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六爷(2 / 2)

六爷的“硬”体现在他的无畏、他的坚守和他对强权的不屈,六爷愿以死殉他的规矩、他的江湖,他内心渴望的安宁。

也许有人会以为这个满嘴脏话,死要面子的老混混是一个道德底线很低的人。但面对有人跳楼,那些看似文质彬彬的人以看热闹的心态起哄,只有他一个人义愤填膺,他珍惜生命,哪怕是无关的人。

他见到街边乞讨的学生,慷慨地借给她两百块钱,因为他相信这个社会的善良。

面对小飞的高额赔偿,他毅然决然地举报小飞父亲的罪行。

他的道德底线比许多看似体面的人高很多。

可以说,《老炮儿》中六爷的硬汉形象是非常立体的,是通过多种性格特征共同展现的,六爷的柔情体现在对情人和孩子身上。

影片的结尾,六爷和晓波都回到了从前,当时的晓波还在蹒跚学步。六爷作为父亲,并没有跟在身后保护他,反倒是独自走在前头。晓波在他身后摔倒,他也不跑过去扶。他看着跌倒在地的儿子,依旧迈着他缓慢的步子踱到儿子面前。仅仅向儿子伸出自己的一根手指,儿子的小手握住父亲的手指,重新站起。

这段画面十分温馨,体现了六爷对儿子爱的方式。父亲希望儿子能够勇敢,摔倒了要学会自己爬起,但是父亲却永远准备着帮助儿子,这一镜头呼应了晓波用一根手指拉起父亲的情节。

父子的关系经历了破裂、冷战、和解,从父亲扶持儿子,到儿子扶持父亲。儿子一天天长大,父亲也在一天天衰老,逐渐被整个社会所淘汰。

陪六爷走到人生尽头的除了他奉行的规矩,还有他对儿子的爱。

话匣子是六爷的情人,而在话匣子面前,六爷就仿佛孩子一样任性。当儿子问起话匣子是不是他最亲的人,六爷虽然嘴上感叹着:“女人”,但是脸上的笑纹却清晰可见。

在六爷的硬汉形象中,苍老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纯真和年轻的心。他坐在年轻人疯狂行驶的车上,虽然嘴上不喊一声苦,但身体却支撑不住。

可当交警嘲笑他这个岁数还飙车时,他还自封为三环十三少。这种不服老的精神让六爷多了一丝幽默色彩,却也暗示了一份悲凉。

作为宠物饲养的鸵鸟冲出牢笼,奔跑在燕京现代化的大道上。这一情节本身极具喜剧色彩。六爷正骑着自行车,看到这一幕有如孩子般的高兴。他骑车追上去,大声对吼道:“快跑,别让他们追上你!”

当六爷努力地骑着车和鸵鸟并行,他不仅是让鸵鸟快跑,也是让自己快跑。在一定程度上,六爷何尝不是关在笼子里的鸵鸟。

对于现代人来说,老炮儿就如笼子里的鸵鸟,他们固守着自己的规矩,扬起高傲的头,却仅仅省下被人玩弄的命运。

六爷也想冲出狭窄的胡同,却也被社会抛弃,六爷和鸵鸟说话的部分是他天性的最后一次释放。另外作为整部戏的核心人物,影片中的人物关系也是围绕着六爷展开,他和情人的关系,和兄弟的关系,和儿子的关系还有和仇家的关系。

话匣子是影片一个重点描写的女性形象,她美丽、聪明、果敢、仗义。六爷风光的时候她才16岁,她崇拜六爷、爱惜六爷,虽然她嘴上总是不饶人,但每每在六爷最危难的时候站出来。

晓波和六爷发生矛盾,她把小波拉到家里,用一碗面化解危机。对于六爷来说,话匣子是他的情人、他的兄弟更是他最信任的人。

有些观众认为六爷窝囊,凑十万块钱要让女人拿八万。但是这恰恰体现了六爷的人格魅力,无论六爷混得好不好,他永远是话匣子心目中的英雄。

以闷三儿和灯罩为代表的兄弟,对六爷硬汉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这些兄弟从他风光的时候就一直追随他。

六爷会为灯罩强出头,去监狱接闷三儿,而灯罩和闷三儿也会陪六爷承担一切。有一个镜头是闷三儿和六爷的头抵在一起,这种交流的方式,将二人的硬汉气质凸显的淋漓尽致。

这是只属于硬汉的情感表达,无言但却浓烈。

话匣子、闷三儿、灯罩他们代表着过去,他们依然崇拜着六爷,遵守着过去的规矩。这些人对六爷的尊重,暗示了六爷过去的风光岁月。

影片的最后,当过去的所有兄弟为了六爷重新聚在一起,这种深厚的友谊不禁令人动容。

影片中小飞最初是六爷的仇家,但是最后却被六爷的气节打动,小飞算是“小炮儿”的代表,他的家庭有权有钱,他也有自己的规矩。

小飞的家庭背景让他可以为所欲为,他骄傲、自私、叛逆。但是通过小飞看《小李飞刀》的专注程度可见,小飞叛逆的外表下有一颗充满侠气的心肠。

对于小飞,六爷感到的不是憎恨,更多的是陌生,他不理解年轻人的规矩,但为了救儿子一次一次的妥协。

最后小飞和六爷亦敌亦友的谈话,直接表现出了小飞态度的转变。

“六爷,没碰上你之前,我以为这样的人都是书里写的,碰上您,我信了。”

最后六爷主动向小飞伸出手,这是两个硬汉之间的握手,是对对手的尊重,也是对江湖的尊重。

六爷用自己的态度征服了小飞,再大的江湖也要有自己的规距。

再有就是六爷和儿子的关系,父子两个经历了从表面的父子,到真实的父子。

在影片前半段,六爷只是晓波名义上的父亲,晓波埋怨六爷曾经抛弃了他和母亲,对六爷始终心存怨恨。

六爷的观念中还固有着儿子、老子的观念,儿子多年不回家,他虽然想念,但却不肯拉下面子。

他给鸟也起名为晓波,只教会鸟喊一个字就是爸。

电话响起,他急切的步伐,都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思念,但是,当儿子遇到困难,他立马变成当年最勇敢的形象,为儿子奔走。

小馆子的那场戏是父子关系的转折点,两人对面坐下,他们的关系不像父子,更像两个不相干的男人之间的对话。

六爷由原来端着父亲的架子,反倒在晓波的咆哮中红了眼睛,他想给晓波道歉,却总是说不出口,站起来要给晓波磕一个,儿子伸出手按下了他微驼的背,从那开始,骄傲的六爷彻底放弃了老子的架子,变成了儿子的父亲。

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外表强悍,内心和中国所有坚强的父亲一样,以强者形象示人,内心不缺对儿子的用心呵护。

在如何表现父子关系上,冯晓刚处理的尤为精彩,他所演得这位父亲太真实了,真实到可怕。但是他演得父亲又是收着的,他用内心的起伏来打动观众,用父亲的威严和内心的苦衷来酝酿感情,最终打动观众。

父子情推动剧情发展是很多电影中的桥段,父子感情全世界都一样,是永恒的题材,只是中国的更有得可写。

中国的父子情像水墨山水画,如写意,不是有什么写什么,而是有一种气韵在里面,山啊,云啊,雾啊,都在里面流动。

和西方相比,中国的父子关系更内敛,甚至有江湖气,父亲对儿子得讲义气,儿子对老子也得讲究,两句不对,做老子的就骂人了,甚至大嘴巴子扇上来。

可是,大概每位父亲老了之后多得更多是温厚,而不是那种凌厉之气,就像六爷一样,晓波再不敬,他都压着,一下都没动手,以他的脾气,要不是对面坐着的是儿子,早大嘴巴子上去了。

但是他没有,甚至还说为儿子晓波跪下,这是年龄的作用,年龄不饶人,这样的父亲形象是真实的,来源于生活,不矫揉造作,不强调夸张,实打实地落在实处,招招落在人心上。

这么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到让人汗毛孔张开的角色,显然不是靠演技就能呈现出来的,这需要真正从那个时代走过,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那个时代的人,经历了新千年之后,最真实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