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的一生可谓充满传奇色彩。他在学术道路上的执着追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郑玄在被禁锢期间,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经文注释中。他先后完成了《周礼》《礼记》《仪礼》等书的注释工作,并撰写了《六艺论》《答临孝存<周礼>难》等论着。这段时间,他的学术成就达到了巅峰。他集古文今文经学文化于一体,创立了“郑学”,使经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郑玄被解除禁锢后,依然坚守自己的气节,拒绝了众多当政者的征辟。他一心专注于经学之路,在家乡隐居讲学,做着一生的文学事业。晚年的郑玄,遭遇了诸多不幸。70岁时惨遭丧子之痛,后又被袁谭逼迫随军。尽管身体抱恙,他仍在坚持注释《周易》一书,这种对学术的执着令人敬佩。
郑玄的一生,历经坎坷,却始终保持着对经学的热爱和追求。他的学识和品德,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二、郑玄的主要成就
(一)遍注群经
郑玄遍注群经,用力极深,成就斐然。他的注疏不仅涵盖了儒家经典的各个方面,而且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他的注释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学识为基础,对经典的阐释既准确又富有启发性。其注疏代表了汉代学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郑学”,对后世经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十三经注疏》中,郑玄所注的《毛诗笺》与《三礼注》四部注最为渊博详明,明显优于其他各家。后人对郑玄的注疏评价极高,如宋人刘克庄称赞《毛诗笺》“新笺传后学,古诗在先儒”。
(二)编辑“三礼”
郑玄对“三礼”的编辑和注释,可谓功在千秋。汉代《礼经》无注解,马融也只注了《丧服》经、传,而郑玄分别为《周礼》《仪礼》《礼记》作注后,“三礼”之名才得以确定。《礼记》49篇的选辑本也因郑玄而独立成书。郑玄的注在帮助人们理解“三礼”内容方面功绩卓着,他补充了许多经文之外的材料,丰富了文献内容。这些材料虽大多已亡佚,但有赖郑注得以保存若干。同时,若能详加分析郑注的源流,对于研究汉代学术史大有裨益。郑玄对礼义的阐发,也为研究汉代政治思想史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产。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领域,郑注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郑玄礼学无可替代,自古以来研究郑玄礼学的着作分为“中郑”“驳郑”两派,足见其历史地位。孔颖达甚至说“礼是郑学”,强调了礼在郑学中的核心地位。
(三)其他经典注疏
郑玄注《易》,用费氏古文,兼采义理、象数之说。在象数学方面,除用互卦、消息等方法外,还力主五行生成说与交辰说;在义理方面,多采三礼观点,使所注与礼经相合。郑注古文费氏《易》流行后,今文经的施、孟、梁邱三家《易》便废止了。后世王弼、韩康伯注《易》都用郑玄本,孔颖达《五经正义》也采用王、韩注本,通行至今。郑玄注《尚书》用古文,兼采今文。郑注的《古文尚书》流行后,“今文经的欧阳与大小夏侯三家《尚书》”便散失了。《毛诗笺》是郑注中的力作,以《毛诗故训传》为主,补充简略之处,标明不同见解,融会今古经,兼采三家诗说。郑笺对《诗》义的理解深刻且符合原意,突现诗的文学意味,在文字、音韵、训诂、博物等方面也取得了相当成就,对《诗经》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郑玄的着作及影响
郑玄的着作如《天文七政论》《中侯》等,涵盖了天文、历史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他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学术造诣。据记载,其着述共百万余言,如此庞大的篇幅,凝聚着他一生的心血和智慧。
在唐朝,郑玄被列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这一殊荣充分体现了他在经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他的学术成就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郑玄的治学态度严谨务实,他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之长,力求对经典作出准确而全面的阐释。这种治学方法为后人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他在注经过程中,不局限于一家之言,而是广泛参考众家之说,删裁繁诬,刊改漏失,使学者们能够略知所归。
郑玄的着作对后世的学术研究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经学领域,他的注疏成为了经典之作,为后人解读儒家经典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他的学说被称为“郑学”,成为了汉代之后儒家经学的正统,影响了数代学者的研究方向。在文化传承方面,他的着作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文化遗产,为后人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总之,郑玄的着作和学术成就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治学态度和方法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激励着后人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