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iquxsw.cc,规则系学霸 !
“《数学物理期刊》?”
爱德华-威腾仔细想了好半天,带着疑惑问道,“是牛津大学办的《数学与物理前沿……”
“不是。”
赵奕摇头道,“是我们国内的杂志,主办单位是国内的科学院,好像是吧?具体我也没仔细研究过。”
爱德华-威腾了解的点了点头,也不继续做评价了。
其实他还想吐槽几句,说怎么投稿到了一个不知名杂志,但听到说是‘中国国内的杂志’,就知道赵奕是想投稿给自己国家的杂志,支持一下自己国家的数学学术发展。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每一个科学家都会支持自己的国家,会希望自己国家的科技发展的更好。
如果不是M国的科技水平以及影响力,已经是世界一等一的,爱德华-威腾觉得自己也会有类似的想法。
现在赵奕已经有这个能力了。
虽然只是投稿发表一份研究成果,但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就能带动发表成果的杂志影响力增大。
杂志的世界影响力,有一个重要判断指标是‘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的计算方式是,一段时间内发表出的论文被引用次数,除以固定时间段的论文发表总数,按照这个计算方式,发表权重更高、更被关注的论文,无疑会提升杂志的影响因子。
那些世界最顶尖的杂志,发表的都是影响非常大的论文,影响因子自然会变得非常大。
普通的学术杂志很难有重量级论文的投稿,影响因子就很难提升上去。
同样的,当一篇论文投稿到影响因子低的杂志,因为受到的关注量有限,就很难被重视起来。
多数学者投稿都会根据自己的成果,来选择影响因子更高的杂志,就导致影响因子低的杂志,只能收到一些‘差档次’的论文,影响因子就很难提升上去。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赵奕把重大成果的论文,发表到影响因子低的杂志,完全是等于对杂志的支持,也就是对自己国内学术发展的支持了。
爱德华-威腾和赵奕了解了下发表杂志的全称,并且搜索到了杂志的相关介绍后,才挂断了视频。
这时候,爱德华-威腾回想着和赵奕的聊天,忽然产生一种‘被凡尔赛’的感觉,他不知道‘凡尔赛’这个词,但越是想就越觉得郁闷。
刚才他显摆式的说起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以为赵奕真的没什么成果,结果对方很不在意的说起,完成了超对称性的研究。
确实。
赵奕没有完成超对称性的直接论证,而是以自己的粒子边界理论完成的论证,可是‘超对称性’本来也无法论证啊!
超对称,暂时只是理论上的。
现有的量子物理体系中,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有一种被称为超对称性的粒子与之匹配,超对称伙伴的自旋与原粒子相差二分之一(也就是说,玻色子的超对称伙伴是费米子,费米子的超对称伙伴是玻色子),两者质量相同,各种耦合常数间也有着十分明确的关联。
超对称自提出已经快三十年了,实验上却始终未能观测到任何一种已知粒子的超对称伙伴,甚至于连确凿的间接证据也没能找到。尽管如此,超对称在理论上非凡的魅力仍然使得它在理论物理中的地位节节攀升,几乎在物理学的所有前沿领域中都可以看到超对称概念的踪影。
一个具体的理论观念,在完全没有实验支持的情况下生存了将近三十年,而且生长得枝繁叶茂、花团锦簇,这在理论物理中是不多见的,一旦被实验证实所将引起的轰动是不言而喻的,正如温伯格(电弱统一理论的提出者之一)所说,那将是“纯理论洞察力的震撼性成就”。
当然反过来,超对称性若不幸被否证,其骨牌效应也将是灾难性的,整个理论物理界都将哀鸿遍野。
现在超对称性都可以说,成为了很多物理理论存在的基础,但‘超对称性’一直都没有被实验验证,好多数学家、物理学家,也都希望出现一种理论,能支持对‘超对称性’的‘所谓对称’进行全新的论证,并解释‘为什么实验中无法发现的理由’。
赵奕,说他完成了。
爱德华-威腾想想赵奕的神色,似乎是在遗憾‘没有直接证实’,都有一股想吐血的冲动,强行排除掉脑中的负面情绪后,他顿时变得精神奕奕,马上打电话给大学相关人员说道,“注意一下中国发行的《数学物理期刊》,下一期发表以后,我要第一时间拿到,中英文双版都要!”
“这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爱德华-威腾连续强调了三遍,也让相关人员一头雾水。
《数学物理期刊》?
中国发行的?
“这个杂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有的人也讨论起来,“威腾教授竟然说‘很重要’,而且一口气说了三遍。”
爱德华-威腾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查尔斯-希莫尼的数学物理学教授,他就像是一个‘学术明星’,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乃至普林斯顿大学,覆盖到M国乃至世界学术界内,都拥有无数的崇敬者、仰慕者。
当有人把消息透露出去后,好多人都关注起了《数学物理期刊》,还有的人订阅了以前发行的几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他们也只能跟着盯住新的一期,只可惜新的一期还有一个多星期才会发行,他们还需要等待很久。
……
赵奕并不知道爱德华-威腾的感受,实际上,他可不是什么‘凡尔赛’,而是真觉得论证超对称性,只是一项普通的研究,因为研究本身只是论证‘多维空间边界’体系中的一小部分。
另外,以粒子的边界理论为基础,去论证超对称性,也是无法证明出来的,不能证明的理论,意义肯定就小了许多。
某种程度上来说,赵奕还是很现实主义的,他更在乎那种能证实的研究,而不单纯存在于理论中的内容,也许也和主线任务有关,理论上的东西是无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而主线任务需要诺贝尔物理学奖。
和爱德华-威腾的视频对话,也是很有收获的。
赵奕在完成主线任务上,有了一点点想法,他所擅长的,或者说完成的物理成果,主要都是粒子数学、理论物理上的,但理论也可能会成为现实。
理论物理并非完全不可证明,就像是希格斯的一系列理论,包括希格斯粒子、希格斯场,最初都只是理论上的,但都已经被实验所证明。
更加深入研究粒子数学,并以此联系现实,推断可能会存在的现象,并在实验中得以证明,肯定足以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打破理论与现实的界限,而关键就在于研究的更贴近现实。
有些物理理论越是研究,就越是‘远离现实’,就越是发现更多不可解释的东西,会让研究者得出一些‘不敢相信的结论’,正因为如此,好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从无神论证转而研究起了哲学、神学。
赵奕可不想变成那样,他设定的努力方向,是从理论转为现实,而不是从理论变的更加理论。
所以他研究起了夸克。
当继续深入进行粒子数学的研究,就绕不开基本的四大力,也是强力、弱力、电磁力以及万有引力。
强力、弱力是粒子数学绕不开的。
在强力上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夸克,现有的物理体系中,夸克拥有一种反逻辑的作用力特性--
距离越远,吸引力越强。
这就是强力。
实验中从来没有发现过单独存在的夸克,科学实验分析出夸克之间的距离越远,吸引力就越强,夸克就无法距离太远,因为会被强力强行牵扯拉伸到一起。
赵奕思考着‘赋予质量’的理论,觉得强力就是突破点。
强力的存在是反逻辑的,正因为反逻辑才会有异常,才有可能成为爱德华-威腾口中,所谓‘质量是更高维度的显现’的说法。
如果质量是更高维度的显现,自然是三维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的。
不过想要具体的去思考、做研究,还是要基于很多的资料,以及其他方面的灵感,想要把粒子的边界理论,和质量的产生结合在一起,和四大力结合在一起,第一步如何去跨越,是非常有难度的。
很快。
一周多时间过去了。
这天《数学物理期刊》发布了最新一起的内容,本来发布的流程是,中文版杂志最先刊印,半个月后才节选两期内容,刊印一期英文版杂志,但因为赵奕的‘超对称性论文’投稿,编辑部干脆临时做了调整,一口气发布了中英文双刊。
《数学物理期刊》放在国内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刊印后马上送到各个订购机构、个人手中,也会在固定的书店以及网络上进行发售。
杂志负责发售的部门,没有想到的是,他们额外接到了一些海外的订单。
事实上,《数学物理期刊》英文版,也是国内售卖的比较多,海外都是固定的合作机构订购,少有专门来订购英文版杂志的,没想到突然多出了海外订单。
虽然订购的也只有几百册,但多了海外的订单,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不就代表杂志的影响力扩大到海外了吗?
《数学物理期刊》内部也在讨论,“我们临时加印英文版,反应也没这么快吧?难道因为赵奕发布论文的消息传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