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一点
杨映菡觉察到了,急忙关切的问道:“玉麟,你怎么啦药汤不对吗”
张准艰涩的说道:“不是药汤的问题,是我们的生活真苦。”
这是他最大的感慨。
军户们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
看看他们住的是什么地方,看看他们用的是什么东西,看看他们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看看他们遭受的是什么样的待遇。仅仅是因为要讨回属于自己的钱粮,就被无情的打成了残废,甚至是被活生生的打死。嗯,不应该用“他们”。因为,自己也是军户,自己的钱粮同样被拖欠了。
这是什么样的世道
这样的世道,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杨映菡脸色微微黯然,没有说什么,等父亲和哥哥喝完药汤,就端着黑瓷碗去了。
他的哥哥杨锐锋,很少说话,蹲在墙角里面默默的不知道想些什么。他其实只有二十来岁,表情看起来却好像是五十多岁了,都是生活的压力造成的啊
杨凯德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谁叫咱们是军户呢”
如果要选大明朝最悲惨的一群人,不是民户,不是匠户,不是渔户,不是乐户,甚至不是罪犯,而是军户,保家卫国的军户。罪犯还有刑满被释放的时候,军户却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一直到死,都脱不了军户这个悲惨的身份,自己的子孙也要永远遭受军户的罪。
以前,军户们有自己的田地,可以自己种粮食,可以自力更生,日子还好过一点。后来,田地都被军官们以及其他各级官员侵占光了,钱粮又没有发下来,军户们就只有啃泥土了。朝廷现在打仗,动用的都是募兵,对于军户,完全是视若无睹了。
张准沉默片刻,冷不丁的冒出一句:“就不能改变吗”
杨凯德说道:“小孩子想的天真,如何改变”
张准无言的点点头。
他的念头,当然是直接用暴力改变这种悲惨的局面。
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
难道就这样坐以待毙不成
当然不可能
造反
必须起来造反
好像李自成一样,揭竿而起
改进历史进程最有效的一种,就是造反
好吧,张准承认,自己的思想,的确非常非常的偏激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他就迫不及待的想要造反如果让别人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一定会认为他疯掉了造反,这是轻易能说出口的话么
但是,想到后世的父亲,想到后世的妻子,想到后世的女儿,张准从来不觉得自己的想法,有多么的荒谬就算别人觉得他的非常的荒谬,他也不会有丝毫犹豫的舍得一身剐,也要把皇帝拉下马
明朝已经走过两百多年,积重难返,病入膏肓,不可能挽回了。与其让愚昧落后的满清入主中原,科技文化倒退几百年,还不如在明朝的废墟上重新建立一个国家。不破不立,相信这是很多后人的想法,并不止张准如此。何况,张准还有私心
明朝的灭亡是必然的,满清的入主却是偶然的。只要中间有一点点比较有力的变数,满清鞑子都不可能入主中原。只要满清鞑子不入主中原,中华大地,就不用经历三百年的沉沦。咱中国的命运,就会有极大的改变。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应该是说别人的,而不是说中国
第004章准备去捞鱼
“玉麟,不要做傻事,不要逞匹夫之勇王世新的爪牙很多,杨昆和黑豹,都是一等一的恶霸,身边的打手又多,你一个人是绝对打不过他们这么多人的。要是你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是对不起死去的老四兄弟啊我可是答应他,要好好的照顾你的啊”杨凯德不知道看出了些什么,反复叮嘱张准。
“伯伯,我知道了,我不会的。”张准非常肯定的回答。
杨凯德这才略略放心。
但是,如果杨凯德更加细心一点,肯定会觉察到,张准的回答,实在是太快太响亮了一点。是的,张准的回答,完全是敷衍性的。在前世,老父亲同样有过这样的劝阻,最终的结果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有了这样的教训,张准当然不会重蹈覆辙
换言之,他绝对不会再“冷静”,再忍让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他要首先出手
话不投机,张准就来找耗子了。
耗子正在和大哥杨锐锋准备煮盐的柴火。
以前,浮山所军户们的钱粮,在拖欠三四个月以后,还有发放的可能,大家咬紧牙关熬一熬,勒紧裤带拖一拖也就过去了。然而,随着辽东战事的不断紧张,还有陕西民乱的越来越激烈,这个钱粮,是拖得越来越久了。去年三月份的钱粮,到现在都还没有发放呢
没办法,军户们只好自谋出路。
总不能活活的饿死吧
给军官们种田,是最常见的谋生方式。换言之,就是给军官们当佃户。但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并不是每个军户都具备的。只有那些愿意拍千户、副千户、百户大人马屁的军户,才有这个资格。比如说,杨家屯的隋明益一家,就是给王世新种田的。这样的军户每个屯大概十几户,并不占主流。尤其是最边远的杨家屯,给人当佃户的军户很少。
而且,给军官们当佃户,地租也是相当高的。一年到头下来,基本上不落什么。温饱是不太可能的。只能说,有田种的话,总要比其他人过得稍微好一些。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给军官当佃户,根本就和奴隶差不多,生命、财产,基本上都操控在军官们的手中。
gu903();煮盐,是没有田种的军户们选择最多的谋生出路。浮山所三面环海,杨家屯距离海边最近,海水里有的是盐。崂山的花草树木也是免费的,使劲儿的拉回来,晒干了就是柴火。在海边支起几口大锅,装上海水,点燃柴火,将水分熬干,就可以得到盐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