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2 / 2)

gu903();马清可是开酒楼的,这事一出,被胡春阳等竞争对手在湘城大肆宣扬,吓得湘城人都不敢去马家酒楼吃饭。

马清觉得特别晦气,把鸡都杀了烧掉,猪也杀了,鱼全部捞掉,池塘水放干,养鸡、猪的仆人调回府。

现在那里空无一人。

这块地要是给别人,无论是住还是开店铺,肯定都怕还有瘟病,要是卖出去也卖上价钱。

马清自是不会隐瞒,当下便跟李青青说了,道:“那块地就是这么个情况。妹妹要是不嫌弃,这两天我就可以派管家跟你去和县衙门过户。”

“我不会嫌弃。”李青青微笑道:“县城周边的地大都是良田,只能种地,不能盖建作坊。我又不愿意把作坊建在县城周边的村子,不想跟村子里的人打交道。姐姐、姐夫送的这块地不是良田,也不在村子里,正是我想找的地。至于鸡瘟,别人怕,我可不怕。”

王亮自豪的道:“我三嫂连水牛生病都能治好,肯定是能治鸡瘟。”

王老头、刘氏还有些担心这块地,听李青青、王亮这么一说,想想也是,王族买的那头大水牛都要死了,竟是被李青青救活了,李青青能医人,也能医兽。

风氏惊喜问道:“是吗,青青还能给水牛瞧病?”

马清、风氏名下有十几头牛、几十匹马,还有猪、鸡、鸭无数,特别是鸭子,为了卖咸蛋,开春养了一万多只鸭子。

李青青谦虚的道:“我也没有别的高招,就是常给家畜吃蒜。蒜能杀菌,人和家畜多吃蒜,能少腹泄。”

马清望着风氏道:“我就觉得这块地给妹妹最好不过。”

风氏主动问道:“妹妹,你要是明日无事,我就派管家到和县跟你过户?”

李青青笑意浓浓,“多谢姐姐、姐夫。恭敬不如从命。明天就明天。”

和县距离湘城近,一亩良田四两三钱银子,比王村贵三钱银子。

地理位置决定当地的物价。

和县县城里的地,不算房子,只是地皮,一亩二十两银子左右,若是盖起房子,一亩地能盖两栋四进的院子,总价三、四百两银子。

县城城门外的地略便宜些,地皮是一亩十三、四两银子,马清夫妻送的农庄光是地皮就价值一百五十两银子以上,还有果树、池塘,合起来至少一百八十两银子。

风氏环视王家人,心里有些好奇李青青下一步的规划,问道:“妹妹以后可是要把家搬至和县住?”

“我是有这个打算。上次浩哥回家,我跟他商量过,打算把家搬到和县县城附近。”李青青望向王亮,微笑道:“这样以后等作坊买卖稳定下来,我打算送王亮去学堂读书。”

王亮惊喜无比的站起来,问道:“三嫂,你要送我去学堂读书?!”

他的三哥王浩只在学堂里读了四年书,去县城打工开的工钱都比不识字的人高。王村、王族的人都说王浩以后有出息。

曾经王亮无比的向往去学堂读书。

王老头惊喜的热泪盈眶,瞧瞧他的亲生的长儿媳妇,这样好,这样无私,竟是要把他亲生的二儿子送去学堂读书。

李青青目光鼓励,道:“一个好汉三个帮。我们家现在出了一个军官,要是再出一个秀才就更好了。”

王亮感激的有些语无伦次的道:“我,我行吗,我这么傻,这么笨,能考上秀才吗?我不行的。我岁数太大了,我考不中……”

王亮想到了王浩在学堂学了四年,都没有机会考中秀才。王浩可比他聪明多了,王浩办不到的事,他能办到吗?

李青青语重心长的道:“你识字,也会算术,现在上学堂也不晚,学几年出来,当然能考上秀才最好不过,退一步来说,哪怕考上童生,那也是有功名的人,去外面做买卖也能看懂契约,不会被人骗。”

邓氏目光十分热切的望着李青青,又望了几眼自己的三个儿子,他们现在年龄还小,等过两年长大些,李青青能送他们上学堂吧?

他们可是李青青的外甥,跟李青青有着血缘关系,李青青这么有钱,肯定能送他们上学堂吧?

第230章抢着出学费

邓氏却没细想。

李青青是李家嫁出去的女儿,大唐国嫁出去的女儿可以不用管娘家的事,更何况,李青青未出嫁之前,李家对她不好。

再者,大唐国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子抛头露面对名声很不好。李青青送王亮读书,是想让王亮以后能代替她去外面跟人做买卖。

“是。三嫂说的对。我去读书。太好了,我也能进学堂读书。”王亮激动惊喜的竟然哭了,“三嫂,我一定好好读书。”

“王亮,听你三嫂的话,珍惜上学堂的机会。”刘氏特别高兴,但是没有落泪。

王老头却是热泪盈眶,道:“青青,你真是太好,你对我儿王浩,对王亮,对我,对这个家的人都太好。”

风氏与马清对视相望,均是轻轻点头。

李青青在王家虽不是长嫂,但掌握财权,说话很有分量。她高瞻远瞩,做买卖、盖房、打井、买地等,还有即将建作坊、送小叔子上学堂,一切王家的长远发展考虑。

李青青的做派类似大户人家的主母。这是褒奖的话。

风氏跟王老头夫妻夸赞道:“娶个好媳妇,能好三代。王浩娶了我妹妹,王家至少能好三代!”

刘氏兴奋的高声道:“是。我浩儿定是前世做尽好事,今生才娶到青青这个好媳妇。”

张氏的目光从王亮落到王志身上,可惜王志已经二十几岁,不然张氏想求李青青送王志去学堂读书。

不知不觉,张氏已经把李青青当成这个家当家作主的人。

王志笑道:“四弟去学堂好好读书,家里的活我来干。”

王亮激动的道:“家里马上要开作坊,活肯定很多。我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干活。我听爹说,以前三哥在学堂读书,夏收是要回家双抢割稻谷。三哥那时还不到十岁,我今年可是十二岁(虚岁)。”

李青青面带微笑。暗道:浩哥给四弟当了好榜样。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