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1 / 2)

“只是银票为何会在这?我交给姨妈保管的。”袁瑶不解地问道。

“这就要问你的好姨妈了。”刘推官道。

刚要拿账房先生是问的韩姨妈,顿时又蔫了。

“难道姨妈去兑换银子了?”袁瑶再问,“临别时,我可是提醒过姨妈的,这些银票最是特别的,万万不可去兑现了。”

“娘,你怎能这样。”韩原海除了跺脚,真不知该如何说自己的母亲了。

既然事情已经清楚,姚捌就想赶紧结案。

刘推官执意要将银票还给袁瑶,韩姨妈哪里肯依,连袁瑶的信物都非要拿来,那副神憎鬼厌的嘴脸终于让忍无可忍的韩孟从后堂走了出来,上来就给韩姨妈一个耳光。

把韩姨妈打得昏头转向。

韩孟也是想要那些银票的,这些可回了家再做打算,那时就是将袁瑶搓圆捏扁了不过一句话的事,谅她袁瑶也不敢往外张扬半句,何必在这丢人现眼。

可韩孟能想到的,袁瑶自然也明白。

就见袁瑶惶惶不安道:“大人,姨妈这场无妄的官司,皆因袁瑶让姨妈代为保管银票,想来都是袁瑶的过错,这些个银票还是袁瑶自行保管为好。”

姚捌厌恶地扭头,道:“就该如此。”

韩孟见姚捌说话了,也就不敢强迫了。

而韩姨妈一听,闹了半日鸡飞蛋打没半点好处,一口痰气堵在胸口厥了过去。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袁瑶才不会傻傻地等着被带回韩家,借着堂上人仰马翻时溜了。

回到韩家,好不容易醒来的韩姨妈,就听道韩原瀚和韩原海正在苦劝着一意要休妻的韩孟,又昏了过去。

自那后,韩姨妈重重地病了一场,人才安分了不少。

四月二十一,袁家禫祭,袁瑶孝期满,除素服改常服。

袁瑶不敢奢望有亲朋好友到,便静静的办了,不曾想那日却来了一人。

那人须发灰白,头戴方巾,着滚天青边的深衣,腰围同色大带,看外貌年纪是不轻了,可步履矫健,精神矍铄。

来人也未多言语,祭拜过袁父和袁母后,留下一封银子便走了。

这人袁瑶是从未见过的,就算他衣饰素净可皆是不菲的缎料,可知此人非富即贵,来头不小。

他的银子袁瑶本是不想要的,可无奈悄悄留下的,无处归还。

除服后的日子,袁瑶作息一如寺中的姑子,蒲团青灯,清苦得很。

郑爽每月都有送供养银子来,袁瑶早说过不用了,却执意要送来,但霍榷便一次都没来过。

反倒是如今因韩姨妈身体不适,而自由了不少的韩施惠,每月都看来袁瑶几次。

就在袁瑶以为霍榷不会再来这伤心地时,霍榷却突然而至。

袁瑶记得那是刚入秋不久,霍榷带着比秋风更为萧瑟的身影来到她面前。

“她很好。”简单的三个字却道尽所有,不论是韩施巧的,还是他霍榷的。

袁瑶是听说的了,韩施巧一进宫便是专宠,风头无人能及,让袁瑶倍感不安,却无计可施。

霍榷看着后山的那片竹林想说什么,可到了嘴边却是,“今年的秋天来得早啊!”

袁瑶也一同看去,“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罢了,霍榷和袁瑶忽然一同笑了。

“颇为贴合我如今的情境。”霍榷道。

又沉默了片刻,“皇上给我赐婚了,是王家的人。”其实霍榷也不知为何就对袁瑶说了这些。

袁瑶只觉一僵,该来的还是来了。

她是无心助太后的,但也有苦难言,只能道:“大人,小心王家的人。”

正文25第五回青玉叛逃(一)

那日后,霍榷不时会来,给袁瑶带来韩施巧的消息,有时也有周家的消息。

周家顾忌着周老太太的身体,怕要守孝耽误了婚期本想尽早完婚,可无奈王娥前头还有一个比她只大几日的四姑娘没人家呢,总不好越过姐姐妹妹先嫁,不成体统,一时便耽搁了下来。

但自从祯武帝赐婚霍榷和王姮,霍、王两家便议定婚期在十月。

王姮,嫡出,年十五,是现今南阳伯继室夫人唯一的女儿,家中行七,于是王家的四姑娘和五姑娘就得抓紧了。

四姑娘紧赶慢赶终于许了人家,日子就定在了八月初,婚礼筹备得紧巴巴的。

见四姑娘的日子定下了,王、周两家便商议将日子延后一月,定在九月初。

每每和袁瑶说起这些,霍榷都发现她过分的静默,之后除韩施巧的消息便少提周家的事了。

只今日有一事不得不提,“昨日夜里,周老太太……病卒了。”

正在小红泥风炉上烹茶的袁瑶,手一僵,让炉子上茶釜的水汽烫了片通红。

可不知是不疼,还是袁瑶忘了疼,也只是顿了片刻,又开始了烹煮香茗的动作。

当一盏茶汤清冽,飘起淡淡香甜之味的香茗递来时,霍榷不接,只看着袁瑶。

不管是袁瑶对周老太太去世的无动于衷,还是这茶水异常的香甜味,都让霍榷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