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壮阔规划(2 / 2)

明末之虎 遥远之矢 2907 字 2023-11-12

李啸规定,这些分得田土的人家,和赤凤卫一样,从今年开始,一亩地收一斗粮,一年收夏秋两次,以实物交纳,不用折成银子,而到了后年,则一亩地收二斗粮,一年收两次。自此以后,永为定例,再不增加粮税。

由于现在已过了冬小麦的耕作时节,李啸安排百姓优先种植成长期短的粟子,以便待粟子成熟后,便可立刻开始种植高梁。

至于农具和小麦种子,由李啸统一从兖州及临近县城买好,然后平价售予每户家庭。

至此,整个单县地方,所有的田地与工业,皆已安排完毕,当地百姓与招来的流民基本上都妥善安置,还有极少数流民,则被城外的各类商铺招为伙计,也算是解决了就业问题。

不过,李啸对于单县的现状,仍不满足。

因为据陈子龙等人下乡核查的结果,整个单县还有近十五万亩荒地,因为土地瘠薄难种粮食,故没有开发出来。

李啸打算,如赤凤卫一样,把这些荒地改良成桑田,以尽可能将单县的土地利用最大化。

他想得很清楚,如果再把这十五万亩桑田开发出来,将会再给自已带来多么可观的效益。

按蚕桑课课长郑如宝的说法,这些改良后的桑田,一亩约可产桑叶1000斤左右,可缫丝5至6斤,每年能产出75万斤生丝,加上赤凤卫的3万亩桑田,每年共能产出90万斤生丝,如果卖到国内,每年可获54万两银子,若是卖到海外,则至少可获得120万两银子!

这是一笔惊人的财富,李啸要把这笔利润牢牢掌握在手中。

接下来,李啸开始安排赤凤卫的工业生产。

现在赤凤卫已全部修建完毕,一座周长12里,全城包青砖,护城河,瓮城,堡楼、角楼、女墙、马道、雉堞之类防守设施皆已周全的城池,东临北马河,北近龙口湾,凭河扼海,端的一座雄峻宏大的新城!

城中的分区规划,也完全按李啸的要求,将城中分为六个区,依其位置,分别命名为东北区,东区、东南区,西南区、西区、西北区。具体规划如下:

东区为平民区,大片的平民住宅已修好,原有的赤凤堡内居民,皆从内城迁出,搬到新房之中,那些来到赤凤城的流民,李啸也和铁龙城一样,让他们提前入住,并规定以后用工钱支付房费。东区之中,建好了公共澡堂,水井、医馆以及学堂之类建筑,方便居民百姓生活。

西区为富人区,修建诸如戏台,庙宇,会所、小型花园等建筑,以吸引有钱富户在处在购买宅地,长期安居。不过因为赤凤城尚是新建,目前只了寥寥几户黄县或招远县的财主们,在此买地自建了豪宅。

东南区,则是大型集贸市场所在地,象丝绸、茶叶、陶瓷、酒类等各种南货北物,皆可在此交易。因为刚刚成立,现在亦是只有寥寥数家在此开业。

西南区,则因其紧临西区富人区及东南区大型交易市场之故,被李啸建成了大型消费中心,准备由商家自行买地,在这里修建各类店铺,酒楼、商肆,会馆之类场所,以供城中百姓与南来北往的富户商人消费休憩。

西北区,为李啸设立的自家专业仓库区,用于贮存粮食、铁器、羊毛呢绒等我军出产的各类物品,由于目前李啸军还无甚出产,此处修好的大批仓库还处于空置状态。

东北区则设为李啸军生产产品的专用交易地带,诸如各类铁器、羊毛布匹等物品,皆在此地交易,另外,四轮马车制作行,亦从原赤凤堡移建于此。

而现在赤凤城的内城,则全部改为赤凤总军营与一众官署所在地。

看着崭新而充满生气的赤凤城,李啸心下十分激动。

也许,再过几年,这座靠近优良港湾龙口湾的赤凤城,将成为山东第一的商贸中心,以及最为繁荣的海外贸易城市。

这种改变历史,亲手创造一个繁华城市的感觉,真好。

到现在为止,赤凤卫中,尚有去年从宣府镇过来的一万五千余名流民需要安排。

这些流民中,壮男约有七千多人,壮妇约有五千多人,其余皆为老弱。

这些流民中,其中已有五百多人,已被吸收为赤凤城各类新成的的店铺商行的伙计,其余各人,李啸开始将他们分派到其他地方去。

现在盐厂扩建工作已全部完成,总共开辟了一千亩盐田的海盐厂,由盐场作头薛大富负责,招了男工1500人,女工500人,男工晒盐,翻盐,装运,女工则专管分袋包装之类工作。

四轮马车行,则招收了300名男工和100名女工进去工作。

现在招远的金翅岭金矿,已初步搭建完成,并规划了矿洞,李啸任命当日投降的马棠为负责人,除了500多名匪徒被当成苦力劳改外,李啸为了扩大黄金产量,又将500名流民男工招入其中。

李啸并不满足于只在这一地开采金矿,毕竟他与那招远县令赵云功已谈妥,现在招远县境内,各偏僻山区,皆由李啸军驻扎管理,李啸打算,再在这些地方堪探,也许,能发现更多的金矿蕴藏点,也可解决更多的流民就业。

余下的流民,被李啸安排至农业场所。

现在赤凤卫5万亩重度盐碱地,其中两万亩,已改成了军马场养殖场,在场中种植苜蓿及牧草,放养李啸军暂时无用的多余战马,共招收了男工200人。

另外3万多亩,则改成的经济作物种植场,则按与农田一样,按户数承包,李啸规定,每户承包60亩,共有500户,共有2200多人被安排下去。

对于这些承包户,李啸决定,因于盐碱地刚刚改良,还是过于瘠薄,李啸决定,二年之内,不收任何税赋,所有产出归种植户自有。从第三年开始征税,按一年只征一次,每亩只征收1斗经济作物。

这是李啸考虑到这些土地产出微薄所做的决定,毕竟能把这些原本无用的土地,来安置这些流民的话,便是好事一件,李啸并不指望靠这样的经济作物种植场,能获得多少利润与收益。

接下来,则是赤凤卫已改良好的三万亩桑田的分配,李啸决定,按户承包,优先安排那些改良盐碱地,开辟出可种植桑田的河南百姓,在安排完后,再安排宣镇的流民,一户承包30亩,在产出蚕茧后,第一年每亩交蚕茧10斤为税金,从第二年开始,则每亩交15斤,从此永为定例,不再加税。其余产出的蚕茧,则由蚕桑课统一按市价收购。而桑树所产的桑葚,则留给桑蚕户自已食用。

这样总共有1000户人家,成为了赤凤卫的桑户,又有4000多人得到安排。

接下来,李啸打算兴建龙口湾港口。

李啸相信,龙口湾建成后,将对赤凤城的对外贸易帮助极大。也许,那种舻艏千艘,云集港口的贸易盛况,将在自已手下,得以实现。

还有剩下三千多流民壮男,二千多壮妇未有安排,

李啸为了节约成本,决定修建港口的建筑材料,尽量从蹲犬山中的砖厂、石灰厂、采石场中购买使用,为了扩大产量,他又安排了700名男工和300名女工过去,分别加入各个厂子中。

余下的总共4000多人的劳力,李啸则安排他们和常大利等工匠一起,修建龙口湾港口以及龙口湾与赤凤城相连的官道。

这些人如果把龙口湾修建完工后,也不必担心失业问题。因为他们自然可以成为码头工人,也可以成为以后入驻赤凤城的各大商家的伙计,也样一来,就业问题算是基本解决了。

在把所有的流民都安置完毕后,李啸长吁了一口气,心头有种说不出的轻松感。

现在的他,有种越来越清晰的感觉。

那就是,在不久的将来,自已奋发的时代,就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