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1 / 2)

农家童养媳 湘妃竹 2108 字 2023-11-13

白小菀细细声开口,“我想,呃……,自己一个人过。希望谢家把银子折算成实物,米面按月提供,布匹按季给,我单独住家过日子就行了。”

她心里门儿清。

胡婶子眼里只有钱,又好吃懒做,在一起搭伙过日子肯定不靠谱,早晚变成穷光蛋。可是跟着谢家也不合适,她初来乍到,对周围的人还一无所知,和谢家的人相处肯定容易露馅儿。再说,和一大家子人相处可不容易,更别说寄人篱下了。

最好还是自己一个人过。

但她现在只是十岁的小姑娘,银子带在身边不安全,粮食多了也担心被偷。所以,不如让谢家按月供粮,按季供布,衣食住行才能更有保证。

“你自己一个人过?”谢君谦很是意外。

周围的人亦是惊讶的很,纷纷议论。

“这丫头倒是胆子大!”

“不过也是心里有算计的,跟着谁过,都不如跟着自己过自在,没人管呐。要是谢家能够按时供米供布,往后可是衣食无忧的日子啊。”

“就是,她一个小丫头能吃多少?三十两银子,按粮食和布匹给,一年顶多五百钱,吃个十年,也才五两。等她二十岁,怎么着也该嫁人了,还能剩下二十五两做嫁妆呢。”

“啧啧,这丫头娶回去不吃亏啊。”

胡婶子则傻了眼。

她没想到,往常闷葫芦一样的白家丫头,忽然变得这么有主意了。

周围村民议论纷纷,一直说,一直八卦,说到白小菀以后嫁人上头去了。都说白小菀长得不错,又没爹娘兄弟姐妹拖累,还自带巨款嫁妆,将来谁娶了谁有福气。热闹中,已然有村妇跟白小菀套起近乎来。

“小菀啊,可怜的孩子。”

“小菀,我家铁牛平时最喜欢跟你玩儿了。”

白小菀不由一阵头疼。

因嫌周围的大婶大娘吵得慌,本来落水身体也虚,干脆捂着头喊道:“哎呀!我头疼,疼……,呜呜呜,爹、娘,你们怎么都丢下我不管了。”

她哭起了爹娘,村妇们都不好意思再东拉西扯,齐刷刷住了嘴。

谢君谦看着眼前的哭泣小姑娘,闪过一丝担心,最后问道:“你真的不去谢家?非要一个人孤零零的过活?想好了,将来可别反悔。”

白小菀止住哭声,摇摇头,“不了,我就想住在自己家里。”灵机一动,还给自己想了一个完美借口,“我爹死了,做女儿的理应为他供奉牌位,在家中守孝三年。”

说到孝字上头,谢君谦反倒不好再多劝阻。

因此点头,“行,就依你。今儿的医药费谢家来出,至于米面和布匹,我这就回去给你取过来,先拿一个月的。”

白小菀感激道:“多谢,麻烦你了。”

“嗯。”谢君谦转身离去。

胡婶子在旁边看傻了眼,追上去喊道:“我的二百钱呢!”

谢君谦头也不回,道了一句,“等着。”

果然他去了没多会儿,又回来,并且还跟来了一个中年妇人。人群里有人轻声议论,“是那镇上嫁过来的宁氏,守谦他娘。”

“瞧瞧,那气派就是和乡下人不一样。”

胡婶子撇了撇嘴,“有啥不一样?还不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语气里,隐隐透出一些比不过人的酸意。

谢君谦进了门,先给了胡婶子二百个大钱,然后把米面给了白小菀,说道:“布匹还得镇上现扯,过几天赶集就让家里人去买布,一准儿给你送来。”

白小菀甜甜笑道:“好,不急。”

宁氏在旁边看着她,上下打量,微红了眼圈儿,“可怜见的,小小年纪就死了爹,娘也跑了。”转头看向谢君谦,“当年你爹病故,丢下我们几个少了顶梁柱,日子多难熬,何况她孤孤单单一个小姑娘?”

谢君谦回道:“我劝过她去谢家,她不去。”

宁氏擦了擦眼泪,转头看向白小菀,柔声道:“小菀啊,你想为爹守孝是应该的。可是你年纪还小,怎么能单门独户的过日子?万一有事儿,岂不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不如这样,等给你爹守完七七四十九天,还是搬来谢家住罢。”

白小菀坚持道:“我想自己一个人过。”

宁氏仍旧担心她,劝道:“我只得两个儿子,没有闺女,守谦他爹又不在了,所以我这辈子都不可能有闺女了。你跟着我,不敢说当成亲闺女一样对待,至少不比侄女外甥女差。傻丫头,听话,还是跟我去谢家更安稳。”

白小菀摇摇头,“多谢宁大婶子的好意,我心领了。”

“可是你……”宁氏仍旧不肯放弃。

“娘。”谢君谦皱眉,“我都说了,这小丫头性子固执的很,不肯去谢家的,你就不用跟她浪费口舌了。倒是害得你白走一趟,怪累的,不如先回去吧。”

宁氏无奈摇摇头,“也罢。”目光柔和慈爱的看向白小菀,“你现在伤心难解,有些想不开也是难免的。等你回头觉得自己一个人孤单,想来谢家,再过来找我便是了。”

她说话的时候,眼神里透出于关怀担心之意,让人心生好感。

白小菀也不好拒绝太狠,客套道:“多谢宁大婶子,回头我若是有需忙的地方,再去谢家找你,现在还是先给我爹守孝吧。”

宁氏点了点头,赞许她,“为父守孝是人伦大礼,你有志气,是一个难得的好姑娘。”

白小菀见她说话举止都很大方,气度从容,很有几分大家闺秀的风范,与寻常村姑完全不同,心下不免奇怪。

后来才知道,宁氏原本出自,祖上做过大官,只是后来家族犯事没落了。宁氏的弟弟因为家族牵连,不能做官,所以在镇上开了一家学馆。谢君谦一直跟着宁大舅打理学馆,后来又中了秀才,故而一身读书人气质。

“娘。”谢君谦搀扶着宁氏,关怀道:“我先送你回家,然后再回镇上去。”

“嗯,我们走。”宁氏点点头,转身出去。

胡婶子还满脸的不死心样子,凑上去道:“守谦他娘,你不如劝劝这实心眼的丫头,回头住在我家多好,就隔了几步路。你们谢家人口众多,家大业大,肯定没有我们小门小户方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