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节(1 / 2)

因为重锋白天要到办公区,李潇潇在军区也是得一个人,于是回来前就做好了安排,白天在重锋要上班的时候,她就往军区外跑,执行计划中的其中一部分。

晚上她跟重锋说的时候,重锋也没有反对,只让她注意安全。

她坐在床头上,斜斜地靠在重锋手臂上,笔记本已经摊开了半个钟,她却还没开始动笔。

重锋拨了拨她的发梢,问:“卡住了?”

“倒不是……”李潇潇挠了挠脸颊,“前两天在白燕村的时候,我看到几个孩子把《淮海街探案》改成话剧了,感觉可以借鉴一下。”

重锋问:“你们也要把它改成话剧?”

李潇潇神秘一笑:“不,我是想给译制片出个衍生话剧。《魂断蓝桥》准备上映了,到时候一定会有很多影迷,也一定会有人对剧情意难平。”

她这两天一直在想这个事情:在二十一世纪,很多人在看完剧之后,到各个视频平台“找粮”,许多热心粉丝会进行二次创作,也就是常说的“剪刀手”,弥补正剧中的遗憾,这对剧本身的热度也能起到提高的作用。

“我们也可以在译制片的故事背景之下,进行相关衍生,由译制片的配音演员上台,这样也能让观众更容易代入。”

岛国的声优营业模式里,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原则就是,他们都是多栖的,除了给影视剧配音之后,也会到台前进行舞台表演,与其他偶像无异。

因此,在岛国,他们的声优能跟顶流演员、歌手相比,地位平等。

李潇潇打算参考这样的模式,让配音演员们多一个展示自己的渠道。

在二十一世纪里,大部分电影公司都不会开放这个授权,毕竟看话剧的人太少了。年轻人看的舞台表演,大多是游戏等相关的改编。

如果现在养成由电影衍生话剧的“传统”,这对于话剧和配音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未来。

“在未来,不止译制片,只要是大伙大热的电影,我们都能考虑出衍生剧。这样的话,即使将来百姓的英语水平提高了,译制片将来或许面临没落的境况,可配音演员也不会受到这么大的冲击。”

李潇潇这么一说,重锋就明白她的意思了:“你想得很远。”

她笑嘻嘻地说:“我也是跟你学的。”

重锋一愣。

李潇潇把手放在他的掌心里,跟他十指相扣,看着他,说:“团长,你的尖兵模式,也早晚能实现的。”

他与她不同。

她是占了预知未来的便宜,所以现在有针对性地铺垫和准备。

可他不同,前有李彦的牺牲,现在他继承了李彦的计划,但目前还没得到确认和推行。

但他仍然坚信这是趋势,他看得很远,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重锋已经学会了蛰伏和等待,但听到喜欢的人这样鼓励自己,心里还是会变得柔软起来:“嗯。”

这原本只是无意间说起的一句话,谁也没想到,他准备了这么多年的计划,忽然出现了要实现的契机。

第二天一早,重锋仍是准时五点四十五醒来,睁开眼时,李潇潇还在睡梦中。

他在她脸颊上轻吻一下,悄无声息地起床了,洗漱后到饭堂打包了份早餐回来,放到锅里热着,写了张字条压在饭桌上。

出操刚结束,重锋就被叫到郑国兴办公室。

郑国兴面前堆了一叠文件,抬起头看向重锋:“刚野训结束,给你放两天假,好好陪一下人家姑娘。”

重锋心里觉得有点莫名:这两天事情确实不多,但郑国兴很少管他的私事。以前潇潇不跟周家来往,明知道他和潇潇有联系,也没有找他谈话,要他劝潇潇。

郑首长主动提出让他去陪潇潇,这还是头一回。

郑国兴看出了他的疑惑,解释说:“现在让你抓紧时间,后面见面的时间可就少了。”

郑首长顿了顿,又说:“重锋,李彦当年的想法没能实现,你一直执着到今天。”

重锋前面还在想会不会是什么任务,没想到他突然提起这个,目光微动,眼里闪过种种情绪,又慢慢地沉归眼底。

“这是趋势……”重锋说,“我们早晚都要跨出这一步。”

郑国兴点点头:“上面也有这个想法。”

重锋马上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郑国兴。

“南边那地儿仗着A国佬撑腰,是越来越嚣张了,咱们要进入备战状态,一旦发生战事,就是你的侦察尖兵上场的时候。”

“给点颜色让那些外国佬看看,也让上面看看你们的实力。”郑国兴缓慢地说,又提醒道,“重锋,你不是第一次上战场了。多余的话我也不说了,就一点,战前保密这是铁规,哪怕是对潇潇也不能说。”

第177章C&L

目前国内有几大制片厂,从前年起,各大厂都分出了独立的译制中心,像沪市的新老制片厂一样,独立出来的新制片厂专门负责美术片和译制片。

而在几家新译制中心里面,南方的比较特殊,因为它的业务量并不是很大,跟粤省话剧中心并在了一起。

其他新制片厂都有“历史成绩”,目前也趁着凛冬结束,正在筹备美术片,有的是动画片,有的是木偶片,都准备来一份让观众惊艳的电影大餐。

然而,只有粤省话剧中心这边,因为制片等人才太少,暂时还没有制作美术片的准备,甚至外国片译制也比较少,只专注外国动画译制。

因此,跟其他正儿八经的制片厂相比,它甚至不能称作制片厂,只能叫译制中心,在其他单位的光环之下,显得有点平平无奇。

不过,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最近粤省话剧中心爆红,因为《淮海街探案》中的背景音乐,就是这个“吊车尾”译制中心制作的。

李潇潇当初为了这第一部广播剧,下了很大的功夫。其中,这里面每一首背景音乐,全是她前世工作室里被剧粉成为“神仙BGM”的精品,而卫东甚至在这基础上作出调整,出来的效果更加好。

这些是中西结合的精华,是古典与现代的碰撞,交集产生的音乐新鲜又好听,百听不腻,而且还容易入脑,不管是骑车还是刷碗,许多人都喜欢哼上几句。

在每一季的广播剧结束之后,李潇潇开放了当季的BGM播放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