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准点点头,缓缓的说道:“如果我是皇太极,这时候也的确是进退两难。撤退,多尔衮和多铎都没有解救出来,自己的部队损失还很大,回去以后,肯定不好交代。他这次南略,的确是灰头土脸了,哪怕是袭击了高起潜一把,也无法弥补巨大的损失。”
“但是不撤退,一直在北直隶呆着,又夜长梦多,鞑子的心理也会渐渐的发生变化。人在外面呆久了,肯定会想家的。再说,我们占领了铁山,皇太极也不能不撤军。鞑子军的主力要是不撤回来,我们就可以在朝鲜放手动作了。”
王时德若有所思的说道:“大人的意思,是皇太极很可能在短期内撤军了四月份或者五月份”
张准点点头,冷峻的说道:“大概是四月份。他让雅赖前来,提议和我们一起进攻京师,其实是想麻痹我们,让我们误以为他还要在北直隶逗留更长的时间。其实,他现在应该是在准备退路了。不过,在撤退之前,他肯定会再次疯狂。”
王时德急忙问道:“我们怎么办”
张准再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平息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缓缓的说道:“拉清单,算总账,才是我们的风格你让人计算一下,看看鞑子到底杀了我们多少人,日后在沈阳,我们慢慢的清算同时命令前线所有部队,做好出击的准备”
王时德立刻转身去了。
到三月十四,三个棱堡的雏形,已经基本完工。这三个棱堡的面积不大,城墙却非常的坚固,也相当高。棱堡的城墙,最矮的地方,都超过十米。这意味着,足足三层楼的高度。相对于鞑子的骑兵而言,这样的高度,已经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了。
在棱堡的北面,还插入了大量的不规则的钢筋。这些钢筋的作用,当然是为了迟缓鞑子骑兵的攻击。一旦高速疾驰的鞑子骑兵,撞到这些钢筋的上面,必然会头破血流,开肠破肚。这些钢筋的存在,严重的遏制了鞑子骑兵的机动性。鞑子骑兵想要迅速的靠近棱堡,那是不可能的了。
至此,就算有鞑子的千军万马来进攻,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了。然而,鞑子的大部队,还是没有出现。情报显示,无论是铁山的鞑子,还是沈得利赢城的鞑子,都没有调动的迹象。相反的,虎贲军品字营的官兵,却是在这一天到达了铁山。
“大人,品字营报到”
品字营指挥使张凌云来到张准的面前,朗声报告。
“好大家辛苦了”
张准热情的说道。
品字营的到来,标志着虎贲军正式在铁山的海岸边,建立前进基地。这里很快就要成为明军和效忠朝鲜王室军队的联合指挥部。得知虎贲军在铁山站稳了脚跟,凤坪君李觉已经从汉城出发,前来铁山实地考察战备,并商讨联合作战的具体事项。
张凌云指挥的品字营,总共有五个协二十五个小队,不算军官和辅助部队,总共有1250名士兵。他们分别驻扎在三个棱堡里面。这样的兵力,依靠棱堡的坚固防御工事,足可以抵挡数千名鞑子骑兵的疯狂进攻。
有一个营的虎贲军驻守,还有海军的协助,三个棱堡会不断的完善,最终会超过董家堡,成为坚固的军事要塞。换言之,虎贲军在铁山的这枚钉子,是深深的打了进去,鞑子想要拔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即使皇太极回师辽东,也要慎重的考虑,是否向这三个棱堡发起进攻了。
被钉子扎入腰肋的滋味,当然不好受。得知虎贲军在铁山海岸边修建军事要塞的消息,代善焦急的连续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他当然很明白,虎贲军在这里修建军事堡垒,下一步的行动,将是什么。然而,他手上的兵力,就只有这么多,他真的是无能为力了。
三月十六,张准放心的离开了铁山。
他需要回去董家堡了。皇太极在北直隶的动作,越来越大,要是不想办法加以遏制的话,不知道他要搞出什么事情来。皇太极的提议,提醒了张准。万一崇祯在京师撑不住了,虎贲军要怎么样做,才能迅速的接管京师,不让鞑子得手。京师里面的财物还有子女玉帛,要是落在鞑子的手上,那就太可惜了。
此外,卢象升的事情,也需要张准去亲自操作一下。情报部门反馈的消息,高起潜的确已经上了奏章,为卢象升求情。崇祯好像也有意思,准备给卢象升一条生路。但是,在卢象升被真正释放之前,这件事情可能还有变数。而且,以卢象升的为人,如果要投靠虎贲军的话,多半是要亲自和自己见面的。想到要和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见面,张准还是有些许的紧张和期待的。
第717章卢象升被打晕了
崇祯其实不想饶恕卢象升一条命。
孙承宗的死,让崇祯觉得自己很难堪,好像自己的丑陋、自私、冷漠、刻薄、寡恩等不好的一面,都全部暴露出来了。他自己做了亏心事,很是心虚,感觉别人看自己的眼光,都和以前不一样。疑神疑鬼的他,越发提醒自己,在孙承宗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处理,要将自己的形象,尽可能的挽救回来。
但是,高起潜的奏疏,让崇祯感觉有些矛盾。高起潜在这个时候上奏疏,用巨大的战功,来换取卢象升的一条命,作为皇帝的,要是继续坚持的话,感觉有点不近人情。再说,赦免大臣,本来就是皇帝博取大臣们好感的重要途径之一。赦免卢象升,其实也是可以换取大臣们的好感的。
其实,崇祯也知道,在这个时候,杀大臣,于事无补,相反的,赦免一个人,还可以获得大臣们额外的感激。然而,想来想去,崇祯还是有点犹豫,不杀卢象升,就显得自己好像对孙承宗的死,不够心痛,不够如丧考妣,不够诚心。总之,不杀卢象升,他自己的纯孝形象,就好像无法挽救回来。
他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当初孙承宗的丧礼。孙承宗的葬礼,是在京师举行的。出于掩盖自己内心的龌龊,崇祯指示丧礼必须隆重,要用最高规格,甚至可以上升到亲王去世的规格。于是,得知孙承宗罹难的消息几天以后,礼部关于孙承宗的各项褒忠荣典已经题奏皇帝,奉旨火速赶办。
这些荣典事项,包括赐溢忠烈,赠太子太保,赐祭九坛,在京城和孙承宗的高阳家乡建立词堂。礼部与工部会商之后,合奏皇帝,京城的祠堂建立在正阳门月城中的东边。明朝最崇奉关羽,敕封协天大帝,全国到处有关帝庙,建在正阳门月城中的西边的关帝庙在京城十分有名。如今奉旨在月城中的东边建一“昭忠祠”,分明有以孙承宗配关羽的意思。
祭棚搭在朝阳门外、东岳庙附近,大路北半里远的一片空地上,坐北朝南。面对东关大路,贫民房舍拆除许多,很是宽大。临大路用松柏枝和素纸花扎一牌坊,中间悬一黄绸横幅,上书“钦赐奠祭”,牌坊有三道门,中门是御道,备皇帝亲来致祭,所以用黄沙铺地。
从牌坊直到一箭之外的祭棚,路两旁树着许多杆子,挂着两行白绸长幡和中央各衙门送的挽联。路两旁三丈外搭了四座白布棚,每边两座,三座供礼部主祭官员及各衙门陪祭官员临时休息之用,一座供孙承宗家人住宿休息。还有奏乐人们的小布棚,设在祭棚前边,左右相对。其余执事人员,另有较小布棚两座,都在祭棚之后。
祭棚门上悬一黄缎匾额,四边镶着白缎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