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节(1 / 2)

两天后,王家的稻田养鱼丰收统计数据完毕。

又过了几天,马族、郑家、卢家、邓家、王族等所有跟着李青青稻田养鱼的良田都丰收统计数据完毕。

一个刚下完小雨的早晨,空气清新,难得有一丝凉风。

湘王府议事厅传出来许多人放声大笑,而后是震耳欲聋的高呼,“王爷英明!”“王爷千岁千千岁!”

一个时辰后,湘城衙门门前贴出告示,内容分为三部分。

一是首次稻田养鱼大获成功,七千六百七十五亩稻田平均亩产稻谷三百零六斤、鱼九十五斤。

是湘王府马上推广稻田养鱼,想学稻田养鱼的人可以关注各县衙门张贴的告示。

三是湘王府重赏所有参与首次稻田养鱼的人。

王家李氏得赏:金二百两、东珠一盒。

丁升升官职文散官--从六品下通直郎,得赏金十两。

王老头封官文散官--从七品宣义郎,得赏金十两。

明天亮、杨林、曾晃封官文散官—从八品下承务郎,得赏金五两。

马族得赏:赵安亲手题字“忠武之家”金匾一块,金珠两盒,上等丝绸十匹。

郑建英夫妻、卢友功夫妻各得赏:金珠一盒、上等丝绸四匹。

王族得赏:免十年农税、王族子弟参加科考优先录用。

李家、冯家、邓家得赏:免十年农税、金五两。康家赏金三两。

消息还没传到和县,湘王府大总管就已经出现在王家的大厅,他带来了赵安夫妻给李青青的赏金、首饰。

告示里面赏金二百两,实际上给了赏金五百两。多出来的三百两黄金是可以随便用的,也是马莲怕金子太多,给李青青招来绝顶高手偷盗金子。

东珠是前湘王妃的嫁妆,那可是国都皇宫国库里的珍宝,每一颗都价值不菲。

大总管神秘的道:“李神医,请借一步说话。”

李青青请大总管去了偏厅。只有她们二人。

大总管低声道:“王爷说此次您立下大功,待时机成熟,将按吴先生提议册封您。”

李青青心里猜测吴应海要让她当女官。若是

朝中只有她一人当女官,那也太引人注目。

第540章为娘心思

大总管见李青青竟是面无喜色,心道:异人果然是异人。忍不住敬佩的夸赞道:“李神医不为名利,只为百姓,巾帼不让须眉,实乃吾辈楷模。”

年近五十岁的大总管在年龄上都可以当李青青的爹了,却用这般尊敬的语气跟李青青说话。

李青青微笑道:“稻田养鱼,我只是提了一个理念,没有费什么心思力气,他们具体实施的人辛苦受累。”

对于她来说,这话的内容实实在在。

她只是把前世的稻田养鱼的理念拿过来用,没有天天去稻田,甚至都不曾下地插过一根秧苗。

真正辛苦受累的是王老头、丁升、明天亮、康老头等人。

特别是丁升,他是农官,除了驻守王家,统计所有的稻田养鱼的数据,还要巡视各家的稻田养鱼,四个多月,不是在稻田里,就是在去稻田的路上,没有休息一天。

还有王老头、康老头,都是一把年龄,康老头还生着病,都坚持天天去稻田,碰到下雨,还提心吊胆怕雨水太多,导致稻田里的水溢出来,鱼顺着水跑了。

他们除了晒汗水,还在不停的摸索,经常为了能把稻田养鱼弄好,探讨几个时辰。

总而言之,李青青觉得她所做的比王老头、丁升他们差远了。

她很佩服王老头、丁升他们的聪明才智。

这些人只凭着她说的、写的话,就能一次性把稻田养鱼弄成功。

让她更加不敢小看大唐国人。

大总管心道

:我要是有这样的女儿就好了。果然好女儿都是别人家的。夸赞道:“从古到今,都若没有人想到能在稻田里养鱼,您可是第一人!”

李青青见大总管又夸上了,就转移话题,跟大总管打听王浩,得知征南大军屡战屡胜的消息后,心里踏实了些。

她没有多问征南大军的事,毕竟这是军事,不知道哪句话就是机密。

大总管又把话题拉回稻田养鱼,语气有些惋惜的道:“此次林先生参与了稻田养鱼,王爷要赏赐他,却是被林先生婉拒,那告示上面就没有林家。稍后,我还要去红石村看望林先生。关于作坊的事,王妃有话带给林先生。”

李青青想到林河凡一个劲的后悔答应帮马莲销售大米皂的事,心里暗笑。

大总管走后,李青青便把五百两金子、东珠都收起来。

她现在有了长子,以后还会有儿子、女儿,所以很珍贵的东珠留给儿女,就不送给刘氏、张氏、王桔。

她当了娘后,想法有变化了,最好的要留给儿女。这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