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51(2 / 2)

刺明 拉丁海十三郎 2355 字 2023-10-20

第683章皇帝说,不得缺席

“明早在文华殿召集阁臣议事。”

“六部尚书、侍郎、给事中都要参加,谁也不得缺席。”

崇祯思索片刻,忽然说道。

“是的,皇爷。”

王承恩答应着去了。

在转身的时候,这位老太监的内心,有些轻微的感慨。什么时候皇帝召集群臣议事,居然要在后面加上一句“不得缺席”了皇帝乃是九五至尊,金口玉言就是圣旨。皇帝操纵着群臣的生死,谁敢缺席操纵无意识的加上这么一句话,难道是觉得有人会称病不来

温体仁突然称病致仕的事情,王承恩多少知道一些内幕。温体仁是真的不想干了,想回去安享晚年了。当了这么多年的首辅,他已经赚够了,足够子孙好几代享用了。现在,朝廷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他现在不走,以后再走,恐怕手尾就长了。换言之,温体仁是抛弃了崇祯,想要脱离朝廷的阴霾了。

只是,崇祯并不知道,他以为温体仁是真的生病了。他自信的觉得,没有人会不愿意留在自己的身边。除非是自己不要他们了,否则,他们是绝对不会主动的离开的。正是带着这样的自信,在王承恩离开以后,崇祯依然在书房里来回的踱步,认真的思考着事情。

在委任杨嗣昌总督天下勤王兵马以后,崇祯意识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他的手上,缺乏一些必要的东西。这样东西,就是钱粮。统帅勤王军队,必须要有钱粮。主帅的手上,要是没有钱粮,下面的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什么的,根本就不会听你的。

这是崇祯从锦衣卫那里听来的。现在的军队主帅,基本上都只能依靠手里的钱粮分配来掌控军队了。听话的将领,得到的钱粮就多一些。不听话的将领,得到的钱粮就少一些。要是跟主帅作对的话,就会被断绝钱粮供应。断绝钱粮供应的后果,就是基层的士兵起来造反,要钱要粮。

这是非常要命的控制措施,一旦脱离控制范围,就会形成大规模的叛乱。然而,除了这样的根本措施,军队的主帅,再也想不到更好的控制办法。朝廷的权威,上司的权威,正随着到处吃败仗,不断的丧失。说的不客气一点,就算他是皇帝,手里要是没有钱粮的话,手下的军队,也肯定不会听话的。

但是,国库早就空空如也,内帑也是空空如也,崇祯就算想要尽全力的帮助杨嗣昌,也无法做到。没有足够的钱粮,就算杨嗣昌的本事再大,也无法成事啊不过,自己既然要支持杨嗣昌,期待杨嗣昌能够立下战功,钱粮的问题,还是要帮他尽可能的解决。

然而,想来想去,崇祯依然没有想到什么好的点子。朝廷的主要钱粮来源,乃是江南。江南的钱粮,都是通过漕运进入京师的。现在,漕运被临时截断,江南的税银无法及时的运送过来,让朝廷缺乏钱粮的程度,越发的严重。谁也无法保证,漕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恢复。

漕运总督杨一鹏其实就在京师里面,随时听候调遣。但是,漕运被截断的事情,和杨一鹏没有任何的关系。漕运是被鞑子切断的,杨一鹏根本没有能力将鞑子撵走。最终,恢复漕运,还是要依靠朝廷的努力,依靠军队的努力。只有将鞑子撵出关外,漕运才能畅通无阻。然而,要将凶残的鞑子撵出关外,谈何容易啊

已经二更过后了,崇祯没有丝毫的睡意,他干脆在乾清宫的院子里走来走去。两个宫女打着两只料丝宫灯,默默地站在丹样两边,其他值班伺候的太监和宫女远远地站立在黑影中,连大气儿也不敢出。随着国事的不断暗淡,崇祯的脾气,越来越难捉摸,下面的宫女太监,轻易都不敢触碰崇祯的霉头。

偶尔一阵尖冷的北风吹过,宫殿檐角的铁马发出来丁冬声,但崇祯似乎不曾听见。他的心思在想着使他不能不十分担忧的糟糕局势,时不时叹口长气,在黑暗中显得非常的寂寥。访惶许久,他才低着头,脚步沉重地走回乾清宫东暖阁,重新在御案前颓然坐下。

目前,江北、湖广、四川、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半个中国,无处不是灾荒惨重,无处不有叛乱,大股几万人,其次几千人,而几百人的小股到处皆是。长江以南,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也有灾荒和骚乱,甚至像苏州和嘉兴一带的所谓鱼米之乡,也遇到旱灾、蝗灾,粮价腾踊,不断有百姓千百成群,公然抢粮闹事。

自他治理江山以来,情况愈来愈糟,如今几乎看不见一片安静土地。这些事情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朝廷的赋税收入,一年比一年少。而朝廷的支出,却是一年比一年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军费的不断增长。朝廷的收入,完全不够军费开支的。

以前,南直隶一年可以上缴两三百万两的税银,去年却只有几十万两。浙江也是。浙江以前一年可以上缴税银超过一百万两,去年却只有七十万两不到。要是情况得不到改观的话,今年的税收,可能会更加的少。杯水车薪,这么点收入,根本不够看的。

偏偏军费的开支,却是大幅的增长。朝廷在对付东虏,对付陕西乱军之外,还要对付一个叫做张准的家伙。朝廷的军队,在不断的增加,战斗却总是没有胜利的消息。即使有,最后也往往查明,都是下面的将领杀良冒功。在欺骗了朝廷的同时,还迫使更多的百姓加入了乱军的行列。

“国库如洗,怎么好呢”

崇祯感觉自己的脑海,痛得好像要昏厥过去。

目前国事如焚,不仅仅杨嗣昌一个地方急需粮饷。一连几天,他天天接到各省的紧急文书,不是请饷,便是请兵。因为对张凤翼的不满,崇祯最近任命了新的蓟辽总督。但是,这位叫做吴阿衡的蓟辽总督,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问朝廷要钱要粮,还振振有词。

吴阿衡在奏章里面说,他自从遵旨出关,移驻辽东以来,无时不鼓舞将士,以死报国,惟以军饷短缺,战守皆难。他说他情愿“肝脑涂地,以报皇恩”,但求皇上饬令户部火速筹措军饷,运送关外,不要使三军将士“枵腹对敌,士气消磨”。这封密疏的措词慷慨沉痛,使崇祯既感动,又难过,随后又感觉到非常的无助。

辽东的监军和总督,似乎都是一路的货色。辽东监军高起潜进军不积极,问朝廷要钱粮却是非常的积极,几乎每三天就准时有一封奏章到来。崇祯每次看到高起潜的奏章,都恨不得将他立刻提过来,一脚踢死。但是冷静下来以后,又不计较了。他现在能信任的人不多,高起潜就是其中的一个。

有吴阿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