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我居然磕了燕王和我的CP!》TXT全集下载_61(2 / 2)

gu903();何玉轩对损友的水深火热知道一些,可帝王还未下达命令前,在某些人看来就是有争夺的可能,只能让徐玮辰再坚持坚持了。

数日后,户部的事尘埃落定,果不然这户部尚书的位置落在了夏元吉身上,徐玮辰提到了左侍郎的位置,空出来的右侍郎的位置则是填补了新人。

这升官的命令虽是皆由吏部下达的,可是谁都清楚这是朱棣的意思。

户部的事已了,朝野就平和了许多,如今四海安定,虽然有些小矛盾小冲突,可还不至于要动刀动槍的地步。

一月过去后,安南胡朝在朝廷的训斥下,不得不吐出来些大明被侵占的地盘,而后大明派出人马护送陈朝后裔陈天平回安南,意欲让如今的胡朝退位,归还朝野。

陈天平出发后,就这么平静地过了数月,浙西突发大水,帝王对当地的治理很是不满,派户部尚书夏元吉前往治理,不久后又点名侍郎李文郁前去协助。

这户部一连走了两人,余下的户部侍郎徐玮辰便哭丧了脸,整日忙活着事务,几乎没能来骚扰何玉轩。

对此何玉轩表示,不错!

不过徐玮辰是个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人,何玉轩的事他当真给他办妥了。徐玮辰似乎在徐老夫人面前给他捏造了一个相爱而又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的爱人,这期间诸多凄凉悲惨得徐老夫人落泪,再也不提给何玉轩做媒的事了。

瞧着当初徐玮辰来报喜的样子,其实何玉轩更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说的,不然按着徐玮辰这性格,他是真的不太相信他会说出什么好话。

……

这接连过了几个月,何玉轩与朱棣的相处还算是正常。

朱棣并未刻意说些什么,何玉轩在思考后同样没有刻意避让,或许是这暧昧的气氛越发的浓烈,可暂时还无人捅破这个氛围。

何玉轩深以为这个气氛甚好,若是能如此持续一辈子的话,他定然举手赞成。

如今整个朝野的人都深知朱棣对何玉轩的宠信,哪个人有这般殊荣能日日陪伴帝王,别的不说光是这持续陪膳的时间就足以侧目了。

起初还有些言官担忧,帝王会因此偏颇何玉轩,如今何玉轩已经是工部尚书的位置,若是再往上走可不知道要到哪个地步。可后来瞧着,莫说帝王到底有没有这个心思,那何大人定然是没有这个心思的。

他们从未看过如此慵懒散漫的人,这简直是……

不知何时,这言官们反倒是怒其不争起来。

何玉轩从今日早朝后,就知道朱棣的情绪不会多愉快,所以当侯显过来却眉头紧蹙的时候,何玉轩便幽幽叹息,这还真的是猜中了。

何玉轩出门后,那跟在侯显背后的小内侍撑着华盖,让他浑身都不大自在。可自从上月何玉轩中了暑气后,朱棣便再也不允何玉轩顶着大太阳乱走了。

侯显亦步亦趋地跟着何玉轩,何玉轩感受着侯显那淡淡的怨念,无奈地说道:“你为何是这个脸色?”

这要不是侯显与何玉轩的关系一贯不错,何玉轩都懒得这么问。

说起来朱棣身边的太监不少,不过除开郑和、王景弘与侯显外,何玉轩与其他的那些都不大熟悉,好似朱棣也知道这一点似的,每一次过来的都几乎是他们三个。

侯显幽幽地说道:“今日早朝后,有言官留下谏言,希望万岁爷爷能广纳后宫,为皇家留下更多的血脉。这言语稍稍激烈了些,那人而后就在殿前撞柱而晕倒。这殿中的人没来得及拦住,全被万岁爷爷责罚了一顿。”

这事就算现在侯显不说,何玉轩很快也会知道的。

帝王并没有对此下封口的命令,不久就会传出去。

何玉轩:“……这是哪个愣头青,因为这种事撞柱谏言,难不倒不是自寻死路?”他当真是稀奇,这到底是哪个科道官?

侯显报了个名字,何玉轩摇了摇头,他确实不熟悉。

然这足以证明确实是个新人,要是那群老油条,可不会在这个时候整这么一出。

原本朱棣就对选秀兴趣乏乏,这再来一回撞柱,岂不是硬生生把帝王的兴趣给抹没了?

帝王比起之前的明太.祖朱元璋还是好些的,这要是在洪武年间,劝谏的大臣要是一句让他不中听,朱元璋可能就直接让人拖出去廷杖。

廷杖在朱棣的命令下被废弃了,他虽然同样严苛,可对比起朱元璋来说,还是手下留情了些。

这工部到乾清宫的路,何玉轩走了许多次,如今便是闭着眼睛也能找到路,每日朱棣都要派人过来,其实不过是为了让众人知晓这是帝王荣宠,而不是这工部尚书主动攀附。

这主动与被动,就是天与地的距离。

乾清宫。

何玉轩默默夹了一筷子菜,默默喝汤,默默扒饭。

侯显虽然说过万岁发怒,可没说过朱棣已经怒极而沉默。从何玉轩看到朱棣的模样起,他便知道今日朱棣定然不仅因为那言官而发怒,还有其他的事情。

何玉轩瞧着朱棣又喝酒的模样,默默换了筷子给朱棣夹了两筷子菜,“您莫要喝酒了。”

这空腹喝酒的危害便不说了,闷酒可喝不得。

朱棣冷峻的眉眼稍稍缓和,他撇开酒杯,“子虚说得是。”

何玉轩瞧着帝王那阴郁残留的模样,想了想说道:“可是浙西出了问题?”

近来一直让朱棣愈发关切的,便是浙西水道疏通的问题了。

朱棣道:“是也不是。”

他想的确实是江南的事儿,却又不止是江南的事儿。

浙西突发大水,夏元吉被派去江南处理,疏浚吴淞。这些都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事务,可随即而来便是朱棣对迁都北京颇有想念。

如今京师看似偏北,实则还是属于南方,这方水土孕育出来的风土人情让帝王颇为不适,而方孝孺后的辛辛学子对永乐朝的统治反应平平,这些皆是建文之影响还未散去的缘故。

朱棣一直暗地里派遣各人追查朱允炆的下落,不仅仅是为了消除后患,也是为了彻底抹杀他所带来的影响。

北京是他一贯的根据地,那里才是他最为熟悉的地方,且迁都北京后,于蒙古等族更为接近,如今也能震慑蒙古各族。

这从北京被立为陪都后,朱棣便已经渐渐有了这个想法。

可朝野上下,支持朱棣迁都的人寥寥无几。

何玉轩凝眉细思,“难道与北京有关?”

帝王挑眉,似笑非笑地说道:“子虚怎地知道我在想什么?”

※※※※※※※※※※※※※※※※※※※※

九千更新get√

第96章九十六本书

夏日炎炎,乾清宫的偏殿内摆着座冰山,透白如玉的屏风隔开了内外,使得那逼人的冷意化为淡淡的凉意。

“……您最初对编纂大典很是看重,除了这件事乃是当初太.祖意欲推行却中断外,还有个缘由……该是因为那些江南学子。南北的百姓同是值得看重的,可不得不说北方这些年经历过不少战役,在学识才华的培育上远比不上南面,而您的根据地与影响力更大的则是在北边……”何玉轩说得够含糊不清了,却也几乎说明白了其中的要害。

朱棣的起步在北边,不管是他在外厮杀也好,他的势力也罢,都是北边更为扎实。而对南面的掌控,则是到了朱棣登基后才皆由帝王的权力开始渗透。

当初姚广孝为何苦劝朱棣勿杀方孝孺,不正是因为他被天下学子奉为尊师吗?

可这所谓的天下学子里头,十之八.九出自南方。

帝王含着口饭慢慢研磨,似是在思忖着什么,而后颔首:“确实是这个礼数,这京师不是待不得,可终究不如北京。”

何玉轩淡然地说道:“若是您想要搬离应天府的话,那至少还得再磨些年,好歹北京的紫禁城得建起来,您才能再搬离。”

届时无论是何人负责修建紫禁城,何玉轩定要好生琢磨那个所谓的避雷针是何物,然后狠狠地推荐一波!

若是因为火灾而造成建筑烧毁还能寻到凶手,这天灾未免也太可惜了!

朱棣挑眉,“子虚不认为这是一件白费功夫的事?”

这常常是朝臣用来劝说朱棣的话语。

何玉轩懒懒地眨了眨眼,“万岁,您若是真的打算搬去北京,您肯定是思考过其中的要害好处,此乃其一。其二则是因为,搬去北京,于后来的皇帝定然有深深地警惕作用,或许当真能世世代代天子守国门呢?”

何玉轩其中的暗喻让朱棣微微眯眼,“你这话可当真是大胆。”

何玉轩语气稍显漠然,那眼神飘飘落在朱棣身上,带着些莫名的意味,“万岁,您身为帝王自当能感受到那种坐拥天下的快感,所有权柄尽在手中,要克制住某些超乎的欲望确实难得。因而臣从来不认为成为帝王是一件简单的事,成为一个明君更是难上加难。

“可同样的,帝王拥有这般权力,某种程度上也得付出些什么,您觉得呢?”这话甚为危险,不过何玉轩这话刚落下,又幽幽地说道:“您是位克制勤劳的皇帝,可您的子孙后代可不定如此。”

其实于帝王而言,向来无人敢真的指着帝王的鼻子说到份内之事。

话音落下,整个偏殿都很是安静,其实这殿内本来就只有他们两个,当那杯盏碗筷交错的声音停下后,静得宛如能听到那风吹过的声音。

帝王平静地看着何玉轩,那幽深的眼眸看不出任何的痕迹。

何玉轩抬手按住抽痛的太阳穴,看着帝王那微不可察的蹙眉:“若是您不想听这些话,日后臣不说便是。”

这些事虽然敏感,可倒也不是不能说。不过如今朱棣的情绪本就不好,何玉轩再说这些怕是让他越发不好了,这还不如不说。

“不。”帝王异常地平和,他迫近何玉轩的身体,那视线一寸一寸地扫过何玉轩的眉眼,而后露出淡淡的笑意,“你说得很好。”

他的手腕靠在桌面上,褪下的袖口露出了朱棣的皮肤,何玉轩留意到上面恰好有一道不浅的疤痕。

这是朱棣在战场上的功勋,而这样的疤痕在朱棣的身上压根不算少,有一个算一个全是他拼杀出来的。

何玉轩曾经想过,朱棣或许不仅仅享受那种胜利在握的感觉,或许他同样也是享受那种刺激的快意。

“一时不如一时,日后我的子孙会如何,那是日后他们自个儿的造化。”朱棣说得很是冷漠,丝毫没有估计到一星半点他所提及的子孙后代,而是平淡地说道:“若是日后朱家世世代代都能天子守国门,无愧于民无愧于心,便已然足够。”

话已至此,原本何玉轩心中还有些其他的念头,到底最终什么都没说出来。

而朱棣似乎是与何玉轩聊完后心情好了些,那眉梢流露出来的平静与他时不时逗弄何玉轩一两句的话语都能看出来。何玉轩无奈地指了指他的碗筷,“您刚才可是一点都没吃下去,还是再吃些吧。”

朱棣低头的时候,何玉轩的眉心微动,他原是还有其他的话要说,然刚才看着朱棣,却又失去了说话的打算。如今这局面,谈到这些还太早太早了。

饭后,何玉轩正打算回去,还没走两步就被朱棣给拦住了。

“万岁?”何玉轩颇为好奇地回头看了眼朱棣。

朱棣示意何玉轩跟着他一起走,他抬脚跟在朱棣的后面,越过了山河屏风,何玉轩眼睁睁瞅着朱棣走到了这屏风后的冰山边。朱棣看着这座冰山淡淡地说道:“子虚,这冰山看起来像什么?”

何玉轩平静地说道:“什么都不像,这就是冰山本身。”

朱棣低笑出声,“这回答倒也不错。”他随手从墙上挂着的剑鞘里拔出了长剑,随意刮擦着冰山的薄层。何玉轩听着那刺耳难忍的咔呲咔呲声后,帝王看着那地面掉落的冰屑,语气微凉地说道:“这些都是阻碍的人……”那靴子碾压着那刚刚一层层掉落的粉屑,“这不就干净了?”

他颇为无奈地按着眉心,“您这是打算强制推行了?”

朱棣淡淡笑道:“有些事可,有些事不可。是子虚给我的灵感啊。”后面那句话看似感叹,又好似夹杂着莫名的意味。

何玉轩:……他什么时候给过这种强力镇压的灵感了?

这分明是朱棣一贯的风格!

……

相隔不远的东宫,朱高炽正在来回踱步,身后跟着的元书站在窗边看着太子殿下徘徊。

不多时,黄淮与解缙并肩而行,被内侍引入了内殿后,两人一眼望见朱高炽,便齐齐冲着太子跪拜下来。

朱高炽回身时,两人已然行礼,他苦笑着说道:“两位快快请起。”

黄淮与解缙都坐下后,太子才问道:“我听说近来汉王又给父皇递折子了。”

身为皇太子的朱高炽会随同朱棣上朝,然在上朝之余,他还是需要读书,只是这指导的师傅与以往再不相同,且与汉王分开来。至于汉王殿下那里是由于他自己不愿,几次不去后便成了惯例。

解缙淡然地说道:“汉王殿下斥责臣分裂万岁与汉王的关系。”

此事由于朱棣已经在文渊阁训斥过解缙,因而其实已经算是解决了。如今因着大典编纂临近尾声,其实帝王很是畅快,正是看解缙顺延的时候,虽然汉王折子递上来后,解缙确实是挨训了,可是对解缙来说,这不过是最轻飘飘的惩罚。

解缙能如此轻描淡写,便是他确切了这一点上汉王殿下并未达成他的目的。

这其中不得不提起何玉轩。

何玉轩几次三番提醒解缙,让他在这件事上把握好界限,而汉王的折子递上去的时间很不凑巧,恰好是何玉轩正在陪同帝王的时候,朱棣顺手就把这奏折转给何玉轩了。

何玉轩看完后很是无奈,给解缙说了一波好话。

其实朝臣都清楚帝王的性格,能全盘得到朱棣信任的人太少太少,姚广孝算一个,金忠也算一个,张玉朱能之外,再者就只剩下一个何玉轩了。其余之外,多多少少都怀有戒备。

gu903();