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1 / 2)

这一日,咸阳深宫中终于传出宣太后病危的消息。再不可一世的人物,也敌不过时光无情的双手,老态龙钟的江芈也终于被岁月打倒了,走到了她人生的尽头。

她静静地躺在床上,分不清是白天还是晚上。医师来了,巫觋来了,大臣来了,秦王也来了,她却不愿意见到他们的脸,赶走了所有的人。人生下来是一个人,走的时候也该是孤单的。她并不畏惧死亡,相反,她心中其实一直在暗暗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她早已在临潼为自己建造了巨大的陵墓,陵墓中除了布满模仿秦军军阵的兵马俑1外,还埋葬着她今生唯一爱过的人,一旦她生命之火熄灭,将会被运去那里与他合葬。

1此兵马俑即指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代兵马俑。虽然公论认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但因不少秦俑的头顶梳有苗裔楚人所特有的偏于一侧的歪髻,秦俑的服色也是五颜六色,非常鲜艳,与秦朝“尚黑”的制度有显著差别。此外,不少陶俑身上刻有一个“芈”字,因而有人认为兵马俑的主人实为秦始皇高祖母宣太后。本小说采用此观点。事实上,宣太后与夫君秦惠王并没有安葬在一处,秦惠王葬在咸阳以北的公陵,宣太后葬在临潼,距离骊山秦始皇陵不远。

但不知道什么缘故,她心中还是感到了莫名的失落和惆怅。是因为被亲生儿子夺走了朝政大权么?是因为身边没有一个中意的男宠么?还是因为她担心在另一个世界与他相遇时,他已经认不出自己衰老的容颜?

肉体的痛苦似乎一下子减轻多了,现在的她只觉得非常非常的累,疲倦如排山倒海般席卷而来,无可回避,无以抵挡,只任由眼前一切朦胧起来。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恍恍惚惚间,有人来到了她的床边,依稀就是孟说。高大威猛的身影在灯烛的映照中晃动着,像是一个不真实的幻影。他俯下身子,轻声叫道:“太后。”

江芈欣然道:“终于见到你了!我生怕我会忘记你的样子。你是特意来接我的么?唉,我太老了,你还是这般年轻,希望不会吓着你。”来人道:“太后,臣是赵奢。”

江芈惊讶地“啊”了一声,道:“是赵奢么?你来做什么?”赵奢道:“秦王写信给我国大王,说太后病重,临死前只希望看到一璧一人,璧就是和氏璧,人就是下臣。我国大王不敢违抗秦王,所以命臣来秦国献璧。”

江芈已是弥留之际,愣了好半晌,才领悟赵奢话中之意,叹道:“你被秦王骗了!而今你已经是名震天下的马服君,你来了秦国,怕再也回不去了。”赵奢道:“臣知道。”

江芈道:“那么你还是义无反顾么?”赵奢道:“我国大王有命,臣自当遵从。”顿了顿,又道:“况且,臣也是真心牵挂太后,就算因此而死在咸阳,臣也绝不后悔。”一边说着,一边从木盒中取出那块天下至宝和氏璧来。

寝宫中的灯烛陡然熄灭。片刻的黯淡后,玉璧发出温柔的光芒,重新照亮了四周,空灵而清幽,仿若皎洁的月光徜徉大地。

尘世千古,月色千古。所有的故事,无论悲怆,还是凝重,都会化作岁月的浪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所有的情感,无论凄婉,还是缠绵,都会化作天边的流星,消散于深邃的夜空中。只有这月色,一如千年的皎洁,人沐浴在清朗的月光里,心也沉寂。

江芈布满皱纹的脸上一下子生动起来,两朵红晕升起,已然黯淡的双眸里倏地闪射出奇异的光彩,隐约能看到昔日绝代美人的芳华。

记忆的闸门哗然开启,那些逝去的往昔如潮水般地重新涌现,在四周亲切地凝望着她,如此清晰,如此妍丽,就像楚国纪山上一望无际的桃花。数十年的岁月,居然没有抹平什么。这片记忆之海如此博大,只能用浩瀚深远的云梦泽来形容它。她不用闭上眼睛,就能够看到那些记忆——锦团花簇,陆离斑驳,五彩缤纷,华彩夺目。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她终于获得了彻底的安宁,迫不及待地要去见他了呀。

附篇风风雨雨和氏璧

吴蔚/文

和氏璧史称“天下所共传宝也”,不仅价值连城,而且凝聚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内涵。

《和氏璧》小说中关于“卞和献玉”、“令尹失璧”以及后来的“完璧归赵”等故事均为史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人将和氏璧琢成传国玉玺。丞相李斯亲书八字小篆于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形呈龙凤鸟虫之状。雕刻则由咸阳著名玉工孙寿完成。

玉玺玺体方圆四寸,钮呈五螭五虎盘踞形状——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黄色龙,是神圣之物;虎则是威猛的象征。这两样最能体现皇帝的独尊地位和权威。这块玉玺自雕成之日起,便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被隆重供奉在咸阳皇宫的符节台上,号称“传国之宝”、“国之重器”,成为中国至高无上皇权的象征。

公元前229年,秦始皇巡幸全国,乘龙舟至洞庭湘山,骤起风浪,龙舟顿有倾覆之险。为祭神镇涛,于是抛宝玺于湖中。八年后,有使者过华阴平舒道,遇一人持璧曰:“为吾遗滈池君。”传国玉玺由此失而复得。

秦朝灭亡后,秦二世胡亥的侄子子婴将传国玉玺奉给了最先进入咸阳的刘邦。尽管刘邦当时在各支义军中实力最弱,但他最后仍然得到了天下,建立了强盛一时的汉朝。因而朝野民间开始流传一种说法——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得之表示受命于天,失之则是气数已尽。刘邦建汉登基时,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传国玉玺和高帝斩白蛇剑(斩白蛇剑故事参见同系列小说《大汉公主》)并称为“汉代两大国宝”,长期珍藏在长乐宫中。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派人进宫索要传国玉玺。皇太后王政君又气又恨,举起玉玺朝前来讨印的王寻、苏献扔去,由此崩掉了玉玺一角,留下瑕痕,后来用黄金镶补在缺口之上。

gu903();此后,传国玉玺一直是天下霸者共逐之鹿,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会被讥为“白板皇帝”,被认为底气不足,而遭世人轻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