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庄、元彪这次在关内又召集了三百多名工匠,这次与元彪一同回来的有一百多人,剩下的工匠会陆续自己赶来。
之所以有这么多工匠愿意到猫儿庄‘就业’,全都是杨休给出的工资太诱人了,比其他的作坊的工资高出一倍不说,而且每天工作只有八小时,超过八小时的话还另给‘加班费’,除此外,每个工匠一个月有五天假期,这五天假期不固定,工匠只要提前三天请假即可,而且这五天假期可以连着休息,工匠如果想家可以趁机回去看看。
这一系列的新鲜规定、以及词语,让这些工匠都觉得非常奇特,而且这些规定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的大馅饼阿!哪有作坊这么做生意的,难道不会赔钱么?这些工匠起初都有些怀疑,不过当他们在猫儿庄干了一个多月后,终于相信了。
又过了一个月,猫儿庄的城墙正式完工,高4仗、宽1.7仗,一眼望不到边的水泥巨石城墙,看上去气势凌然。尤其是这样一段城墙,竟是健在这关外的偏远小村上,显得它更加的庞大!
城墙建成没几日后,猫儿庄学院正式开课,杨休放出消息,猫儿庄学院实行义务教育,所有课程全部免费学习。
一时间,在猫儿庄工作的工匠们,纷纷请假回家,将他们家中的孩子都接了来。这些工匠们在猫儿庄拿着丰厚的工资,以前每天只能吃苞米面、粗粮过日子的他们,竟是可以偶尔喝点小酒,顿顿吃上肥肉。
所以他们这些农民们的思想也逐渐改变了,既然自己的日子可以过的这么好,那为什么不让孩子多读些书?反正学院又是免费的,不收费用,说不得自己儿子以后能考个状元呢。
于是、猫儿庄学院迎来了大批的孩子,这下可让宴卿有的忙了。学院目前为止只有他一个文化课老师,要负责几百个孩子,实在是忙不过来。没办法,最后宴卿只得把杨休也给拽了去,跟着一起教孩子们读书。
猫儿庄周边的村民、甚至关内的百姓们,听那些回去的工匠说猫儿庄有多么多么的好,水车有多么的方便、城墙有多么的高大壮阔、房子有多么的精致、工资给的多么的高后,纷纷想要到猫儿庄来谋求生存之路。
这下杨休可为难了,半个月的时间里,有将近两千多人慕名而来,寻找工作。可猫儿庄就只有一个兵械制造作坊阿,而且作坊内的工匠,都得需要很好的技术才行,很多来谋求生路的百姓根本不会制造兵械,让他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思来想去,杨休决定再成立一个独立出来的水泥作坊。这些工匠们的宣传,给了杨休很大的启发,这些日子不光来猫儿庄谋求生路的人多,来参观城墙和房屋的人也不少,猫儿庄的新房屋都是水泥盖起来的二层、三层小楼,虽然不多,但却非常精致。
既然这么多人对水泥赶兴趣,那就不如成立个专门卖水泥的作坊,把水泥推广到整个大同府、整个山西省,说不定还能推向全国呢。
要往外卖水泥,光靠着原先兵械制造衙门后的老旧官窑肯定不够,于是杨休在村北选了一块空地,建立了水泥作坊。从原来的兵械制造作坊调来几个会做水泥的工匠,然后大批招收工人,生产水泥往关内销售。
人多就有各种市场需求、如果任由人们自己交易,很容易产生混乱。在水泥作坊成立后,杨休又在城南开建了一座大型集市。二楼作为生意交谈场所,有杨休派去的工作人员打理。而一楼则是作为市场,卖些各种用品、食物,简单的来说,二楼就是批发、一楼就是零卖。
关外的村子,很多村民需要才买物品,只能三条途径,而且这三条途径都非常费事。
一是到关内买,二是等着固定时间去赶集,三是从过路的行商人手中买。
这第一种,去关内买的话要花上不少时间,走不少的路。第二种等着固定时间赶集就更麻烦,关外各村每年才有两次集市,很不方便。至于第三种,从行商人手中买,那可就要做好被黑的准备了,那些行商人要的价钱要比正常价格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