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节(1 / 2)

“书里自有黄金屋。我看过的书几百本,农书也有两本,却不曾有一本书上写有稻田里能养鱼。现在看来,书上写的也不全面。”

“听说,鱼苗刚放进去时,就绣花针那么点,这在稻田的水里养了四个月,就长到一斤多。真是神奇!”

“这么多的鱼,吃什么活下来,还长得这么大?”

“听管农事的几个人说,这些稻田里的鱼是吃虫子长大,鱼肉鲜美的很。”

“那个干瘦的老伯是王家的亲戚,种这些稻田养鱼,十分上心,把所有的稻田都用竹篱笆圈上,防止鱼从稻田里跳到田埂,也怕坏人往稻田里投毒。”

“若非亲眼目睹,实乃相信。”

“这可真是天佑湘城!”

“王爷始终都支持稻田养鱼,真是英明之极!”

有些官员已然忘记当初是如何嘲笑稻田养鱼。

几十个里正则是无比的亢奋、激动,本来见到湘城第一人,无比的敬畏,怯懦的连个屁都不敢,等看到稻田里面能捉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鱼,以后只要他们

跟着稻田养鱼,也同样如此时,便怎么都忍不住了。

他们先是小声议论,而后大声夸赞,直接散开去近处瞧看,最后干脆脱上衣、裤子,直接下到稻田里面帮着一起捉鱼,共享大丰收的喜悦!

昨日赵安就想下稻田捉鱼,今日看到这么多人捉鱼,干脆与民同乐,脱了外衫,只穿着半臂、短裤就下了稻田。

当他的两只脚踩到微黑色的湿湿的泥里时,心情莫明的舒畅。

当他笨手笨脚的抓到一条半尺长的鱼时,压根不嫌弃鱼的腥味,而是欢喜的发自肺腑的大笑。

谁知,乐极生悲,鱼拼命挣扎,他手没有抓稳,鱼从手里滑了下去,然后他又手忙脚乱的去抓,终于双手死死的把这条鱼抓住,激动的跟旁边的湘城刺史问道:“快,给本王瞧瞧,这是什么鱼?”

湘城刺史发上、脸上都有泥点,笑答:“王爷,这是鲫鱼,这种鱼生长得慢,王爷手里的这条算是大的。”

赵安道:“哦,原来这是鲫鱼。本王只在饭桌上吃过它,见过它烹饪后的模样,并不知它活着时是这样。”又跟湘城刺史道:“这条鲫鱼拿回王府做鲫鱼豆腐汤,给王妃吃。王妃想来,我怕日头太晒,没让她来。”

湘城刺史可是知道赵安有多么宠爱马莲这个新王妃,想到自己的后院一群女人,怕赵安不喜自己这般,便道:“王爷,下官能不能把抓到的鱼拿回府给贱内吃?”

安豪迈的道:“准了!哈哈!”还跟众人道:“今日谁捉到鱼,谁就可以拿回家给家人吃。”

这般所有的人捉了鱼,都能带走。

这种赏赐对于家里富贵的官员来说是荣耀,对于众位里正则是实惠!

几个农官怕每亩产鱼的数据出错,赶紧组织人先把鱼上了秤,记下斤量。

所有人风风火火的捉完稻田里的鱼后,又去收割稻谷。

割稻谷可比捉鱼累的多,也没有捉鱼有趣味。

赵安就从地里上田埂了,楚南胜始终陪伴他左右。

等十亩稻田养鱼的稻谷收割完毕,出了一个很是喜人的数据后,赵安就在所有人激动无比的欢呼声中离开,返回湘王府。

同时,最先试行稻田养鱼的王家、李家所有的稻田养鱼进行收割稻谷、捉鱼,统计数据。

王老头、丁升、明天亮、李大林、李二林、冯远等人带着佃农正在埋头捉鱼、割稻谷。

今日,湘王府下令,稻田养鱼的设了两个观摩点,一个在湘城近郊康老头帮王家种的地,一个就是和县红石村王家、李家的地。

和县方圆二十里的里正一律到红石村观摩稻田养鱼大丰收。

红石村的观摩点来的最大的官员是湘城长史、湘王府二总管。

和县的洪县令、和县的守城军队主官是给上面两位官员跑腿干活的。

李大林家。大厅。

康氏、明氏正在听邓氏操着大嗓门无比亢奋激动的叫道:“好多的鱼!多的不得了,竹筐

不够用!我得去借竹筐!”

康氏还没有反应过来,明氏正想提醒邓氏,让孩子们去做这事,邓氏已经一阵风般跑没影了。

第537章鱼卖钱了

康氏跟明氏问道:“大林、二林的稻田养鱼能收多少鱼?”

明氏听明天亮念叨过鱼的产量,道:“听说一亩至少八、九十斤鱼。”

青鱼镇的鱼,哪怕是价钱最便宜的鲢鱼,一斤也得四个铜钱!

一亩稻田养鱼就算产八十斤,都按鲢鱼算,那就是三百二十个铜钱!

这一亩稻田养鱼就能多三钱多的银子!

康氏激动的坐不住了,“那么多鱼呢?那,那,大林和二林能得好几百斤鱼吧?”

明氏哈哈笑道:“能!大哥大嫂有四亩稻田养鱼,我和二林是六亩稻田养鱼,冯远、王月是十二亩稻田养鱼,光是我们这三家就能收两千多斤鱼!”

去年,李大林、李二林各买了二亩良田。

今年年初,李二林与明氏在盖了新房后,得知李青青开始弄稻田养鱼,就赶紧又跟邻村的村民买了四亩符合稻田养鱼的良田,总数就是六亩良田。

李大林、邓氏保守了些,就在红石村里买了两亩,总数是四亩,比李二林、明氏少了两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