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2 / 2)

刺明 拉丁海十三郎 2346 字 2023-10-20

一般铸造火铳圆弹,都是用一个铁模子,灌进融化的铅铸成铅弹。这种模子小到可以随身放在口袋中携带。一般是直接配发给步兵一个这种模子和几磅或者几斤的铅,让步兵在扎营吃晚饭时,自己用营火融铅铸造次日使用的子弹。

当然,平时用冲压机大规模冲制再统一分发也是可以,不过由于铅比较软,摆放时很容易因为碰撞而变形,一般还是习惯让士兵在战前临时铸造。而米尼弹,不过是把这个铁模子改变裡面的铸造形状而已。因此毫无任何技术水准。而仅仅只是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再配合膛线的制作,就可以把有效射程增加510倍。

实际上,还不只增加射程而已。它还在增加了威力的同时,还降低了火药的用量。原因很简单,在火铳给圆子弹留下大量游隙时,有很多火药都洩漏出去被浪费掉了,而不是用来推送子弹。而米尼弹的扩张弹底,则可以彻底密封枪膛,大幅提升火药的利用率。因此火药可以装得比较少,又拥有同样甚至更高的威力。这也就是为何帕洛特炮仅需5磅的装药,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拿破伦炮25磅装药的射程的原因了。

而火药装的少,膛压自然降低,如此枪管便可以做的更薄更长,同时后座力也降低,更有利于瞄准。这一点对于明军火铳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明军火铳的枪管是卷制而成的,强度不如整体铸就,膛压越高,炸膛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为了加强火铳的威力,又必须加强膛压。因此,炸膛的事情常有发生。当初戚继光抗击倭寇的时候,死伤在倭寇手中的士兵不足百人,死伤在自身火铳炸膛的士兵却有二三百人之多,难怪后来戚家军集体抗拒使用这些劣质火铳。

此外,米尼弹因为是尖弹或者长弹,因此在同口径下,它的质量是可以做的比圆弹大。这也就是说,在维持弹头质量与威力的同时,可以缩减口径,并进而在维持倍径的同时缩短枪管。这除了给枪管减重外,还可以增加子弹穿透力。其实,米尼弹和现代子弹,在外型上已经有些接近了。

不过,米尼弹其实不必要需要做的和圆弹一样重或者更重。因为密封与线膛优势,让它有了更高的初速、威力与射程。也就是说,大口径不需要了,可以在缩减枪管口径、子弹重量与火药装填量的同时,维持更大的射程与更强的威力。而步枪和子弹都变轻,也就代表步兵负荷大幅降低。对于没有汽车的时代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圆弹更小的弹径使它完全不会受黑火药残渣的影响而卡弹,这使火枪的平均射速也提高了不少。使用米尼式步枪,一个普通训练的火枪手,每分钟基本上能够射击四次。如果训练更加严格,技巧更加熟练的话,每分钟甚至可以射击六次。这对于火枪来说,是一个相当理想的成绩。配合三段式射击,足可以在敌人的骑兵面前形成杀伤力极大的弹幕。加上刺刀,无论是远程,还是进程,都全部可以应付了。

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状况。

想要制造出高水平的米尼式步枪,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第093章虎贲铳的威力

以浮山所匠作坊目前的工艺,什么时候能够制造出满足设计需要的枪管,还是个未知数。同时,由于枪管是卷制的问题,在射程和精确度上,肯定不如机械制造出来的枪管。同时,炸膛的几率依然比较高。不过,这没有关系。历史上的米尼式步枪,最大射程达到918米,在550米之内基本能够准确的命中目标。即使是各项指标完全减半,最大射程只有500米,在300米范围内准确射击,也是划时代的武器了。

解释清楚膛线的制作原理,还有米尼弹的特点以后,剩下的工艺,就没有什么复杂性了。燧发枪是明朝自身就有的,工艺难度并不复杂,关键是舍不舍得成本而已。燧石算不上是稀缺物资,只要用心找,还是能够找到的。铅矿石也是一样。实在不行,就用软木或石墨代替。

刺刀的问题就更加容易解决了。现有的三棱刺,经过改造以后,就可以套在枪管上使用。卡座的加工有一点点的难度,却也不是很大。枪托和护手,更是一点难度都没有。崂山最不缺的是什么木材质地极好的榆木、楸木、柞木、杉木、胡桃木,要多少有多少。

“如此说来,这个米尼式步枪还真是可行的。”

周石文和罗大山两人亲手用纸张仔细的探讨了膛线的制造以后,又做出了米尼弹的模型,最终两人确信,张准的建议理论上是可行的。至于工艺上的事情,就是他们两个的业务范围了。

其他的工匠,也对米尼式步枪进行了充分的质疑,从各个细节进行质疑,然后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大家想到了很多细节上的问题,也全部解决了这些细节上的问题。不过,这依然是理论上的。到底能不能制造出来,还要亲自试验过才可以。

“现在就开工吧”

张准说到做到。

时间一分都不能耽误。

在明末这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下,米尼式步枪自然是越早装备越好。

张准将国产的米尼式步枪命名为“虎贲铳”。

借我三千虎贲,复我浩荡中华

张准最后确定的虎贲铳规格:枪管长度是36寸约1200毫米,枪管口径036寸约12毫米,米尼弹的重量是6钱约20克。配套用的刺刀全长380毫米,由三棱刺改装。虎贲铳不配刺刀全长1520毫米,配刺刀全长1900毫米。虎贲铳的长度数据,基本上和英国著名的滑膛枪“褐贝丝”相似。

为了统筹虎贲铳生产的各项要素,张准成立了装备司,由周石文和罗大山两人担任管事。张准一次就给了周石文和罗大山一千五百两白银,作为虎贲铳的启动资金。如果这个资金不够,还可以继续问张准要。根据三人的测算,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前提下,每支虎贲铳的成本,应该是二十两银子左右,大约相当于一支纯钢长矛的价格。同样的价格,威力却要比长矛厉害多了,可见技术发明的重要性。

确定生产虎贲铳以后,李奉来等人生产出来的第一批优质钢,很快被送到了匠作坊。周石文和罗大山等人,立刻忙碌起来,制造第一批的枪管。其他的工匠,也都集中过来,首先攻克膛线这个拦路虎。即使大家经过了反复论证,对于膛线,有信心的人还是没有几个。

果然,即使明白了膛线的制作原理,又有张准在旁边亲自指点,在制造膛线的时候,工匠们还是感受到了非常强大的阻力。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只要有一点点的误差,膛线就无法接上了。而无法接上的膛线,根本无法产生作用。李奉来送来的几十斤钢片,基本上都被毁掉了。幸好,随着技术的不断熟练,误差越来越小,希望越来越大。否则,大家的信心,还真是要受到严重的打击了。

差不多五天以后,第一根带膛线的枪管,才终于生产出来了。膛线的确是完全对上了。张准用这根枪管进行测试,其强度用来肉搏还是足够的。不过,这样的枪管,能不能用于实战,还必须经过多次试验。

同时,米尼弹的制作也在进行中。相对于膛线而言,米尼弹的制造,就要简单多了。至于燧石的击发,也有工匠解决了技术难题。本来大明朝自己就有燧发枪,有些工匠是知道击发原理的,照搬过来就是了。颗粒状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