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苍龙,就位!(1 / 2)

 帝都郊外的军事实验基地内。

一座不起眼的灰色建筑成了方宇新的"战场"。

这里是临时改建的材料实验室,专门用于研发歼-20的隐身涂料。

实验室四周堆满了各种化学试剂、金属粉末和测试设备,空气中弥漫着化学溶剂的刺鼻气味。

方宇站在实验台前,眉头紧锁。

面前的金属板上涂着一层黑色材料,这是他们第七次尝试配制的雷达吸波涂料。

一位穿白大褂的材料专家小心翼翼地将金属板放入测试舱,启动了仿真雷达发射器。

"反射率依然高得惊人,

专家盯着仪器读数,摇头道。

"这种配方失败了。

方宇长叹一口气,将实验数据记录在笔记本上。

隐身技术是四代机最核心的特性,没有它,歼-20就只是一架外形怪异的普通战机。

然而,研发真正有效的隐身涂料比他想象的还要困难得多。

"传统的铁氧体材料效果不够好,

方宇对团队解释道。

"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复合材料,能够在多频段雷达波下都表现出极低的反射率。

材料研究所的王教授皱着眉头。

"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难度极大。”

“即使鹰酱,也未必掌握这种技术。

方宇没有直接回应,而是走向实验室角落的一个小型高温炉。

他从笔记本中翻出一页密密麻麻的化学配方,这是他根据未来记忆中的碳化硅和铁氧体复合材料改良设计的。

"我们换个思路,

方宇对团队说。

"不能只靠单一材料来吸收雷达波,而是要设计一种多层结构。”

“表层负责吸收高频雷达波,中层处理中频,底层应对低频。

助手张工惊讶地看着方宇画出的多层结构图。

"这…这需要至少五种不同的材料完美结合,工艺复杂度太高了!

"没错,正因为难,所以就连鹰酱在这条道路上都没有什么进步,

方宇的声音坚定而平静。

"但我们可以另辟蹊径。

接下来的两周,实验室彻夜点亮。

方宇带领团队尝试了数十种不同的材料组合和结构设计。

每次失败后,他们都会分析原因,调整配方,再次尝试。

墙上的日历一页页翻过,但突破性进展依然遥遥无期。

第三周的一个深夜,方宇独自留在实验室,反复查看之前的失败数据。

突然,他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某种失败的涂层材料虽然反射率高,但对特定频段的雷达波却表现出异常的吸收效果。

这不是缺陷,这是关键!

方宇猛地站起身,快速翻阅笔记。

他想起了未来的超材料理论——通过特殊的微观结构设计,可以让材料表现出自然界不存在的物理特性。

第二天一早,方宇兴奋地召集团队,兴奋的宣布道。

"我们不需要寻找完美的吸波材料,而是要设计特定的微观结构!

他在黑板上画出一种蜂窝状的微观结构。

"这种结构的尺寸和雷达波的波长相匹配,可以通过共振和干涉效应,将雷达能量转化为热能。

材料专家们面面相觑,这种设计理念超出了50年代材料科学的认知范畴。

"但制造这种微观结构是个巨大挑战,

王教授提出最实际的问题。

"我们没有纳米加工技术。

方宇沉思片刻:"我们可以用化学自组装法。

他迅速在纸上写下一连串化学反应式。

"利用高分子材料的自组织特性,在微观尺度上形成所需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