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
第七百二十四章
夜色已深,伍柯博却依然在办公室里忙碌着,虽然距离贺岁档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墨攻》上映前的准备工作却早已经开始了。
正在看着公司宣传部门送上来的方案,突然电话铃声响起,吴珂博连忙抓起电话。
“是!我知道了,陈总放心,好!就这样!”
只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吴珂博便放下了电话,看着手中关于《墨攻》的宣传计划,深深的叹了口气,面上满是疲惫之色。
按说橙天娱乐如今发展的也算不错,因为当初成功撬来了王菁华,让公司旗下的明星阵容十分庞大。
这两年推出的作品,票房成绩也算不俗,可是,吴珂博并不满足,特别是有1+1公司这么明显的一个参照,相互比较之下,吴珂博没心灰意冷,就算是意志坚定了。
特别是去年那部集合了程龙,李连洁,李兵兵,再加上好莱坞制作团队的《功夫之王》,可是被吴珂博寄予了厚望,结果~~~~
唉~~~~~~
吴珂博原本想要打造一部奇幻经典,结果弄出来的影片,观众却并不买账,上映之后,批评声不断,更被人说成是大杂烩。
其实真的要说心里话,《功夫之王》这个故事的设定还是不错的,只可惜,主创的心都太大了,又想征服国内市场,还想要讨好欧美的观众,结果被弄得乱七八糟。
影片集合了李连洁和程龙两大功夫巨星,原想着这样肯定能吸引观众的眼球,结果两个人之间的大荧幕首次对决,感觉就像关公战秦琼,这可不是夸奖,而是讽刺。
对《功夫之王》的诟病,最集中的就在于片中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异化上,美猴王大闹蟠桃会的故事,跟少林寺默僧、耍醉拳的游侠、扔飞镖的小姑娘杂糅在了一起,再以一个美国青年的经历勾连在一起,并且通过金箍棒的传说,搞成了决战紫金之巅的大杂烩,未免让中国观众们觉得牛头不对马嘴。
可吴珂博始终都认为,《功夫之王》对中国文化的异化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这毕竟是一部主要说英语的电影,是拍给欧美观众看的,国内的票房只不过是此片票房的附加值而已,吴珂博的目标观众群本就不在于此。
对不熟悉中国文化的欧美观众来说,能够将本片纳入他们的视野,这才是最重要的,首先得让他们知道有美猴王、金箍棒这些文化元素,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升他们的认识。
有观众认为玉皇大帝操一口流利的英文很别扭,可《木乃伊》里的古埃及祭司不也说英文吗?
《特洛伊》里的古希腊贵族不也说英文?
《决战中的较量》里的苏联红.军战士不也说英文?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世界影坛是好莱坞一手遮天的,中国电影人想要输出自己的文化,就必须以一种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接近他们,一步步深化,才能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
在吴珂博原本的计划里,《功夫之王》只是第一步,先让欧美观众们熟悉这些中国的文化符号,引发他们的兴趣,以后再来真的。
如果单纯的从这个角度上看,《功夫之王》无疑是成功的,要知道,某些国家为了输出自己的文化英雄符号不惜大撒美金,而欧美观众看《功夫之王》还是要自掏腰包的。
既能挣钱,还能宣传自己的文化,这本身就已经证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吸引力。
而且,在《功夫之王》中美猴王、默僧、醉仙这些人物形象固然与传统中华文化中的既有概念有些出入,但在性质上还是光明正大的,他们全都是正义、善良的,代表着真、善、美的力量。
《功夫之王》塑造了一个另类的美猴王,不过再怎么说,这美猴王还是个银幕英雄的符号,是千里迢迢穿梭“无门之门”过来的美国青年的精神偶像,对一个美国观众来说,美猴王跟蝙蝠侠、超人、蜘蛛侠们的作用无甚二致,所以,在大的方向上,《功夫之王》是弘扬了中华文化,提升了我们民族的银幕文化形象的。
再者,别看国内那么多人跳出来指责《功夫之王》,可不见得自己就比人家理解美猴王更透彻。
这年头,还有几个人去认认真真的读吴承恩的原文?
猴神的形象本就是源自印度神话的影响,孙悟空的前身据说就是哈奴曼或者无支祁,其实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想一想,缺少神话传统的中华文化中,突然蹦出了一只上天入地的猴子,本就是有点邪性的事。
《功夫之王》打通了人与神的界线,玉皇大帝、玉疆战神这些神祗仙班更像是一个封建国家的统治者,而且他们居住的仙山,也是凡夫俗子可以杀将进去的。
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古希腊神话里的众神跟凡人就是时常往来的,搞不好还经常珠胎暗结,生个人神混血儿什么的。中华文化的神话传统则基本上被儒家给阉割了,俗话说的好,子不语怪、力、乱、神,而且长期君主专制让中国人养成了把“神”类比为高不可攀的统治阶级的习惯,一般的人是不可能触碰到“神”的,遑论通过功夫来跟“神”做一番生死大决斗。
法术和武术在中华文化中,属于差别明显的两个范畴,但在西方文化中,却比较相通, 《功夫之王》对法术与武术的关系也做了一点调侃,当程龙饰演的醉仙画下符咒求雨时,突然几滴液体从天而降,可惜醉仙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其实是李连洁饰演的默僧站在高坡上撒尿,虽然有些恶俗,却也可以接受吧。
此外,不要忽视本片的立意,从片头依次出现的李笑龙、郑沛沛、刘佳良等人的形象,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部拍给cult片迷看的电影,港产功夫片在美国就是典型的cult片。
事实上,《功夫之王》的男主角就是个整日沉迷在香江功夫片中的cult粉丝,对他来说,能够跟心目中的英雄有一番亲密接触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所以,李连洁还是当年《少林寺》的和尚造型,程龙又提起了《醉拳》里的酒缸,两人甚至大练螳螂拳和蛇形刁手,基本上就是对二人成名作的一次温习,对一位沉迷于港产功夫片的cult迷来说,这就足够了。
所以,《功夫之王》根本就不是建立在《西游记》的文化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cult片的文化基础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功夫之王》若要拍续集,就是请来李晓龙跟姜子牙大打出手也不奇怪。
当然,吴珂博也不否认,李连洁饰演的孙悟空是有些令人失望,毕竟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后,后面的美猴王就都成了鸡肋。
但是,既然《大话西游》里的周星池都能把孙悟空来一番恶搞,那吴珂博觉得观众也该对李连洁宽容些,不是吗?
再说了,就连央视后来补拍的《西游记》也是千疮百孔,已经中年的六小龄童也不复当年的清秀与灵动了。
吴珂博也承认《功夫之王》的故事确实是很俗套,就是一个年轻人成长的恶俗套路,被坏人欺负,然后打败坏人,并收获了美女的青睐,但是,这个套路在他看来,是非常管用的。
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观众需要的就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