛋汤、凉拌折耳根……
配上香甜软糯的米粥,这些野菜便被衬托地更加有滋有味,把一家人都吃得肚皮溜圆,连小林悦都跟着蹭到了几口,当然,主食还是米粥配鸡蛋羹,秋爱华不准她吃太多调料。
到了晚上,万籁俱寂之时,林悦又被系统唤醒了,这一次,她终于有东西可以卖啦!
忙活了一天,挖了满满半背篓野菜,林家自然一顿吃不完,剩下的野菜全部都被林悦换成了兑换币。
香椿金贵,秋爱华采的又都是最好的嫩芽,系统居然给出了45元每斤的价格,再加上其他野菜,林悦这一次足足赚了176个兑换币。
现在爸妈每天都在忙工作,兑换币其实已经很久都没有增加了,现在终于有了松动的时候,林悦可欣慰了。
野菜赚兑换币的速度虽然比不得泥鳅小龙虾来得快,但怎么也算是一个进项,采起来也方便许多,还正是当季的时候,路边随便一薅就是一大把。
既然有了进项,林悦自然要大方一回,花了50个兑换币买了一袋虾滑和鱼滑。
这两样东西做起来方便,最重要的是小孩子也能吃一些,小林悦吃了这么久的各种米糊糊、蔬菜糊糊和鸡蛋羹,早就馋肉了。
第二天一早,秋爱华熟门熟路地拉开了橱柜门,倒扣的两个碗里装了满满的两碗肉泥,秋爱华赶紧闻了闻,好像都是河里的东西,还调好了味儿,闻起来香气扑鼻。
秋爱华又去看了放野菜的背篓,果然,里面空荡荡的,一根菜叶子都没留下。
早上的餐桌上多了一大碗鱼泥蒸鸡蛋上边还放了些葱花和香油,勺子一挨上去,就颤颤巍巍地一分为二。
秋爱华给每个人都分到了碗里,这东西得快点儿吃,不然凉了腥气大的很。
林远志品了品嘴里的蒸蛋,里面果然放了不少的鱼泥,看来怪事儿又发生了,林家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第四十八章知青
林家的秘密自然不会这么容易就被林远志发现,他的心神也很快被咿咿呀呀说个不停的小林悦打断。
小林悦吃上了肉,昨天又得了一些说话的法门,高兴地咿呀乱叫,双手不停地扑腾,把一家人逗地直笑。
…………
原本说好要来修水库的工程队耽搁了好几天还没到,大包山大队就迎来了一批新的知青。
这是上头早就安排好的,队里也早就腾出了屋子,知青到了就能即时安排入住。
知道今天知青就到了,林建国赶紧带着几个人去公社迎接,知青们虽然都是上山下乡来学习知识的,但在林建国心里,他们算得上都是知识分子了,自然得好好招待。
前进公社这一次来了二十三个知青,大包山大队分到了三个,两个女孩儿,一个男孩儿。
城里有些人为了阻止自家的儿子下乡,会选择提前退休,让孩子接自己的班,有了工作,就不用下乡了,所以下乡的知青一大半都是女孩儿。
接到了自个儿大队的三个知青,林建国赶紧招呼着带来的几个人接过行李,陪着三个知青一起听完了陈书记的讲话。
陈书记简单说了些场面话,督促知青们虚心学习农业知识,积极参与农业劳动后就宣布了散会。
三个知青像林建国问了好,林建国也耐心地把大包山大队的一系列情况介绍给他们。
“咱们大队正赶上农忙哩,这段时间还可能会去修水库,你们现在来倒是要吃一番苦头了。”
外向开朗的李子涵赶紧接了一句:“咱们这都是为了学习知识,提高自己,才不会怕苦怕累呢!要是吃不得苦,咱们还来当知青干啥?”
沉默寡言的王海音也附和着开口:“是是是,子涵说的对,咱们都是来学习农业知识,接受再教育的,自然得接触农活儿才行!”
饶家凯也回过神来,嬉皮笑脸地跟着表明心意:“林队长就别担心我们了,咱们几个都吃得了苦受得了罪,保准不拖大队的后腿!”
林建国点点头,看来这几个孩子都不错嘛,比前面那批知青好多了,至少明面上不会唱反调。
是的,上一批知青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李秋菊还是个骄傲明丽的知青,光光鲜鲜的城里人呢!
现在一转眼,几年过去了,几个知青嫁人的嫁人,娶妻的娶妻,李秋菊也终于向命运妥协,嫁给了林保国,当了公社学堂的老师。
几年的时间,足够这些知青们融入这个大队,扎根在这个大队了,毕竟,回城的消息似乎永远也盼不到了,回家探亲也成为了一种奢望……
到了大队,林建国先带着三个知青去了队里新腾出来的知青点,上一批知青都已经结婚了,住在自家的丈夫或妻子家,所以这个知青点现在就剩下三个知青住。
知青点只是个土墙茅屋,用栅栏围了一圈,推开栅栏门,是一小截青石板路,陈旧却干净的小院子里只有两个房间、一间厨房和一个茅坑。
参观完分给他们的屋子,李子涵和王海英选了大一点儿的房间,房间里只有一张木板床,铺了晒得干干的新稻草和新编的一床竹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