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iquxsw.cc,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
489守缑氏,破偃师
【今天的章节奉上,求求收藏订阅了!!】
“杀啊!”
缑氏山上,喊杀声震天。
就在宋献策包围戚威的第二天,宋献策就急不可耐的对缑氏山上的白龙军,展开了进攻。
宋献策也算是李自成手下,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将领,这次包围戚威,就是他一手执行的,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而这个时候,宋献策一方面,急于尽快消灭戚威所部,然后便可以不用再担心来,自南面汝州城白龙军的威胁了。
因为,宋献策相信,眼前被他困在缑氏山上的,这近万名白龙军士卒,绝对是戚威手下的主力精锐。
只要吃掉这支精锐,汝州城自保都难,根本不可能再有能力北上阻碍李自成攻取开封的。
至于,作为刘体纯逃回来禀报的,逃走的那两千来骑骑兵,成不了大事,根本不需要理会。
此时,宋献策还不知道李子霄已经亲临战场的消息,不知道李子霄已经亲自带着援军来了。
,宋献策认定,只要灭掉此时被自己包围的戚威所部,他们便可以高枕无忧的。
接下来,他便可以继续率部东进,开赴开封府境内,与李自成的主力大军汇合,攻略开封府这片富庶之地,甚至打下开封。
另一方面,宋献策也从当地人口中得知,缑氏山上有一处山涧,乃是原水的发源地,也就意味着戚威在山上不会缺水。
短期内,估计戚威手下人马也不会缺少粮食,如此一来,便没有围困的必要了。
宋献策可不想,将戚威围困在这里一两个月的,到时候就算他消灭了戚威,也会错过李自成即将的开封府的大行动。
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思,第二天天一亮,戚威就下令,调集数千人马,从三面进攻缑氏山。
轰轰轰!
一声声巨响,那是火炮的轰鸣,只不过这次开炮的不是白龙军的炮兵,而是宋献策手下的炮兵。
李自成打下洛阳后,也是搞到了不少火炮的,这个时候宋献策手里就有三十多门火炮。
当然,宋献策手里这些火炮,都是老旧式的破烂货,好的火炮都被李自成带走,攻打虎牢关去了。
不过,这些老旧破烂火炮,勉强还是能用的,这个时候正好用来,轰击缑氏山上的白龙军士卒们。
“所有人注意隐蔽!”
听到炮响后,戚威躲进缑氏山半山腰的一处坑道中,对着旁边所有士卒大声喊道,找个地方蹲下,规避即将落下的铁弹。
嘭嘭嘭!
一枚枚数斤重的实心铁弹,就这样从天而降,狠狠地砸落下去,砸落到缑氏山白龙军所在的阵地上。
只不过,戚威早就命人忙了半天加一夜,在缑氏山的半山腰,以及山头上修筑了不少工事。
此时白龙军修筑的工事,主要有挖坑道,设陷阱,听起来似乎还是老一套,但却让白龙军打出了新意。
其中,挖坑道,当然是为了给那些火枪手们准备的。
他们只需要举着枪,半个身子躲避着坑道内,露出长枪和上半身,然后迅速瞄准,对冲上来的闯贼士卒进行射击即可。
这种作战方式,以前还真没见过,但要是让后世人过来一看,绝对会惊呼,这不就是后世热兵器战争时代中,阵地防御打法的雏形啊!
也幸亏戚威手里人马还算不少,足有八千余人,经过一夜便在缑氏山上,构筑起了较为简易的防御工事。
最外围,在刚刚冲上山脚的时候,那里会有戚威让人构筑的一道车阵,从山下冲上来的闯贼士卒,就必须想越过这道车阵,才能继续往山上冲。
闯贼士卒想要仰攻,越过这道简易的车阵,冲锋的速度就必然大大减慢,而偏偏这道车阵的距离,就在白龙军火炮的最大射程范围内。
“距离五百七十米,开火!”
随着后面刘大炮一声令下,戚威所带来的半个火炮营,整整四十多门火炮,其中还包括数门二十四磅加榴炮,便发出了怒吼。
四十多颗爆炸弹发射出去,在半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落到了车阵附近,然后引发大爆炸。
“啊啊啊!”
下一秒,一阵凄厉的惨叫声,就响彻起来。
这一批落地的爆炸弹,四射出去的铅弹、铁片等,命中了不少闯贼士卒,当场被炸死的闯贼士卒并不多。
但更多的,是那些中了铁片,受伤的闯贼士卒们,他们一个个捂着受伤的伤口,满地打滚,哀嚎惨叫。
这直接严重影响周围其他闯贼士卒的士气,这个时候,他们只有在周围一个个头目的高声喊话中,疯狂的往前冲。
只有尽快冲到白龙军阵前,他们才能免受白龙军炮火的打击,而白龙军火炮填装时间,就是留给他们为数不多的时间。
轰隆隆!
山上,白龙军火炮疯狂的开火,他们发射的全都是对步兵杀伤力最可怕的爆炸弹。
这种情况下,戚威已经不祈求杀死多少闯贼士卒了,只要能将闯贼士卒击伤,让其无法参与接下来的战斗即可。
当闯贼士卒冲到半山腰时,他们就会面临白龙军火枪手的射击。
这些闯贼士卒明显也是有了准备的,都准备了不少厚厚的包着铁皮的木盾,高举在前面,然后闯贼士卒躲在大盾牌后面,冲了上去。
嘭嘭嘭!
白龙军的火枪手果然居高临下,展开了射击,三段击保证火力的连绵不断,冲锋的闯贼部众不断有人倒下。
白龙军火枪手这边,虽然也开始遭受闯贼箭簇的袭击。
不过,因为他们半个身子都躲在坑道内,弓箭对他们的杀伤效果,就大大降低了。
甚至,闯贼这次设计的不少包铁皮大木盾,虽然沉重了些,但还真能挡住燧发枪射出的铅弹。
至少,在三四百步内,燧发枪射出铅弹的穿透力,还根本无法射穿那些大包铁皮木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