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但是相对、相对那时来说,我自己都觉得自己不错诶,连班主任看了都这样夸我,谓称、敬语、落款、日期和格式都很正确,内容有深度,比喻恰当得体那时他还说我很有文采,实属小荷才露尖尖角,唯一缺点就是了字太多了
当然啦,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都是在上课间杜撰情书时被他逮到受教到的,那时他那样说,我信以为真,便将信夹在你借给我的课本里。
那时的心情是记得的,微微有些忐忑,也有点羞涩,但无法掩饰的,是心里对你的期待。
想到那情信,简皓眉头锁得越发紧蹙,越发不堪回首,暴雨依旧如注,早打的满院子植被七零八落,沦陷从前的光景间,皓哥已是把屋檐下各物收拾妥当,看着身旁俩位鬼妻听得如痴如醉,他索性就靠着摇椅观宏雨继续思伊人。
4。
围绕你我不痛不痒的距离打转的那年,分班的大潮不期而至。
初中二年级,我们那会儿最流行的就是分班评级,学校明是为了备战一年后随之而来的中考,实际则是为了学校的声誉,分班的制度便是这样产生的。
所谓分班,无非就是遵循古训“物以类聚”之理,把各班的好学生汇拢,编成一个班,美名曰:好班,又称之为快班;而后剩下那些学习成绩不好、“所以”品行也糟糕的学生则编成另一个班,称之平行班,又叫慢班。
明是差班,竟也可如此惺惺作态形容,人可按三六九等来划分,这道理难道不就是学校这样手把手赐教的么那时令我记忆深刻的是这样一句话:宁做凤尾,不屑鸡头。
深刻是因所有人都在说,老师、父母、同学包括好友。周遭的人似乎都进入一种几近病态的状态,实让我感到匪夷所思。
当年虽参不透这些背后的真相,但是看为人师表们的表现就有些朦朦胧胧明白,分配到带领好班的诸位,气宇轩昂,显得不可一世;而分配到带领平行差班的诸位,完全是愁眉苦脸,一脸愁云惨淡之像。
不过这也无所谓,那是他们之间的战争,与我完全没有干系,分在哪里、快慢与否,对我来说都无足轻重,反正分班的标准只看考试分数,所谓德、智、体、美、劳其他皆为附属品,分与不分、分在哪里,不一样上学
唯一失落的,便是你我终究在分班的激流中走散。
我因偏科过分严重的原因留在了差班,品学兼优的你,理所当然进了好班,教室与教室之间仅一墙相隔,这咫尺的距离,我却倍感天涯。
如果在风烛残年里的某一天某个孤独的夜晚我会为当初没有好好学习而懊悔的话,也只有这一个原因了吧。
“后来呢”曼陀罗一听简皓当初读书居然被分到了差班,顿时有些错愕,从他这一路过来的表现上看,这人完全不像是个差生,不过她毕竟身死于明代,对后世这些东西不了解,分数并不能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