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2 / 2)

gu903();高明只差对天发誓,不过什么样的保证都没用。

上火车后松口气,那股子如芒在背的感觉消散点。

禾儿看着他这样子,好笑道:“你干嘛呢?”

高明一言难尽,觉得方叔叔警告他那几句也不适合讲出来,只是不经意低头看一眼,连汗毛都竖起来说:“没事。”

禾儿自以为能猜中,晃着他的手撒娇说:“就骂几句,没事的啊。”

哄人可有一套,还轻轻在他脸上亲一下。

可惜高明这会正是清心寡欲的时候,什么念头都升不起,抽抽嘴角说:“你论文改好了吗?”

每年的莫如山会议都会向社会各界征集论文,譬如第一届讨论的《价格改革的两种思路》等,为当年的新政策提供不少支持。

他们这次也是有所准备,为此在几封寄往首都的信里,已经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张院长直言他们毕业没多久,就在课业上有所懈怠。

两个人的论文都是本行,一个写的是教辅书行业的市场,一个写的是私营进出口公司对经济的推动,和本次“经济多样性”的主题相吻合,又有大量的数据做支撑,可以说是有理有据。

不过做弟子的,想从向来严格的老师那里得一句好话,实在很有难度。

禾儿已经提前战战兢兢起来,说:“没想到现在不是学生,还有这种等着领考试成绩的忧愁。”

不过话是这么说,心里也知道能得到这样的提点是多么大的好处,有些正襟危坐,又期待着这次的收获。

高明也是,索性说:“咱们还是再检查一下吧。”

不然到老师跟前,还有得挨骂。

为此,从沪市到莫如山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上,两个人都没顾上说几句话,一个劲埋头学习,把虽有资料背了又背,生怕到时候哪个问题答不上。

这状态跟奋战高考的学子没什么两样。

哪怕到地方,都没停下来。

这次会议提供住宿,招待所住的都是与会人员,他们是以张大山弟子的身份参加,名字登记在册,手续办得很轻松。

前台只是有些惊讶道:“还有几天呢,你们这么早啊?”

禾儿来之前还存着提前来几天,可以转转的心思,现在是一点都没有,匆匆点头就到房间放东西,手头所有材料拿出来,打算给论文做最后润色。

两个人在学术上都很努力,连着两天各自闭门不出,这毕竟也是他们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会议,发言肯定是轮不上的,但要是有机会被各位专家点几句,也是件好事,因此更得有完美的论文交出来。

只有吃饭的时候,他们才有功夫凑一块,吃得还飞快。

禾儿不知怎么觉得他们这样怪好笑的,说:“我爸要是知道咱们到地方就开始改论文,一准没什么不放心的。”

别说做点什么出格事,拉个手都嫌浪费时间。

高明都觉得自己快出门的时候白被方叔叔说一遭,说:“等散会,咱们再好好转转吧。”

又说:“老师晚上就到,先过这一关吧。”

禾儿是万事俱备,只等老师,反而不那么紧张。

毕竟胸有成竹的人,什么都不怕,还有心情说:“听说山顶的日出特别好看。”

莫如山是景区,史书上有名,留下的传说不知道多少。

虽然没能去桂林,这儿也不错。

高明也畅想起来,说:“好,过几天我们一起去看。”

不过眼下,他们是顾不上这些的。

第26章会议(禾儿)第一更

张院长是当晚六点多到的莫如山,有专车接送,他老人家也确实够这个级别,一来不少人都赶着问候。

张大山只“慧眼如炬”,看到自己晚年收的两个小弟子,招手说:“青禾,高明,过来。”

这么多业内专家,目光不由自主挪过来看,心里的反应都差不多,好漂亮的小姑娘。

禾儿为朴素大方,不施粉黛,正式场合穿着白衬衫和西装裤,绑着低马尾,连首饰都没有,手腕上一块表。

但任谁瞧一过去,就是那张脸,艳若桃李,不像做学术的人。

偏偏她就是,知道这就是提点,客气地自我介绍后,挪出点位置给高明。

他看着也没有学术的样子,穿身黑不黑蓝不蓝的西装,连领带都齐整,长得高,五官深,腰板正,看上去就挺一丝不苟,沉默寡言,像哪个实验室出来的,也不像学经济的人。

但就这两个乍看跟经济不搭嘎的人,是张大山晚年收的两个弟子。

他是改革开放后回国任教,名义上的学生当然很多,但能得此待遇的亲传弟子恐怕没几个,大家都跟着打听他们在哪个研究中心。

等一听是出来干个体,表情都有那么些说不好。

倒是张大山挺得意的,说:“不错,经济就是要这样才能繁荣发展,各单位可不缺人才啦。”

他向来是大力倡导私营经济发展,对打破国营企业独大的僵局声音最大。

在场的人当然不会驳他的面子,才坐下来要吃饭,就盘问起禾儿和高明一些行业内的事情。

论起这些,他们可不会少话讲,禾儿是侃侃而谈培训班的创立和经营,就是余光里总留意着老师的表情,心想今天的成绩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