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淝水之战,谢家于国有大功。谢安、谢玄叔侄二人,一个江左风流宰相,一个孤军纵横淮肥——
及至破秦,替晋室打出数十年偏安太平,两叔侄相继隐退。
二人云隐之后,谢安之子谢琰承袭了谢氏家主之位,谢家依旧人才辈出:
谢氏子弟不但出将入相,人人纡青拖紫,说不尽功名富贵——
老谢琰且在多方下注,把三十余位近枝、远孽的子侄,通通安插进不同势力间的萝卜坑中:
刘牢之的北府参军、司马休之的历阳偏将,甚至是在那西军乱贼桓玄的帷幄里、草拟了反叛檄文的大胆逆僚,那也是他谢家的后生笔杆子。
亲戚缠着亲戚,关系绑着关系;此次西征讨桓,不管折在哪边儿,到底也崴不了他老谢的四条马腿。
这帮谢家崽子里,最能打的,顶属谢景山。
谢景衡、谢景山,嫡亲哥俩儿是谢家的远方子侄。
乃兄胳膊细了点儿,拎笔不拎刀,动嘴少动手;景山却打小勇武,生来是能动手那便绝不叭叭。
谢氏家主从前经略会稽郡,山越之间多有蛮族聚众而居,时附时叛——
景山十三岁就入了东军,那是上面下面都没长毛的年纪。从军至今,这谢景山每战必前,死在他刀下的战骨,足以筑成一座不小的京观。
行伍十年,谢家小子,威震南朝,是大晋军界广为公认的杀人机器。那前儿没有花拳绣腿的跆拳道课外班,也没有操练寸拳所用的石膏砖头和脆皮钢管:
古代的高手不在乎两个职业,一个是长年杀人不死的专职死士,另一个是长年征战不死的职业军人。
如今兵临石阳城下,檀道济很是头疼。
头疼的不是他谢景山能打。
头疼的是,谢景山自从得了白直右军南下的动向,在短短一天之内,持以主御客之势,火速坚壁清野。
汉南的粮道被向弥切断了,谢家的嚼谷本来就不多。眼瞅檀道济大兵压境,谢景山当机立断,因粮于石阳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