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如何评价,全不在乎。大宋开国至今,已历百余年,纣无道,天下起而伐之,徵钦二帝,虽非残暴之君,然骄奢淫逸,无心朝政,以至于国家动荡不安,群夷虎视中原。我王变法图强,革新朝政,驱蛮夷于境外,安黎民于国内,功高盖世,君临天下,理所应当,又有何异议自古以来,天下为有德者居之,老夫建议,我等联名上奏,恭请圣上退位,禅让于我王,上顺天意,下应民心。”
童贯德高望重,他既然如此明确无误的表态,在场众臣如果再迟疑,倒显得对王上不忠了。他话音一落,兵部尚书韩臣忠当即表示:“太师所言极是,忠乃污臣,曾随康王赵构起兵谋反,蒙王上不弃,委以重任。亲眼见证国家崛起,王上取宋而代之,顺理成章。”
其他几位,一来受王钰大恩,早思回报,二来王上大权在重,极得民心,若登基称帝,天下必群起响应,几乎没有风险,遂先后表态,鼎力拥护。
吴用见状,从身边取出早就写好的奏章,示于众人道:“本官已写好奏章,若诸公再无异议,请连署如何”
童贯又是第一个写上“尚书左仆射童贯”,其他大臣接连书上自己的官衔姓名。大家惊讶的发现,这道奏章上,早就有了“林冲,呼延灼,萧充”等统兵大将的名字,看来吴大人早就在准备了。
待众人连署完毕,吴用收好奏章,神色肃穆:“诸位,此事关系重大,还请守口如瓶。”
“这是自然,吴大人又何必提醒。”童贯喘着气回答道。
吴用点了点头,又说道:“还有一事,要请诸公相助。如今国家灭亡西夏,扫平女真,疆域扩展极大,南方长治久安,而北方
诸多不稳定因素。为了长久的经营北方,本官认为i虑迁都一事。”
迁都众人闻言,均面露惊讶之色,自古以来,都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所在,自开国皇帝定都某地之后,除非遭遇大的变故,否则绝无迁都的可能。自前朝定都开封,太祖皇帝陈桥兵变夺了柴氏天下,仍旧延用旧都,吴大人此时提出迁都的议题,是不是太草率了
童贯却是心知肚明,诚然,若迁都北方,有利于控制新增加的领土。但更重要的是,汴京是大宋旧都,王上若要称帝,就必须跟大宋断得一干二净,消除一切影响,若要达到这些目的,迁都就非常必要了。
吴用此时提出,想必也是经由王上授意的,这恐怕是在场诸公没有料到的。
“这有何难明日早朝,我等联名上奏便是,但兹事体大,迁往何地,吴大人可有建议”童贯问道。
吴用提他问起,一进迟疑:“这”
童贯一看,心里就明白了,忙说道:“无妨,咱们先把议题抛出去,具体迁往何地,可由文武百官讨论决定。”其实童贯心里明白,吴用的迟疑并不代表他心里没有谱,而是在事情没有定数之前,他是不会明说的,这恐怕也是王上的策略吧。
当下,几位重臣商议已定,只等明日早朝,便将迁都一事联名奏上去。
清晨,五月灿烂的阳光普照着这座作为两朝政治中心的都城,汴京城百万居民又开始忙碌起来,一切都是那么和谐。
李清照的贴身丫头也如同往常一样,洗漱完毕,准备出门采购瓜果蔬菜。她推开大门,并和以前一样,转身回去掩上,准备步入街道。
可她刚刚转身,脸上带着的笑容就凝结了。门口,街边,以至对面街上,不少凌厉的目光注视着她。十数名身着便装的精壮汉子在这一带游弋,其中几人就在她们的房门口。见她出来,一名汉子摇了摇头,示意此路不通。
恰在此时,开封府巡街的公差们正路经此地,见几名汉子围着一名妙龄少女,差头皱眉一皱,清平世界,朗朗乾坤,还在这天子脚下,而且还是大清早就出现这等事,岂有此理。
他带着弟兄们上得前来,还没有开口问话,就被一个人挡住了。其他人看也没有看他们一眼。那汉子也不知从身边摸出一件什么东西来,在他面前晃了晃,随后以极快的速度收入怀中。
官差们互相对视一眼,发现同伴的眼中均有讶异之色,急忙拱了拱手,离开了现场。
那丫头心知,恐怕从现在开始,这座宅子里面的人,就没有人身自由可言了。乖乖的折回门内,轻轻关上房门,她快步走到李清照的房门前,扣响了门栓。
“什么有这等事他们是什么人”李清照正在梳妆,听到消息,这位才女惊呆了。
“不知道,但是开封府衙门的公人见到他们都是恭恭敬敬,连话也不敢多问一句。”丫头回答道。
李清照若有所思,良久,叹道:“咱们的日子过到头了,他们可能是枢密院的人,我们被监视了。”
丫头闻言,不解的问道:“枢密院的人为什么要监视我们受了什么人的指使”
李清照苦笑着望了望这纯真的丫头:“你不知道,枢密院和以前不同了,现在的枢密院管的是刺探,暗杀,破坏,监视,逮捕,审讯,可以绕过刑部和大理寺单独执法,只听命于一个人。”
“谁”丫头又问道。
李清照不再说了,这还用问吗大宋现在谁当家作主
前些时候,王钰来过一次,说了许多莫名其妙的话,从那个时候时,李清照心里就有不祥的感觉。她预料到,王钰可能知道了什么。今天,他动用枢密院的人,监视自己,恐怕针对的不光是自己,而是背后的福王。难道,他准备对福王先发制人了么
王钰曾经说过,可以给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但问自己拿什么来换。联想刚刚发生的事情,不难推测出来,他恐怕是要自己出来,指认福王赵颉。
如果所料不差,恐怕他现在就已经开始对福王发难了。
就在李清照被监视和限制自由的同时,禁宫,资政殿。
依惯例举行的早朝正在进行着,两位摄政王高坐于上,文武百官列于下面,依次向他们奏报着国家发生的事情。或许明眼人能够发现,今天的早朝气氛有些不对头,因为出班上奏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人。而那些元老重臣,没有一个人说话,三省六部的长官更是齐齐噤声。
gu903();王钰的神态跟以往没有什么两样,专注的听着每一位大臣的上奏,不时的咨询一些情况,随时发布新的命令。而皇叔父摄政王也一样,若无其事的坐在一旁,塑像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