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巫师的印象很早了。那时我也就是十几岁,我邻居家有个婶婶,有一天夜里起夜,农村的厕所都是在室外的,她解完手,突然栽倒在茅房里,口吐白沫,神志不清,从此便疯癫起来。村里有人说她中了邪,也有人说是恶鬼缠身,于是请了当地一个很有名的神嬷嬷来。那神嬷嬷作了一回法,我是亲眼见到的。她先在堂屋里烧了一把香,然后用红布缠头,手执一柄木剑,木剑用鸡血浸了,再将火纸点着,用木剑挑着,在屋里一番乱舞,口里忽唱忽喊,眼睛忽瞪忽闭,作了一小时,累得精疲力竭,最后端过一碗清水,念了道咒语,叫那婶婶喝了说:“三日内必然会灵魂归窍。”
过了三天,邻居婶婶果然“咕嘟”一声吐了一口黑痰,打了个冷战,如大梦方醒一样恢复如常。
这件事震动了我们整个村子,后来那一带村民,有病也不去卫生所,全找神嬷嬷看,有治好的,也有治坏的,好了自然是神嬷嬷的功劳,坏了的只怪自己的造化。直到后来,神嬷嬷的名声越叫越叫响,引起了政府部门的注意,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击封建迷信的活动,那神嬷嬷从此才销声匿迹。
神嬷嬷是不敢公开出来降妖捉怪了,但她通过几个老婆婆传出话来,说我们东山上的庙里有一位山神,凡是家里有病人的,可逢初一、十五去烧香求保佑,只要虔诚,百求百应。
东山上原来有庙不假,可是因为破四就拆了,神嬷嬷说庙拆了神还没走,仍然可以供。那一段时间,每到初一、十五,总有人在半夜里偷偷去山上烧香。尤其是大年初一凌晨,烧香的人拖儿带女,点着火把灯笼,抬着供品成群结队去山上求神保佑。村里镇上都心知肚明,可是众怒难犯,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烧香求神的行为说成是庙会,慢慢地那儿真就成了一年一度的盛会集结地。
直到几年后,洋教渐渐兴起,村里有了耶稣教堂,信耶和华的多起来,山上的庙会才逐渐衰落。
我母亲就曾经是那浩荡的烧香队伍里的一员,后来她也信了耶稣。我那时对此的唯一感觉就是可笑,连农村的老太太们都崇洋媚外,还不可笑吗?当时有一位老学究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什么叫迷信?这才叫迷信,人只有内心空虚茫然才会产生迷信,从对一种信仰的迷信到对另一种信仰的迷信的转变,可以看出,只要不能对一种信仰坚持到底,就不能称之为迷信。”
我对村人的信仰没什么兴趣,我感兴趣的是那个神嬷嬷的驱邪法术。为此我在上高中时就请教过一位科学人士,他当然对驱邪说嗤之以鼻,他的解释是,那个邻居婶婶只是中风,后来又被神嬷嬷装神弄鬼一番惊吓,自己恢复了,至于为何会正好在三天之内病好,那也全是误打误撞。
就当时来说,对神鬼巫术都是众口一词称之为封建迷信,科学的认定论据也很多,没有人敢大逆不道站出来替迷信的东西申辩,由不得我不信。
但是,自从我认识了肖衍四,对《易经》有了更深的领悟之后,我渐渐明白,科学对迷信的论据是多么的无力和牵强,比如,美国就一直有科学家试图用实验来解释鬼神这一现象。他们拿濒死的人做实验,很多濒死的人在弥留之际都可以看到自己的灵魂脱离肉体而去,然后又通过自己的灵魂看到自己的肉体躺在冰冷的床上。当然这一实验并不能证明世上就一定存在鬼神。
《易经》的象学,其实是可以解释鬼和神这类事物的,鬼和神是人心里的敬畏,人该崇敬什么,该畏惧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摒弃什么,只用抽象的名词来指导人的行为是枯燥的,只有造出一种具象的形象出来,才可以生动地教化人。我想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制造出鬼神的初衷。
可是既然是古人制造出的一种形象,那为何又会有巫术的驱邪降妖一说呢?巫术到底是一种什么原理呢?
《黄帝内经》里有更好的解释:“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凡懂得人是和自然相通者就会明白,生命的根本在于阴阳。在天地之间,宇宙之内,无论是九州之地,还是人的九窍五内十二节,都与自然之气相通。天地阴阳平衡可使五行不乱,五行顺才会促使阴阳和气。如果经常违背阴阳变化的规律,那么邪气就会乘虚而入伤害人体,所以说阴阳是生命之本。
因为人和自然是和谐共存的,只有自然界的阴阳清净顺畅,人才会相应地心平气和,顺应这个道理,阳气就固密。即使有淫风之气,也对人造不成伤害。这就是遵守自然规律的道理。只有聪明人才能够传接天地之气,谨守天时,懂得顺应规律。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在内则使九窍不通,在外则使肌肉萎缩,致使自我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