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79(1 / 2)

刺明 拉丁海十三郎 2255 字 2023-10-20

踌躇满志的说道。

“怎么炸”

黄得功有点疑惑的问道。

“暂时不能告诉你。”

张准笑眯眯的卖了一个关子。

除非你已经心甘情愿的穿上虎贲军的军装,为虎贲军战斗,否则,有关爆破技术的机密,是不会告诉你的。你要是自己摸索,将自己给炸碎了,那可不要怪我啊黑色炸药这玩意儿,在这个时代是绝对的危险物品,尽管威力没有tnt炸药厉害,但如果弄得不好的话,将一个人炸得四分五裂,尸骨无存,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那都督大人,我们都没有携带攻城器材,无法迅速的入城。时间紧迫,赶制攻城器材也来不及了。您是否可以命令虎贲军,将城门炸开,然后剩下的战斗我们来解决”

黄得功委婉的说道。

攻城作战,破城乃是最关键的步骤。破城的战斗是最激烈,最残酷,最血腥的,也是最考验指挥官的神经的。攻城的胜负成败,就在于是否可以破城之上。只要能成功的突入城内,接下来的战斗就好办了。黄得功自信,只要虎贲军炸开城门,由他们三个人来结束战斗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同时,黄得功的内心,也隐隐有些期盼虎贲军出丑的意思。因为昨晚的急行军,让他们三个总兵官,都觉得很没有面子,就想找机会挽回一点尊严。你们虎贲军走路是牛气,走路的速度是快,但是打仗不一定牛气啊。我们就要看看你们虎贲军,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将城门打开。要是你们虎贲军光说不练假把式的话,我们是不介意狠狠的鄙视一下你们的。

“我们只负责打开城门”

张准目光熠熠的盯着黄得功,似笑非笑的问道。

他很清楚辽东这些人的心思。他们对虎贲军,还是有敌意的。这个敌意,和崇祯皇帝没有太大的联系,纯粹是虎贲军和辽东军两大军团之间的竞争。辽东军总的来说,还是非常排外的,他们的确是将辽东看成了自己家的辽东,就算不投靠鞑子,也不欢迎外人的到来,特别是虎贲军这个庞然大物的到来。

老实说,对于张准的到来,黄得功他们的确是不太喜欢的。只是虎贲军展现出来的战斗力,的确强大,加上辽东军自己内部发生了叛乱,他们才不得不接受张准的到来。但是,要是有机会让虎贲军出丑,又或者是有机会可以让辽东军胜出虎贲军,他们都会努力的争取的。说到底,这还是军人的尊严的问题,谁也不愿意自己比对方烂。

“对,只要打开城门即可,剩下的战斗,我们来解决。”

黄得功急忙说道。

“你们确信”

张准意味深长的说道。

他早就看出来了,黄得功这样做,是有私心的。他们三个总兵官,是在考验虎贲军,同时也是想自己露一把脸,为辽东军挽回一点面子。在他们看来,只要能顺利的入城,剩下的战斗,肯定没有什么悬念了。他们正好借这个机会,狠狠的暴揍祖大年一顿,以显示他们战斗力的强大。但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拭目以待啊

“当然”

曹文诏大声的说道。

他是典型的好战分子,早就迫不及待了。他相信只要自己顺利的入城,肯定可以揍死祖大年的。杏山堡依靠的,乃是高高的城墙,其他都不在话下。没有了城墙的掩护,祖大年还能彪悍到哪里去

“好”

“就这么说定了”

张准点点头,淡然自若的说道。

“行”

三个总兵官,立刻转头去了。

“黄亮,将城门炸开。”

张准轻描淡写的吩咐。

“明白”

黄亮答应着去了。

刚才,他已经仔细的观察过了,杏山堡的北门,其实算不上非常的坚固,只要一百来斤的炸药,就可以顺利的炸开。虎贲军每个战士的身上,平时都携带有两斤左右的备用炸药,只要将这些备用炸药都集中起来,就能捆绑成几个大型的炸药包,用来进行大型的爆破作业。

“魏然”

“赵宇晨”

“你们每个小队准备两个三十斤装的炸药包”

黄亮迅速的吩咐。

“明白”

“明白”

魏然和赵宇晨两个队正,接到命令以后,立刻忙碌起来。他们将自己小队携带的黑色炸药,都集中起来,粗略的衡量了一下重量,就倾泻在一个干燥的布袋里,然后将布袋牢牢的捆绑好,在外面插上导火索。一个原始的黑色炸药包就做出来了。

“都督大人,你的部下在做什么”

曹文诏有点好奇的说道。

“准备大炮仗。”

张准意味深长的回答。

曹文诏、黄得功、曹变蛟等人对望几眼,都不明白张准的意思。尽管辽东明军的装备,基本上都是以火器为主,各色火枪,还有各色大炮,一应俱全,但是,要说到对黑色火药的深切认识,他们和张准,实在是相差得太远。

明朝的武器生产和武器使用,是完全隔离的,双方基本上没有什么往来,至于消息反馈之类的,更加没有。负责生产火器的兵仗局和军器局,是典型的管杀不管埋的角色,他们生产出来的武器,质量如何,性能如何,他们自身根本不怎么关心。

使用火器的明军部队,基本上是被动的接受这些火器的。火器的质量和性能,要是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们也没有什么反馈的渠道。上头发下来什么火器,他们就只能是使用什么火器。至于研究更多的火器使用,那是别人的事情。这种严重缺乏刺激,缺乏动力的模式,导致明朝的火器发展,一直非常缓慢。

明朝火器发展最快的阶段,乃是徐光启和孙元化时期。因为这两个人都是有权力的大臣,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为部队更新部分的火器,可以让兵仗局和军器局研究更多更先进的火器。外界有什么先进的火器,他们都会积极的借鉴,然后加以仿造。这使得明军的火器,和世界的先进水平,差距还不是很大。

gu903();但是,在这两个人都去世以后,明朝的火器研究,就基本停滞了。别的大臣,根本没有徐光启和孙元化的见识,也没有这样的兴趣。民间的火器研究,好像赵士祯等人,是根本得不到别人重视的,甚至正眼都不看一眼。这样一来,明军的火器发展,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是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