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农界名人(2 / 2)

可这好日子谁不想过,而且是人都有个好胜心攀比心,谁又想过得比人差呢?

所以这么多年来,除了那些游手好闲、吃喝打混的懒汗二流子外,其他人都是削尖了脑袋的想着法子,起早贪黑的侍弄着家里的几亩田地。

农村人文化不高,但并不代表智慧也不高,十几年下来,除了最早时,学习到政府派下来,推广科学种田的那些农业技术员,教给的知识外。还总结出了一套套各自种好田、并挣到钱的经验。

有点文化又思想活络的,为了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过得比旁人好,知道购买些农业书籍来看,并且在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中,一家人就会商量着多种些新品蔬菜,或是旁人在当季种得少的菜,借此在上市时,占着数量少的优势,能卖个好价。

而那些连字都不识几个。或是没成算的老实人。在看着旁人家的生活过得比自家好时,也被逼得精明起来。

一家人闲话时,晓得商量着,要跟着村里哪些人家学。在不同的季节种上什么样的菜。才能卖到好价挣到多些钱。交完了农业税后,还能有余点钱把日子过好。

久而久之,听得多了见得多了。农村里就连一个毛孩子都明白,除了粮食外,大家当季都种,或是种得最多的某一样作物,代表的不是烂在地里,就是血本无归。

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家里好一阵都没钱,不光村长时常到家里催交农业税,也不光是没有零用钱,也许连自己上学的学费都得欠着一阵才交得上。

不过这一次,这些种果树的农民已经不用去担心什么销售问题。

对馋嘴的孩子,父母长辈一般都是骂:“小兔崽子,这树才栽,你就惦记着吃了,滚一边玩儿去,别耽搁老子栽树。”虽是在骂,但脸上是止不住的笑。

而对会为家里操心的孩子,父母长辈一般都会欣慰的笑着解释:“放心吧,种出多少水果来,人家三兴公司都每年订好保底价给收走,人家那是拿去生产成饮料往外卖的,只愁少不愁多呢。”

“是啊,小孩子别操心大人的事,快回家好好看书才是正经,人家三兴公司的老板都说了,你们这些孩子要是品学兼优,就算家里没钱供你们继续念书,三兴公司也会用为你们设立的助学资金供你们念到大学呢。”

一般有人说完这些后,只要一旁正好有人听到,听到的村民就会接话:

“是啊,那孔总可真是好人啊,不说给这助学金了,还有那什么医疗补助金、孤寡老人生活补助金,他可真是有心了。”

“对啊,还有啊,明年还给咱们村扩修路呢,听说孔总以前也都跟咱们样是土里刨食的老农民,也真就只有他,才会这么设身处地的为咱们想。”

在99年底这种树的热潮中,孔总和三兴公司这两个称谓,时常被木棉市的广大农民群众,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场合提起,但每次提到孔总或是三兴公司时,这些人的语气都带着异常亲切兴奋的唏嘘。

但在这之前,三兴公司在全市推开种果树的计划,虽然得到了市政府的支持,下辖三区两县相关的部门也大力进行了宣传号召,还给各乡各村一级级下达了指标,但效果却并不显著。

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在这之前的很多年里,政府也下达过如栽桑养蚕、人工种菌、户户养兔、大棚种菜等等一类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计划,但能见成效的,微乎其微。

广大农民同胞,已经对政府这些计划,从最初带着高期望的兴奋投入,结果却一次次的失败后,已经提不起太多的兴趣,也不敢义无反顾的尝试了。

二来,则是因为孔兴刚因心疼钱,最初并没有完全采用余明月的建议,而是直接用了孙经理的方案。

以将来三兴公司承诺以不低于多少的价格收购水果、给种果树的村通路、长期为种植水果的农户提供的技术指导、并且头年每棵树苗收成本价的方式卖树苗给农户种植。

这方案,确实得到了市里的支持,但当这政策下方到各村各社的农户头上时,提得起兴趣大力种果树的人微乎其微。

不说大家信不信三兴公司能长期收购水果了,光是每棵树苗几毛钱到一元两元不等这条,就令很多农户退步了。

1999年的农民手里,真没几个钱,闲钱更少。

在号召农户种果树时,三兴公司就着力从本市和外地两方统一购买果树苗,可响应的人太少,树苗眼看着快焉吧死时,孔兴刚才急了。

也是在被逼无聊之下,这才采用了余明月那些收买人心,提高农户种树积极性的计划。

并且为了快些把积压的树苗快些种下地,孔兴刚还又听了余明月的新提议,由各村登记各家各户领走树苗的种类数量,苗钱等数年后三兴公司第一次收购水果时,在从中以同样的价钱扣除。

这样一来,自然大大的降低了家户种果树最大一项初期投入,而且学更进一步表明了三兴公司的立场,也让广大农户更是少了后顾之忧。

孔兴刚对被迫增加那么多条优惠福利,心里终始是有些不平衡的,思来想去后,脑袋一热说是要在电视里讲一次话,要让全市广大农民同胞都知道是谁给了他们这些好处。

所以就在连续一周的木棉新闻里,亲口号召全市农民同胞种果树,在其中,更是把那些没有写到方案里的惠民条列,一一说了个遍,还说得深情并茂,很好的树立了他心系广大农民群众,誓不忘本的农民企事业家形象。

自此,那场舅侄二人的争论,算是以孔兴刚又败给了余明月告终,但孔兴刚却也因此在木棉市的农界出名了。

数十万的木棉市农民同胞中,基本上是家里有电视的人,都在木棉台的新闻联播里听过了他为号召大家种果树那段热情朴实的讲话,而记住了他的名字,记住了他的相貌。

不过如今,大家却都喜欢亲切的用‘孔总二字来称呼他。

并不是因为不熟悉而用了惯称,而是因为有太多感激和敬重,而用的尊称。(未完待续……)

ps:抱歉抱歉,这断更的节奏和比例,娃娃都恨不得抽自己了,可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望大家原谅,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