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听着陈知白的话若有所思,说实话,李适明白自己对蜀地的想法有几分的偏颇了。
因为蜀地一开始想要的就是成为类似国中之国的待遇,他们承认李适的统治,也愿意上交税负,但他们不希望李适插手管理蜀地。
这种想法如果过个几百年也许是那种大逆不道的想法,但在这个由战国转变向统一的特使时期,在偏远地区有这么一群人是很正常的。
他们不是不拥护李适,因为他们手上的武力根本就没有办法与李适对抗。
但他们不想接受郡县制度,因为秦末大战没有波及他们,但大秦的覆灭让他们好不容易挣脱掉了束缚着他们的郡县枷锁,现在哪怕天下归一,他们依旧不愿意重新接受郡县。
而事实上蜀地这种封闭的环境,贯穿了整个两汉,不论是公孙述,还是刘备,能够以蜀地一地与整个天下僵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蜀地这种残留的封闭环境没有被彻底根除。
当然,如果李适愿意,直接派兵过去,然后狠狠的犁一变,自然就什么都解决了。
但李适连项策羽都愿意放过,如果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想要对蜀地起兵灾的。
而且陈知白的话也提醒了李适,自己最擅长的本来就不是什么军事,而是内政!
所以能够用内政解决的,就别用军事来解决,而且李适也已经想到了办法。
为什么在自己的时代好像亲戚的味道好像淡了很多,好像每家每户都自己过日子去了。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家各户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基本上都饿不死了。
是的,饿不死了就足够了。
任何家庭在正常情况下,都能以家庭为单位抵抗经济风险,所以古代那种宗族或者亲戚互助模式自然而然就被新时代给淘汰了。
但在古代因为生产力不足,一般百姓想独立生存真的很难,尤其对蜀地这个封闭环境,几乎山沟沟一片土地一个部落,更是需要大家一起抱团才能在土地里刨食。
所以,如果不希望派兵进去直接把蜀地的杀得血流成河,那就要想办法让普通百姓独立。
让他们不依赖宗族,不依赖地主也能生存,到时候他们能依赖的也就只是政府而已。
“不,知兵的方法很好,不过我们不是要假建设,而是要真建设!”李适咬咬牙说道。
“真建设?!”听到李适的话陈知白与张九章都不由自主的惊呼了起来。
张九章嘴角抽搐了一下,道,“您的意思是,真让去修建一条直通从蜀地到汉中的道路?”
“不!是蜀地到长安的道路!”李适对张九章严肃的纠正道:
“既然想要不流血的改造陇蜀地,那么就必须要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来吸纳蜀地是人口,让他们从这些世家与土著的掌控中出来。
如果他们是世家与土著登记过的奴仆,那我没办法,但如果他们不是被世家与土著登记过的奴仆,那我们给他们安排户口,谁能说他们是黑户。
世家与土著又有什么权利去要回大汉国民!”
“一开始自然还好,但若随着时间流逝,蜀地世家无法忍受而反叛呢!!”听到李适的话,张九章神色严肃道。
在张九章看来,这些被逼急了很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
“失去了底层的支持,这些世家与土著又算得了什么,杀过去也就是了!”李适从容道,“我从没有想到过不流血而解决任何的问题,我所希望的只是尽可能的减少流血而已。
更重要的是,要流有意义的血,而不仅仅是靠着暴虐的杀戮去解决所有的问题。
再说每有蜀地世家倒下,我想应该能增加几万登记在户口上的平民与几百顷的耕田,能让大汉的统治更稳几分!”
“那大王打算派遣谁过去?!”听到李适的决意,张九章苦笑着李适道。
张九章相信李适不是说假话,但也正因此,张九章才会感觉李适的计划很是幻灭。
北边有一条运河在等待的修建,西边的西域走廊在不断开拓,现在在西南又弄出个联通长安到蜀地的计划……
张九章觉得祖龙只不过是修个长城都弄得天下尽反,但李适这么做不但这个天下还好好的,甚至还越来越是繁荣了,甚至连百姓都越来越拥戴李适了。
张九章真的很想要大吼一声,“大秦,你死得实在是太冤枉了啊!”
“甘章!”李适倒也没有什么迟疑道,
“他正好要组建一支新的预备役,这支预备役的天赋就是能够进行熔炼农业类技巧。
这样的大型工程,指望粮食全部由长安运送过去就实在太消耗粮食了。
所以汉中屯田建设个稳定的粮食基地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所以第一年便让甘章在汉中进行大面积屯田,同时考察整个蜀地到长安的环境。
在储备足够粮食,给出具体修路方案后再进行修路,把这整个计划全面铺开来!”
听到李适的话语,好像李适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真有所准备,张九章与陈知白两人对视了一眼,倒也点点头通过了这一个计划。
至于甘章有没有研究出这个农业天赋,在张九章与陈知白看来,这东西肯定是研究出来了,否则李适也不会信誓旦旦的说。
当然,就算是甘章解决不了,不是还有韩知兵与白起两尊大神嘛,有这两尊大神在,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个议题到此为止,众人倒没再继续讨论下去,毕竟只是做个铺垫而已。
李适准备再等一等,等到天下统一,尤其齐地真正回归,才是自己处理蜀地问题的时候。
至于现在,就按照张九章的办法先处理的,然后叫甘章前往汉中进行屯田,为解决这个问题做好铺垫,毕竟说到底,当前的主要问题还是统一,自然一切为统一服务。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