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不知道是谁扔出去的手榴弹爆炸了,在那爆炸的闪光下,一群黄色的军装出现在眼前。
“投雷!”
突然之间,在那火光的背景之中闪现出老班长的身影。他的一只胳膊举着,手里抓着的却是陶土手雷。正如同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那样,这种轻而而且不占地方的圆柱形陶土手雷,每个士兵都可以用小挎包装一大堆。
在闪光即将熄灭的时候,几枚手雷从火光里那些雄健背影的手上飞出。
“轰轰……”
陶土手雷的爆炸与过去的手榴弹不同,在连续闪烁的火光里,看到得被炸的东倒西歪的,穿着黄色军装的日本士兵。
“擂,使用擂那些狗.操.的!”
有人埋怨,战争小说里粗口太多。大概这是一种受到过度儒家文化教育的,极度虚伪的人。
战争就是铁与血,就是生命最后的呐喊。粗口,实在是再正常没有的情况。没有粗口的战争,才是一种奇怪的战争,甚至是一种虚伪的战争。
战争里没有什么“高大全”的形象,战争里有的仅仅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和尊严,进行着的最后的,充满了铁与血的呐喊。
—————————————————————————————————————“一起看网首发,请支持正版阅读,支持作者创作”不笑生a群:35761481;邮箱:。
—————————————————————————————————————此刻台儿庄的,被轰塌了的城墙附近,可以用电闪雷鸣来形容。因为那陶土手雷的数量,城头上的士兵们抛下来的手雷,可以用“下雨”来形容。
正如同我们所说的,陶土手雷除过炸药之外,全都是极度廉价的,使用最简陋的手工业就能大批量生产的玩意。因此李宗仁吸取了藤县之战的教训,这一次给台儿庄的守军,配备了大量的陶土手雷。
恰恰,西北军除过那威名赫赫的大刀之外,最喜欢使用的就是盒子炮与手榴弹。他们的突击,往往是身上挂满手榴弹的手枪队。那么现在有了数量充足的陶土手雷,就使守城变得容易了一些。
别看陶土手雷不如普通手榴弹长,但它的装药量一点也不比普通手榴弹小。而且,因为使用了预制碎片技术,这种陶土手雷的杀伤力一点也不比手榴弹小。
事实上,当时中国军队使用长柄手榴弹的原因在于,中国军队极度缺乏火炮。就算是所谓的德械师所装备的火炮数量,也远远达不到标准。根据记载,当时的所谓德械师应该拥有的炮兵团,被降级成了炮营。
目光短浅的人,看不懂这里面的猫溺,更不可能通过现象看到其本质。
这种选择的本质在于,中国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死人并不是一件值得领袖们担心的问题。因此不需要“法治”、“**”、“公正”,反正都是些小小的,堪称“草木之辈”的屁民。
这看起来似乎是发挥“资源优势”,事实上正如我们叙述过的那样。国与民之间的关系就像是“谈恋爱”,单相思毕竟是不能长久的少数。当伟大的委员长,失去了所有的崇敬里,就不得不去台湾一隅。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真实表现!
不知道在后来委员长是不是觉悟了,因为倘若按照他的划分,爱因斯坦这没有官衔的人,算不算“草木之辈”呢?
不管怎么样,反正此刻城头上的,不值钱的陶土手雷像是下雨似的落下来。
根据濑谷支队的司令官濑谷启少将命令,借着黑夜靠近的日本士兵,面对城头上雨点似的手榴弹有点一筹莫展。
黑夜成了城头上的那些中国士兵的最好掩护,当手雷像是不要钱的石头那样扔下来的时候,强悍如同鬼子兵一样的步兵们,依然抬着能够抢救的伤号,从火线上退了下去。
因为扔手雷的中国兵,在黑夜下看不到。手雷的袭击,也不知道来自于哪个方向。机枪火力支援不知道该向哪儿打,掷弹筒也不知道该向哪儿轰。鬼子兵也不傻子,面对这样的情况想登上突破口,那是毫无意义的送死。
他们需要的是照明弹,需要的是炮火的支援。
“哗……”
天空里的照明弹如同打开了一盏灯,战场瞬间就出现在了城头上中国守军的眼里。城头上,横七竖八的倒着一些穿着土黄色军装的尸体。从颜色的差异上,能够轻易分清哪些是来攻的鬼子,哪些是战死的中国士兵。
在这个时候,老兵班长再度喊叫起来。
“开炮了,鬼子要开炮了!”
在抗日战争时期,火炮的准确度相当低。尽管攻城的日本军队使用了从57毫米坦克炮一直到150毫米的重炮,台儿庄的城墙依然在这暗红色的烟雾里挺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