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决堤(2 / 2)

天上电闪雷鸣,滂沱大雨倾泄而下,午夜时分,远处一阵滚滚如闷雷声传来,数不尽的洪水奔流而下,不远处,大堤不断的倒塌倒到河中,花园口真的决口了,而且决口处不断扩大,此时已冲天了赵口淤积的泥沙,赵口也决堤了。

赵口和花园口两股洪水汇合一起,如脱僵野马,奔泻而下的黄河水,卷起滔天巨浪,历时4天4夜,由西向东奔泄的河水冲断了陇海铁路,浩浩荡荡向豫东南流去。淹没了中牟、尉氏、扶沟、西华、淮阳等地,又经颍河、西淝河,注入蚌埠上游的淮河,淹没了淮河的堤岸,冲断了蚌埠附近的淮河铁路大桥。蚌埠向北经曹老集至宿县,也都成了一片汪洋。

日军被黄水阻隔后。整个黄泛区由西北至东南,长达400余公里,流经豫、皖、苏3省44个县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据不完全统计,河南民宅被冲毁140万余家,淹没耕地800余万亩,安徽、江苏耕地被淹没1100余万亩,倾家荡产者达480万人。89余万老百姓猝不及防,葬身鱼腹,上千万人流离失所,一千二百万人受灾。

看着这人间惨剧,所有人都震憾了,黄河决口,这无疑是一个笨办法,然而,却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黄河的决口造成了巨大的人为灾难,使无数百姓受灾,很多人死于鱼腹。

然而,黄河的决口,确实起到了阻止日军前进的目的,日军为了摆脱洪水的威纷纷撤走,豫东地区一度成为真空地带,战局基本稳定后,日军大规模地调动,留在该地区的兵力很少。开封、商丘、淮阳敌只数百人,其他各县仅仅四五十人。

于是豫东地区很快就形成了多种势力交错杂陈的局面,有伪军,有日军,也有游击队,总之乱成一团。

为了控制洪水,日本人开始修堤,于是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作为主人的中国人决堤,而作为侵略者的日本人却在修堤,而因为黄泛区青壮力跑的差不多了,日本人只能找到一些老弱病残来修堤,日本人为了怕引起中国人的反抗又不敢过于强制,所以这大堤嘛,一时之间却是无法修好的。

由于洪水来的过于迅猛,袁志文的特战营无法在短时间内返回武汉,袁志文通过电台向上级请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最后,陈成长官在肯定了袁志文所作的功绩之后,下令袁志文可以自行与附近的驻军汇合。

这正合袁志文的心意,富金山就在河南,三十六师就在富金山,自己本来就是要去找三十六师的,现在正好,合了自己的心意,远离了武汉的是是非非。

想到这儿,袁志文看了看地图,认了一下方向,然后带着人向富金山所在固始县而去。

袁志文认同大水之后有大疫这个说法的,因为大水之后,居民没有安全的饮用水源,大多数的水源被污染,居民喝了这种水,难免会生病,这就是大水之后有大疫的由来。

一路上,袁志文严格控制战士们的饮水与饮食,不许吃生食,不许饮生水,每到一地,都要先寻找清洁的饮用水,然后烧开,放入军用水壶之中。

对于食物,都要煮熟了再吃,不吃生冷食物,以免有传染病流行。

不得不说,袁志文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这也保证了部队在长途行军中没有出现病号。

这一天,袁志文的部队正在走着,前头的许老鬼跑了过来。

“袁中校,刚才附近的老乡说,前面的河水中有一个小岛,本来是与陆地连着的,河水改道之后就与外界隔开了,岛上有几百个鬼子被隔在了那里,好像还有炮,他们已经几天没吃没喝,被折磨的差不多了,咱们要不要打他一下,干掉这些鬼子?”

“嘿嘿,到了嘴边的肉当然不能放过,弄几条船来,咱们摸上去,把这些小鬼子都干掉。”袁志文吩咐一声。

“哎!”许老鬼应了一声,转身跑掉了。

黄河中某个小岛上,这小岛本来是与陆地相连的,但因为洪水与陆地隔绝,于是原本在这里休息的四百多个日本兵被困在了上面。

这些日本兵属于日军第14师团骑兵联队的一个支队,带着四门15生的榴弹炮,此时河心岛上的日军随身携带的粮食大多被洪水冲走了,余下的粮食只吃了一天就断了顿,岛上的日军抓田鼠,吃蚯蚓,啃树皮,只要能吃的东西都吃,可就是这样,他们也饿得四肢无力。

求救信号早已通过电台发了出去,可是在这大片的黄泛区中,大队的日军大多已经逃走,还有不少人被淹死,四周又都是中国人,又哪里会有人来救他们呢?

“水!我要水!”士兵藤真力波无力的呻吟着,没有食物还可以挨上几天,可是最要命的是,这河心岛上没有淡水,为了生存,这些士兵只能饮用浑浊不堪的黄河水,而这样一来,就使得疫情在这支日军之中开始蔓延,很多日士得了传染病,再加上又渴又饿,全身上下几乎没有了一丝力气。

所以,当袁志文划着四艘小船上了小岛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并不是枪炮,而只是一个个虚弱无力的病人而已。

一上岛,袁志文就闻到了一股恶臭,凭着多年的经验,袁志文一下子就断定,在这个河心岛上正在流行着一场瘟疫。

这些日军几乎已失了去了抵抗的能力,只能任由这些上岸的中国士兵摆布着,看着这些日军士兵,袁志文心知不妙,如果把他们放出去,那么他们一定会把瘟疫带到岸上去,甚至自己的部队也不能幸免。

到底应该如何处置这些日军呢?这成了摆在袁志文面前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