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支书知道闺女这半天都在冯天策这里玩,但现在有正事,就只能把她赶回去。
“爹,郭大哥,天策,我也跟你们去看看。要是病虫害不好控制,我还可以向林业局求援。”
林晓静对于这一方面也算半个行家,她既担心村上的林地,也担心天策的林地,回家也不踏实。
“那就一起走吧,松毛虫这玩意可不好弄,咱山上好多年没遇到过了。”
林支书颇有感慨,山林一怕火,二怕水,三就怕病虫害。造林难,可这三条遇到那一条,都有毁林的危险。
几人顺着桃林,先往西面的山上走,那里有一大片松林,都属于村上的集体林地。最先发现的松毛虫发生点,也在那边。
“有德叔,郭大哥,静静,你们看,这些虫子不光是产下了密密麻麻的虫卵,而且有不少已经孵化成熟。”
在这片松林里,冯天策不用仔细寻找,就看到了一片区域很大的松毛虫发生点。有一些松树上已经布满了虫卵和幼虫,成熟的松毛虫已经开始向周边迁移扩散,形势不太妙啊。
第八十四章两难的选择
“要不咱们赶紧打药,虽说打药有污染,可是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不控制住虫害,大青山上所有的松林都会被毁掉的。”
郭新民显得很急躁,一开口就让用“终极武器”。
林支书没啃声,冯天策和林晓静都同时摇头。不是这个办法不可行,是太不可行了
“爹,郭大哥,喷洒化学药品那是最后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轻易是不能用的。药物污染是要过很多年才能慢慢消退的,如果用了的话,咱村上申请的生态原产地认证,绝对批不下来。”
林晓静知道,斜谷村的生态原产地产品认证,已经走到了最后的程序。只需要来人采样,做出生态环境分析报告,这事儿就成了。
但现在喷洒药物,采样分析必然不合格。
“是啊,静静说的对。即便不考虑认证的事情,打药的效果也没那么好,不见得能控制住虫害。”
冯天策知道的更多,松毛虫虫害,那是所有搞林业的人的噩梦。它对于松树林、柏树林等等,都是一种很难根治的致命威胁。
防治这种虫害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种植单一树种林地,首选当然是种植针阔叶混交林。这也是为什么冯天策自己从一开始,就要进行树种改造的重要原因。
他在自己的林地,间伐之后,都是按照针阔叶混交林的模式,进行树苗的补种的。
但那是长期效果,对于眼前的危机却没有帮助。
“那生物防治呢能不能控制住灾情”
林晓静提出的生物防治,就是引进益鸟吃虫子,引进赤眼蜂吃虫卵。办法是个好办法,但成本高,见效慢。还是那句话,不见得能控制住虫害的蔓延。
冯天策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了一番各种防治方法的利弊,几人都沉默了下来,一时之间还真没有快捷、高效的手段。
“有德叔,郭大哥,静静,咱们先下山。静静可以h县林业局这方面的技术人员联系一下,请他们给予一些支持。郭大哥,你去县里、市里找一下化学药品的货源,作为最后一个选项。另外,我回去再多想想,明天咱们再合计,定下来一条思路。反正得有行动,不能眼看着虫害爆发。”
这种事情不能犹豫,明天必须要拿出一个解决方案,从方案到实施还有一个过程,所以冯天策让几人分工先做好准备。
“嗯,都听天策的,我们先下山。镇林业站那边我已经给王站长打过电话,他明天一大早就带人来。”
林支书赞许的看了一眼冯天策,这孩子平时话不多,关键时刻还是很有些章法的。
几人往山下走,在桃林处冯天策就和他们分开。他担心他自己的林地,尤其是几处连成片的松林,不知道情况如何。
绕过半山坡的木屋,他直接走到就近的一片松树林。这一片林地,也是他当初采摘桃花菌的地方,其中以落叶松和马尾松居多。里面虽然也夹杂了部分后来补种的阔叶乔木,但这一片是改造力度最小的。树种相对要单一一些。
“天策,咱的林子里有松毛虫了。”
走进松林不远,冯天策就看见刘玉柱领着一个人也在巡视。他还没来得及说话,柱子就先喊了起来,看样子也是发现了虫害的苗头。
“柱子哥,有才,我就是为了松毛虫的事情上山来的。你们查看了几片松林情况严重吗带我去看看,咱们边走边说”
和刘玉柱在一起的男子,岁数和冯天策差不多,身材高大魁梧,叫张有才,是“屠夫”张有志的弟弟。
松毛虫的扩散很快,之前见到的松毛虫发生基地,看规模冯天策就知道这次的虫害很严重。他心里火燎的跟着刘玉柱二人来到了发现虫子的地方。
这里,并不是松林的西面,而是松林的东北面,靠近玉屏峰,已经到了高坡位。
“天策,就这里最厉害,其他的地方我们只看见了零星的虫子。”
刘玉柱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五六棵马尾松,冯天策走近一看,松毛虫的数量还真不少。有的,已经开始产卵。
“柱子哥,你知道咱村谁会养蜂不”
益鸟,一时半会儿很难搞来大批量的。但是,赤眼蜂可以人工养殖繁育,周期也不长,想想办法,倒也能派上用场。
“天策你不知道有才的大哥,张屠夫会养蜂,只不过他养了几年的蜂,没赚着啥钱,后来才不弄了。”
冯天策上中学就离开了村子,一年回来那么两趟,他哪会清楚这些。再说了,养蜂人的外号偏偏叫“屠夫”,谁能想得到
“那这样,有才,你现在去找你大哥。就说,我有事要请教他,麻烦他到我半山坡的木屋来一趟。”
“好,天策,我现在就找我哥去。”
张有才应了一声,一溜小跑去找人。冯天策和刘玉柱继续往松树林的中心地带搜寻。
“天策,往里走,几乎看不见松毛虫了,是不是这些祸害还没来得及迁移过来唉,光靠赤眼蜂也无法全部消灭这些害虫的,要是喷药,树林里的野生菌和药材就彻底废了。”
松树林的中心地带,春天可以采到大量的桃花菌,秋天可以采到雁来菌,是块不可多得的宝地。一旦喷洒了化学药品,污染了环境,恐怕很多年都再也见不到这些山珍的影子。
野生菌也好,竹荪也好,其生长都对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旦环境不再适合,就不可能再长出来。
“嗯,柱子哥,我的想法也是尽量不要用化学药物。”
冯天策很赞同刘玉柱的说法,斜谷村这几角旮旯,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优良的生态环境。要是山上的生态遭到了破坏,那可就真的变成了“穷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