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1 / 2)

“三嫂。我能进来吗?”王桔得到李青青的允许,推门进来了,道:“刚才爹娘说从现在起全家人都剁辣椒,菜刀不够,四哥去借菜刀了。”

李青青拍拍脑袋,“瞧我这个记性。今天在县城忘记买菜刀了。”

王桔走到李青青身旁,提醒道:“县城铁铺比镇里铁铺要贵。”

“那就到镇里买菜刀,先买三把。”李青青自语道:“也不知道菜刀多少钱一把?”

“要是跟我们家一样大的菜刀,一把五十个铜钱,要是小一点就便宜些。三嫂,你买菜刀是用来剁辣椒吧,可以买小一点的菜刀,价钱便宜,拿刀的人也轻快。”王桔声音很温柔,不知不觉一口气说了好多话。

“妹妹说的对。那就这么办。今天太晚,明早去买菜刀。”李青青要买的东西太多了,便道:“明天我去镇里买东西,你去不去?”

“去。谢谢三嫂。”王桔小脸笑眯眯。

今天的酒席,李青青把机会让给王桔。外村刘氏手指被菜刀切了,王桔直接把刘氏带到王家,李青青二话不说就给刘氏瞧病。

王桔虽然年龄小,但是内秀,心里知道李青青真心对她好。

王桔在不知不觉中对李青青起了依赖之心。

“不用谢。”李青青自语道:“希望明天不要下雨。”

次日,天公作美,仍是晴天。

由于青菜饭团的买卖竞争对手太多了,王老头夫妻就听从李青青的安排不再做青菜饭团售卖,就让那些偷学者竞争去。

昨天的猪板油熬出近七斤的猪油,到今天已经凝固了。

两斤多的猪油渣昨天一扫而光,全部吃到王家人的肚子里面,就这样还是不解馋。

今天的早饭仍然是李青青掌勺。她的厨艺最高,全家人都喜欢吃她做的饭菜。

辣椒炒肉,半斤绿辣椒切成段,三斤多的五花肉切成薄片,放一点点猪油,锅上冒烟后放入蒜片,把五花肉全部放进锅里煸炒一会儿,把肉片炒至微焦,然后放入辣椒、盐,再炒一会儿就好了。

如果有豆豉,就可以做成家常小炒肉。李青青打听过了,目前为止,大唐国还没有豆豉。

炒茄丝,两根紫色比较嫩的长茄子,连皮带肉切成细丝,用猪油、大蒜炒熟。

茄子的营养价值很高,种植简单产量高。王家地里产的茄子自家吃还富余。

主食是大米饭。

有猪肉的菜就是硬菜,跟逢年过节差不多。全家人满心欢喜,吃的热火朝天。

王家的主母刘氏不重男轻女,王老头心底纯善,老两口有什么好吃的向来是全家人分享。

不像李青青娘家,好吃的先给男人吃。王村的一些人家也这样不把女人当回事。

第19章青鱼镇风光

吃完饭就分工干活,王老头夫妻、王志拿菜刀剁辣椒,张氏带着三姐妹下地摘辣椒。

刘氏高声道:“老头子,我吃太撑,腰弯不下。”

王老头呵呵笑,只是不敢说话,他也吃到嗓子眼了,怕一开口吐出来。心道:这样的生活才叫生活。

“娘,你休息下再干活。”李青青领着王亮、王桔去离王村最近的青鱼镇购物。

青鱼镇距离王村仅五里路,面积远没有昌镇大。

青鱼镇的地势比较低,又挨着湘河,只要发大洪水,就被湘河水淹了。

镇里的人口也远不如昌镇多。

不过,作为一个镇子,有四条街道,肉铺、布铺、米铺、铁铺、点心铺、客栈、酒楼、小酒馆、药铺、棺材铺什么的都有。

一进青鱼镇,浓郁的鱼腥味扑鼻。

街道两旁摆摊卖东西的一半是卖鱼的。这是青鱼镇的特色。

上面说了青鱼镇挨着湘河,镇里下面的几个村子有一半的人是渔民。

这些渔民分两种,一种是一年四季打鱼的纯渔民,另一种是家里有地,农忙时种地,平时打鱼,半农半渔民。

李青青上次来青鱼镇时是夏季,当时两条街道的空中飞满了闻着鱼腥味而来的苍蝇,那场面真是吓人。

现在秋季,又是早晨气温低,空中飞的苍蝇少了很多。

王亮扭头看到李青青盯着摊子上鱼看,问道:“三嫂,你要买鱼?”

“这是十多斤的大鲤鱼,一斤八个铜钱。”一个皮肤黝黑的卖鱼老妇人指着脚下两尺多长的大鲤鱼,跟问价的王亮大声解释道:“小后生,越大的鱼越贵,你懂不。”

王桔在心里算了一下,这条大鲤鱼要一百多个铜钱,开口道:“贵了。”

王亮没有钱,做不了主,看向李青青。

李青青摇了摇头,也是觉得鲤鱼太大。这样大的鲤鱼应卖给饭馆或是比较富裕的人家。

卖鱼老妇人见没有推销出去,立即指着大鲤鱼旁边的一堆鱼,这堆鱼的个头要小的多,大概两、三斤,问道:“草鱼要便宜些,一斤六个铜钱,鲢鱼最便宜,一斤四个铜钱,要不要?”

“我们先转转。”李青青不想手里提着腥味很重的鱼去逛徒,那得多味。

三个人便走了,身后人传来卖鱼老妇人失望长长的叹气声。

一个坐在小板凳上面,左手牵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背后还绑着一个婴儿的年青妇人,看上去二十几岁,朝李青青问道:“半夜从湘河里打上的鱼,两斤重的鲤鱼五个铜钱一斤,买多了算你便宜点,你要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