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苏轼:“诸位雅士,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诗,本是心灵之镜,映照的不仅是山川之形,更是人心之境。
李白之诗,如长江之水,奔腾不息,豪情万丈;杜甫之诗,似黄河之土,深沉厚重,忧国忧民。
而我苏轼,或许正如那江上之月,时而映照豪情,时而体恤民生,人生如梦,诗酒趁年华。
吾辈当以诗会友,以友辅仁,何必争个高下?
诗之妙处,正在于其无尽的意蕴,正如那江水东流,永无止息。”
秦·始皇·嬴政“诗者,情之发也,然须合于道,利于治。
李、杜之诗,虽才情横溢,然多有哀怨愤懑,非安邦定国之音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徒显其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尽是民不聊生之诉。
朕统六合同风,岂容此等乱心之作惑众?
当以法度为先,以一统为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非一己之乐,乃天下之福也。
诗文应歌功颂德,励精图治,而非纵情山水,忧思人间。”
春秋·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李杜之诗,虽风格各异,然皆能发人之善心,启迪智慧。
李白之作,如‘飞流直下三千尺’,展现天地之壮美,启迪人心向自然。
杜甫之诗,如‘国破山河在’,反映社会现实,激发人之仁爱与责任感。
二者皆能引人深思,符合儒家‘文以载道’之教。”
唐·太宗·李世民:“二者诗歌,一则壮志盈怀,一则心怀天下,皆为后世帝王治国理政之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