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武不对付。建德年间,朝廷已有分庭抗礼之势,分为两党——以武国公上官仪为首的武党,内阁首辅余中钦为首的文党。
两党虽大权在握,却相互牵制,使得朝中局面尚算稳定。
至于安定侯为首的一脉名门世家,虽说身份尊贵,却并无实权。不过,手中虽无甚权利,安定侯的谏言在皇帝心中也还有几分份量。
两党斗争激烈,安定侯为明哲保身而置身事外,已不插手朝政多年。
可晏良此事实在是触怒了他——女儿已去,晏良已算不得他的姑爷,实无情面。于是乎,安定侯一道弹劾他的折子送到了皇上跟前。
晏府内宅的事,侯府无法插手。可他的仕途,晏良在朝廷中怎么走,能走到哪里,那不过是安定侯一句话的事情。
这也是为何十年后,晏良还只是个小小侍郎的原因。
安定侯府上下一条心,老侯爷视晏良及其子为眼中钉,连带着他的儿子,以及和晏渠山同一辈的,他的嫡亲孙子,也将晏渠山看作肉中刺。
事到如今,晏良也知道自己在无甚么锦绣仕途可走,懊悔之余,也只能将期望都放在晏渠山身上,望子成龙。
考取举人前,名门子弟只能到了年纪才能入国子监研学。在此之前,京中贵子上得都是某一品文官府内的私塾。
晏良托了不少关系,送去不少奇珍异宝,才将晏渠山送了进去。
这本是一件好事,偏偏那安定侯府与晏渠山同年的小世子也在那里头上课,且与那文官家的小公子,关系十分要好。
晏渠山这下可算是掉入了龙潭虎穴。上学的第一天,便频频遭受冷嘲热讽,他是贱.籍所出的消息,也早被小世子传遍了。这里头上学的,哪一个不是高门嫡出,自诩清高,谁也不肯同晏渠山讲话。
再说这安定侯府小世子,名为薛恭文。
本是取的谦逊之意,偏偏在侯府中宠成了个无法无天的性子,是个混不吝的。他带人晾着晏渠山后,见这贱.婢生的还是一副清高模样,十分厌恶,因此变本加厉。
作好的文章被扯的稀烂,老朽的夫子两耳不闻窗外事,只以为晏渠山顽劣——
戒尺一下下地落在身上,每一下都是用了十成十的力,晏渠山被打的皮开肉绽也不敢吭声。
他越是忍耐,薛恭文之流越是得寸进尺,日日都是衣冠楚楚地去,丧家犬一般地回来。晏良看在眼里,却也无法,只能不冷不热地慰抚他:“你且忍忍,考中就好了,考中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