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第321章 造假(2 / 2)

审稿人也不是每篇论文都看过,每篇论文都记得,即使发现了被拒,其实也没有多少麻烦,审稿人又不是学术警察,即使多嘴说上两句,也不会怎么样。

只有少数国家,才会有严格的学术管理,可即使如此,学术这么高端的东西,学者都那么忙,想要真正的严格管理,也是很难做到的。

而且,许多学者也不畏惧惩戒,大不了辞职去私营公司工作好了。便是80年代中国这样的环境,一名水平普通的研究员,或许会在北京混的不好,但只要愿意离开北京,全国尽是可去之处,仍然会有很多的地方企业来招揽的,所以,比起学术不端那软弱无力的惩戒,把握眼前,将职称和名气快速提高变的更划算了。

李鑫显然也走了一条小捷径。

他没有引用自己前面的论文,从而令自己的第二篇论文变成了一篇全新的论文。

杨锐仔细的读了它们,很快明白了为什么。

李鑫的两篇文章,根本是雷同作。

这可比两篇文章用一个实验过分的多。

确定了此点,杨锐才掏出纸笔,默默的计算起来。

一会儿,李鑫的两篇论文的秘密就呈现了出来,无非是数字游戏罢了。

第一篇论文讨论成功率,第二篇论文讨论失败率,第一篇论文做函数曲线,第二篇论文用表格代替。

不仔细看的话,还会以为他是过度使用,仔细一看,其实就是把一篇论文重写了一遍。

这当然比重做一次实验简单的多,说不定还能省下实验经费来吃几顿好的。

“要是举报的话,至少是一个内部丑闻了。”杨锐想了想,将三篇期刊收起来,准备借出去再看,这自然是他在图书馆的又一特权。

前面仔细看过的两本期刊收起来了,杨锐拿起第三本期刊的时候,却是突然想到:这货成功了一次,怎么又写了一篇完全不同的论文?如果论文是真的,怎么不再重复利用一次?

所谓狗改不了****,李鑫现在用的手段,还是比较新鲜的技能,好不容易学会了,只用一次也太可惜了。

杨锐于是坐了下来,重新翻开第三篇论文,细细“品鉴”。

作为一名中国研究生,必须要有鉴别真假论文的能力,尤其是中文期刊发表的论文数据和结果,能不用就别用,否则就是把自己的论文建筑在沙子上。而若是自己准备论文造价,那更是如此,你不能把沙子建筑在沙子上,那样塌的太快了。

与后世的造价手段相比,李鑫的手段就传统和经典的多了。

杨锐很快从他实验数据里,发现了一条漂亮的实验线。

太漂亮了,以至于与论文完美结合。

“看来得找个人把这个论文重做一遍。”杨锐脑筋一转,就想到了魏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