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iquxsw.cc,豪门重生手记 !
第215章
其时天下南强北弱,自两广到江南,无不是富庶奢靡之地,就是庶民日子都过得不差。北方如不是有京城撑住门面,和南边简直就是两种天地。从京城到沈阳还好,沈阳往北走了不几日,人烟便日渐稀少,道边土地还好,再往里看去,便可见到许多荒地,如狗啃般,这儿一点金黄,那儿一点田垄,都是这些年迁徙过来的边民,一点点开垦出来的。只是按随行诸人的说法,此地冬日过于寒冷,许多边民刚迁徙过来,不识在此地耕种的诀窍,头一两年,往往有倾家荡产了,还凑不够过冬柴禾的,一冬天能冻死许多人,因此这一带虽然土地肥沃,但人烟却一直相当稀少。
果然,再往北走,越近边境,城镇之间的距离也就越长,往往走了一天,也难见多少行人,官道破损之处渐渐也多了起来,偶然有人同车队插肩而过时,竟有泰半住了马,同权家派出来迎接蕙娘的家人管事打招呼攀亲戚。——据说白山镇周围所有人家,都没有不识得权家管事的。
等到了白山镇,车队绕着城门走了几步,便算是绕过半边城了,这样小的城镇,多少也令随蕙娘出京的那些‘副小姐’们大开眼界。她们中虽然有人出身穷苦,但到底还在天子脚下,又哪里见识过真正的荒凉呢?就连随在蕙娘身边的石英,按说也见过几分世面的,都连连咋舌,又同蕙娘道,“据底下人说,这城里,一半人姓权,还有一半人,都在为姓权的做事,这个城,说是白山镇呢,其实也就是权家镇了。”
“何止是这城里,”石榴撩起帘子进来,一边将食盒中的饭菜端到桌上,一边随口道,“我一路听这府里的婶子们说,白山镇所有良田都姓的是权,只有自家人之间来回转让的,再没有人肯卖给异姓人家。这些年来,不少人在山东一带存身不住,又或是从西北逃过来的,多有熬不住做了佃农的。从这里到长白山脚下,鸭绿江边上,所有农户算来都是权家的人。至于猎户么,也要和权家做生意。怪道咱们族里人都愿在老家过活,京城虽好,又哪有这样的威风。”
这倒是真的,江南人烟稠密,西北朝廷控制得严厉,虽然也有地方豪强,但却始终不如东北一带地广人稀,地方势力乏人管束,几乎可以说得上是割据了。虽未明说,但蕙娘也想得出来,在这方圆几百里地,恐怕权家人说话是比皇帝都好使,就是县令也得看他们的脸色过活。他们就是闹腾出了天大的动静,都不会有什么消息流传到外头去。
又有什么地方还比这里更适合做造.反的大本营呢?蕙娘不禁轻轻地叹了口气,才道,“我们初来乍到,也不知族长行事如何,族中又有什么人家,需要打点示好……你们该如何做,不用我说了吧?”
她随身带了四个大丫环,八个小丫鬟并四个管事婆子,四个杂使婆子,都是千挑万选的精明人物,兼又忠心耿耿。对付鸾台会那样大事无法指望,但在族中家事上却是所向披靡,闻听蕙娘此言,在场的都脆声应了,不在场的也自然有人前去告诉。石英做主,一人发了些碎银子,便都散开了去和祖宅中的下人、族人套近乎不提。
蕙娘此次前来,自然是歇在城中老宅——这也是权家的祖宅,多少年来屡经翻修,虽说僻处边境,但却不比京城庭院差上多少,可要比县衙还气派得多了。族里本来派了两个壮年汉子前来迎接,说起来都是权仲白的叔辈,到了城内,又有一房族人过来接待。石英套了几句近乎,便问得那是族长子侄辈,十七房的太太奶奶,现在祖宅居住的几房,除了宗房以外,便以他们辈分最高云云。蕙娘看她们行事,不过寻常的乡镇富户做派,便也并不着意。她们到得晚,安顿下来已近日落,等吃过晚饭了,她请云妈妈来陪她说话。
云妈妈这一次过来,明面上是押送京里给族里送的一些土特产,实际上应该是云管事派回来办事的——因这一次甘草也随蕙娘回来,并且一到白山镇就不见了人影,蕙娘便猜甘草是负责联系会里,至于云妈妈么,按她和云管事的关系来看,蕙娘觉得她应是回来探望权世赟家人的。毕竟虽说是假夫妻,但云妈妈总是要服侍权世赟的起居,在权世赟的所有手下里,她应当是最得他信任的一个人。
一路同行过来,蕙娘自然不会放弃和云妈妈套近乎的机会,反正这个年纪的女性,无儿无女,干的又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计,看来权世赟也没有碰过她的身子,她还能爱什么,执着什么?她以银钱开路,不过三数日工夫,便把云妈妈买得满面是笑,不过,尽管如此,牵扯到鸾台会,云妈妈的态度也还是相当的谨慎,蕙娘几次有意无意的探问,都被云妈妈以他话岔开。
等现在人都到白山镇了,蕙娘再令人塞了一个满当当的荷包,请她过来叙话时,云妈妈倒终于知趣了,一进门她就同蕙娘提起,“今日还能服侍少夫人一晚,到得明日,得回去探视我们家的家眷,为老爷带好。少夫人身边,不免少了熟悉老家的老人提点着。倒是劳烦少夫人暂别休息,听听我的唠叨才好呢。”
蕙娘笑道,“我等妈妈这句话,不知等了有多久呢。”
云妈妈也笑了,“不是我老婆子拿乔,是族里情况,年年又都不同。这多年没有回来,也不敢胡乱和您说起,总要亲自看一看,心里有了数,再和您提么。”
她便给蕙娘介绍,“从老祖宗至今,族里繁衍生息,已有数千人聚居。东北艰苦,为使族人齐心协力,能在东北立足,所有族人不论房头,都由宗房管着。打从一落地起,到了年纪上学读书,或是习文或是习武,或是学算账、学医术等等,一律量材施教,就是娶来的媳妇,如不识字的,也要上学明理,不留一个睁眼瞎,也绝对不养游手好闲的败家子儿。就是家中田土再多,等到收成时也是一律由宗房统一发卖,回来再兑银子——其实,纵有了银子,没有宗房点头,那也是什么东西都买不着。”
“我们族里常年都做药材生意,族人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却也和山西人一样,家眷是不许到外地定居的。一户人家,最多只有两三个壮年子侄在外做事,到老了一律回来居住,无事也不随便出门。”云妈妈话里大有深意,她同蕙娘交换了一个眼色,方才又道。“族中富庶,任何人都不必为了柴米发愁,只这数千人作何营生,那也不是自己说了算的。由老族长发话,谁人做什么事,都听宗房的分派。最上等的出外省做事,次一等的只在东三省行走,最愚笨不可造就的,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出远门。那些家里有人在外的房头,便可搬到白山镇居住,这样也方便家人回来探亲。余下人口,多半都还在村里聚居,这就不足为外人道了。镇里居民,多半只知道我们在乡下庄园也多,族里走动频繁,但却并不知道族中的规矩。”
这么安排,明显是为了保住权家最大的秘密。说实话,要不是蕙娘亲身走到此处,她也很难想象,竟有数千人都服从这样的规定生活。要知道多少大族,都因为子孙离心逐渐衰弱,权家一百多年来,还能维持住这样的局面,也堪称是个奇迹了。
“都说会里,是以我们权家为主——”她不禁就问,“这种事,纸包不住火,只怕合族上下,心里也都有数吧?”
“这个自然多少都能猜到一些。”云妈妈若无其事地道,“从前也有些人口里没把门的,露了话缝的,但多年管束下来,他们自然也都知道小心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