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又将路征的吩咐一字不差地说了,笑盈盈看着周暄。
周暄脸上好不容易散去的热气又再次蒸腾起来。她轻轻“哦”了一声,却不说话,眼睛瞅着连翘打开的食盒。
是很清淡的食物。她正好有些饿了,就再次洗了手,慢慢吃了。
连翘在旁边笑道:“我看姑娘不是困,是懒得走动吧。”
周暄“唔”一声,不置可否,一颗心晃晃悠悠,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等她终于吃好了,连翘收拾好餐具,依着路征的话,跟周暄说笑解闷。
周暄反而恹恹的,没多少精神。
说起来,连翘讲的笑话并不是很好笑。周暄不想拂了她的意,就含笑听着。连翘觉得差不多了,才起身离去,让周暄休息。
然而周暄只呆愣愣的坐在床沿,思绪万千。
杨氏进来时,看到的便是这么一幅场景。女儿身形纤瘦,在灯下更显单薄,杨氏不由地一阵心疼,她轻声道:“怎么了?谁给我们家暄儿气受了?”她疑心是女儿今日在公主府受了委屈。
周暄回过神来,连忙摇头:“没有,没有。我好得很,阿芸也待我很好。”
杨氏在女儿身旁坐下,挨了挨女儿的额头,确定没有发热,才略略放下心来。她揭开食盒,说道:“这是厨房新做的糕点,你要不要尝些?”
周暄瞧了一眼,摇了摇头:“不吃了,我吃过饭了。”又补充道:“饭是连翘带来的。”她并不想让母亲知道是路征授意的。
杨氏点头,将食盒推开,温声说道:“暄儿今日可是心情不好?能告诉娘为什么吗?”
母亲亲自来问,周暄颇感难为情,她犹豫了一下,才道:“也没有心情不好啊,就是心里有点乱。”
“哦?怎么乱?”杨氏像是来了兴致,竟追问了一句。
周暄当然不会告诉母亲自己心烦意乱的原因,只胡乱答道:“就是闷闷的,也说不上来。不说我了。娘,大哥他们什么时候回来?”
这话题转得生硬,却是杨氏关心的。杨氏顿了一顿,道:“说是今年,按说三月就该从杭州出发的,可能是那边的事情还没处理完,应该快了。”
周暄接道:“大哥早点回来,我也能见见瑛儿。”
周瑛是她侄儿,也有一岁多了,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他,
提到从未谋面的孙儿,杨氏微微红了眼眶,叹了口气,说道:“也不知他们怎么样了。”
母女俩又说了会儿话,杨氏担心扰了女儿休息,也不好多做停留,很快离开。临走之际,叮嘱女儿放开心胸,有什么事可以跟父母说,不必憋在心里。
周暄点头应下。她知道爹娘待她很好的。
杨氏走后,周暄又略微收拾了一下,然而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路征那句话在她耳边回响,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想左了。
周暄想了又想,翻出前两日路征送给她的碧玉所雕的“玉兔”,攥在手里,直到凉玉变得温热,她才沉沉睡去。
待得次日清晨,周暄醒来瞧见自己握在手里的“玉兔”,愣了一愣,羞不能抑。她下意识将“玉兔”掷到床里,但是,下一刻,她又默默捡了回来,塞进了荷包中。
这是他亲手雕的呢,怎么能扔了呢?
周暄眼光扫过,又看到了放在梳妆台一角的“扳不倒儿”和那个所谓的“八音盒”,心中有些莫名的欢喜,说起来,她的好多东西都是他送的。他在她生活中占的比重可真不小。
这结论让她舒展了秀眉的同时,又有点恐慌,她轻轻抚上跳动的胸腔,也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
偏偏这种心情,只能自己才能体会。她的疑惑,也不能告诉任何人。——虽然母亲说了,有什么事可以跟父母说,可她心里隐约明白,这些话是对父母也说不得的。
她这些日子迷上了看书,想着或许她可以从万能的书中找到答案。
然而,游记也好,诗集也罢,都没能给她一个确切的答案。
数日后,周暄正在房中看书,丫鬟连翘三步并作两步进来,脸上带着喜意,笑道:“姑娘,大喜呢。”
“什么大喜?”周暄奇道,“是大哥大嫂他们回来了?”
连翘摇头,说道:“不是大少爷,是有人来提亲啦,要求娶姑娘呢,可不是喜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