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攻敌利器(1 / 1)

汉秋蝶 西城的风 1563 字 3个月前

我和墨凡两个人试着一左一右摇臂上弦,弦拉满后随着摇臂继续旋转,挂在摇臂上的弓弦被弩箭发射轨道尾部两侧的柱点阻拦从摇臂上滑落,拉满的弓弦就能把发射轨道上的弩箭发射出去。等到连弩上的箭盒和几十支弩箭做好以后,我和墨凡以及工匠把重量达五六十斤的连弩抬到了渭水河边试验。

第一支箭顺利的射了出去,紧接着是第二支,第三支,第五支弩箭射出后,第六次只听到了空弦的声音不见弩箭发出,经过检查发现第六支弩箭有点变形,卡在箭盒中没有顺利的下落到连弩上的发射轨道,把这支变形的弩箭拿出后,剩下的几十支箭一鼓作气的都射了出去。发射的速度没有预想的那么快,一分钟最多能射出三十多支。不过射程着实不近,足有一千多步,六百多米,我们试射的时候向上加了十五度的仰角,如果加大仰角到四十度,估计能射一千米左右。

墨凡长出了一口气,说道:“单从距离上看已经达到了床弩的射程,弩机的重量只有床弩的十之一二,看来你的办法完全可行”。

“这只是第一步”,我点了点头说道:“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箭盒内部形状要与铁质箭头相吻合,其次箭杆的粗细应该与铁箭头的厚度保持一致,确保弩箭在箭盒中呈现出平稳下落的状态,第三制造出来的连弩要统一规格,同时计算仰角与射程的关系,找到最大射程的仰角,这样在对战时可以根据敌人的距离调整仰角,追求最佳的效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箭头、箭杆要统一大小、统一尺寸,笔直没有弯曲,这样不仅容易射中目标,还不易卡在箭盒中影响发射的速度”。

负责这项工作的工匠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我的意思。于是我们把找回来的弩箭重新装入箭盒又试了几次,效果令人满意才抬着连弩回到了工坊。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墨家工坊已经开始批量生产纸张,并且在许多地方开始推广纸张。

看到工匠们抬的连弩兴冲冲的往回走,我和墨凡跟在后面,连弩的初步成功,墨凡并没有感到兴奋,就问他在想什么?

“连弩可以作为防守和进攻的利器,但是无法攻破敌人的城垒,墨枫传回消息说谷水流域的匈奴部族已经在那里修建了数座城垒,虽然不像大汉城池那样拥有完善的城市防御体系,但是想要攻克也非易事。安远虽有地利的优势,但是空间有限,一旦需要拓展的空间只能向西越过山岭,必须攻破这些城垒,才能从匈奴部族手中抢回这些地盘,我们不可能有数量庞大的军队攻城,得有解决办法”。

我点了点头,说道:“任何时候攻破城池都是决定战争最终胜负的关键,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匈奴精于骑射,弓箭又是守城利器,强攻这些城垒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需要事先想好对策”。

其实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不难解决,墨霏讲过董偃被禽婋施以宫刑以后,她怕长安城中的十几位墨者受到牵连,曾在长安洛城门外五里的渭河岸边燃放墨柳留给她的一支通知墨者撤离的冲天雷。无论是射高,还是空中爆炸的威力都比大汉时期的火药强得多,虽然还不能叫作炸药,但威力已经不能小觑。那是墨家才有的东西,只是我不敢确定要不要告诉墨凡可以用制作冲天雷的材料制造攻城的利器。史书记录一千年以后,大宋才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款用火药制造的武器蒺藜火球,用陶瓷制作成蒺藜形状,中间装有火药和铁块以及引线,上连一根绳子,使用时点燃引线把蒺藜火球象链球一样抡起来扔向敌方,利用火球爆炸后的铁块及表面的陶瓷蒺藜杀伤敌人。当然这个东西用来攻城不太现实。最有效的武器是火铳式的利器,大炮和枪支的鼻祖。如果把火铳和火炮的思路告诉墨凡,意味着火器的使用就要提前一千多年,而且一出世便是具有现代武器特点的火器。

“想什么呢?”我半天没有说话,墨凡问道。

“我在考虑你提出的问题”,我回答道:“安远城不成规模不会有人在意,匈奴最多过来抢点东西,抢不到也无所谓,大汉也不会为了几万人的一个地方劳师袭远。但是安远城一旦做大做强,对谷水流域的匈奴而言如鲠在喉,必欲除之而后快,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大汉朝廷也不会坐视不理,单纯防守,守得了一时,守不了一世,所以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但是安远不可能马上解决进攻能力匮乏的问题,即使解决也非一日之功,万一安远守不住,所有的努力和试验都将化为泡影。所以,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看似是以后的事情,其实已经迫在眉睫,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无法明说我在犹豫什么?现代火器技术不比造纸,造纸技术在大汉已经出现,只不过我让造纸技术的升级加快了几步,算不上修改了历史进程。虽然秦帝国时期,炼丹的方士就用硝石、琉磺为主要原料炼制丹药,结果发生了爆炸从而出现了最早的火药配方,墨家的冲天雷所使用的火药已是进步迭代了几代的火药配方,有了性质稳定的火药,再把火器的制造思路告诉墨凡,以墨家工坊的能力,用不了几个月,具有现代火器特点的火器就会问世。人类的文明史上,现代火器的出现是划时代的革命,标志着人类冷兵器时代的结束。稍有不慎就可能让火器时代提前一千年到来,对华夏历史以及世界历史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影响。

兹事体大,我不敢贸然做出决定,于是就把这个想法暂时收了起来。而把先前说了一嘴的军队职业化的想法重新提了起来,军队职业化不是近现代社会的专利,封建社会也有职业军人,把这个想法告诉墨凡,不会有心理压力。于是我把自己对军队职业化的想法告诉了墨凡。

墨凡稍一思索,概括了我的想法,说道:“我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把当兵打仗作为一种职业或者你所说的谋生手段,包括军队中的将军、校尉和士兵都是一种工作,想方设法提高战斗力,并且在战争来临的时候能打胜仗的工作”。

“就是这个意思”,我点了点头,说道:“职业化不同于当兵吃皇粮的传统思想,而是可以养家糊口的差使,因此在推进军队职业化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点就是让人相信当兵可以养家糊口。打个比方丈夫做了职业军人,其收入可以抚养妻儿老小,这样一旦战争来临,军人不会有后顾之忧才愿意拼死一战。所以职业化首先要建立军队的收入体系,比如普通士兵一个月的收入是多少,领兵五十的屯长、五百的曲长,营长、校尉和将军等工作的收入又是多少。军人的收入应该分为两个部分,和平时期的基本收入,战争时期的战争津贴。当然还得考虑官兵为国捐躯后对其家属的抚恤制度等等。总而言之,军队职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军队的使命就是为国家、民族准备战斗或参加战斗”。

墨凡沉吟片刻说道:“以雍城为例,人均月生活费用40钱左右,一户按一对夫妻两个子女计算,丈夫成为职业军人,就得挣到养活其他三口人的钱粮,也就是说士兵月收入应该不低于120钱,折合谷物四石。如果建立一支5000人的军队,每年支付给士兵的报酬就得720万钱,折合谷物24万石。这还不算5000名士兵的日常开销,以及军队训练的消耗,保守估计这部分开支应该是士兵报酬的2倍,这样算起来一支5000人的军队一年的开支折合谷物高达72万石。一汉亩可产谷物200汉斤,生产这些谷物需要耕种20万汉亩的土地,开支太大了”。

我摇了摇头,说道:“帐不能这么算,以打仗为职业的军队不能以五千人为一个单位,而应该以500人为一个单位,以你的计算标准,只需要2万汉亩的土地就能负担500人的职业军队。如果耕种土地都采用新的种子,可能仅仅需要五六千汉亩土地就能负担500名的职业军人的军队。就拿即将建设的安远城来说,支撑一支500人的职业军队不成问题。况且”,我想了想接着说道:“况且我们还可以将流落到安远的无地单身流民组织起来,做预备役,参与日常军事训练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报酬,农忙时节负责垦种土地或放牧牛羊,这样不仅能有效的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还能为军队储备职业军人。预备役不同于常备军,生产和备战两不误,一旦战事吃紧,经过短期强化训练就能达到职业军人的素养。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

墨凡一听兴奋的拍了拍大腿,说道:“这个主意好,回去我把这些想法整理出来,派人送到安远,让墨枫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